單霽翔:走進世界遺產,我們都是少年
青年是國家事業(ye) 和民族複興(xing) 的希望和未來,他們(men) 的使命和擔當,承載著強國新征程的前途和命運。在年輕人成長成才的過程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滋養(yang) 和浸潤不可忽視;文化的血脈賡續、精神的弘揚傳(chuan) 承,融於(yu) 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基因密碼中,代代永續,綿延不絕。
——————————
我長期在文化遺產(chan) 保護行業(ye) 中工作,深刻地感受到,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傳(chuan) 承——傳(chuan) 承的對象是當代和未來。而青年,正是整個(ge) 社會(hui) 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
在故宮博物院工作時,感受最深的就是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古老的紫禁城、正青春的故宮博物院。古老與(yu) 年輕,不再是溝壑相隔、遙遙相望,而是愛敬相融、攜手同行。溝通兩(liang) 者之間的一股重要力量,也包括《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等年輕態節目的助力。這些節目打開了我們(men) 和年輕人對話的通道,讓他們(men) 開始關(guan) 注故宮、走近故宮、享受故宮文化、把故宮文化帶回家。
故宮隻是中國眾(zhong) 多世界遺產(chan) 中的一員,廣袤中華大地上還遍布著熠熠生輝的遺產(chan) 寶庫,它們(men) 也需要被關(guan) 注、被發掘、被認知和被理解。可喜的是,在今天,年輕人關(guan) 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情日益高漲、蓬勃奔湧。
讓更多的年輕人透過世界遺產(chan) 這扇窗口,了解、認識、愛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並成為(wei) 堅定的守護者和傳(chuan) 承者,是時代交給遺產(chan) 工作者的命題,也是我們(men) 必須踐行的時代使命。
擺脫“高冷範兒(er) ”,做文化創新者
我一直有個(ge) 願望,就是要讓世界遺產(chan) 融入民眾(zhong) 的現實生活,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讓中國的世界遺產(chan) 以鮮活的文化姿態走向世界。為(wei) 了這個(ge) 願景,幾十年來我在各地中學和大學校園巡回演講了數百場,寫(xie) 作了70多本書(shu) 。但是,傳(chuan) 播麵到底有多大?
《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一上線就有9000萬(wan) 人次的觀看量,我們(men) 需要以多種形式傳(chuan) 播中華傳(chuan) 統文化。這也是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下決(jue) 心通過《萬(wan) 裏走單騎——遺產(chan) 裏的中國》聚焦世界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的原因——以適應時代更新的信息技術和形式,來做麵向大眾(zhong) 特別是年輕群體(ti) 的文化傳(chuan) 播。
世界遺產(chan) 因其曆史厚重性和專(zhuan) 業(ye) 門檻高而鮮為(wei) 人知,又因其所凝結的突出價(jia) 值和獨特地位而亟待為(wei) 人所知。如何使世界遺產(chan) 擺脫曲高和寡的“高冷範兒(er) ”,在知識輸出和大眾(zhong) 理解之間建立橋梁,在曆史追溯和當代需求之間建立聯結?這需要有立意、有創新。
這裏麵有三個(ge) 關(guan) 鍵詞:一是“紀實”,即腳踏實地地行走、交流、探訪、體(ti) 驗和實踐,深入各具特色和價(jia) 值的遺產(chan) 地,真實地展示遺產(chan) 地的景觀奇絕,生動地呈現人文圖景,原本地揭示曆史秘境,思辨地探討當下發展。
二是“互動”,通過互動來拉近與(yu) 紀實對象的心理距離,也就拉近了與(yu) 大眾(zhong) 之間的距離。紀實對象包括世遺守望者、曆史揭秘者、考古發掘者、慕名旅遊者、幸福居住者等多種群體(ti) 。
三是“綜藝”,學術知識如何表達,互動過程如何切入,怎麽(me) 能讓世界遺產(chan) 可觀、可讀、可賞、可品。我們(men) 通過棚內(nei) 演繹、戶外交流、互動參與(yu) 、沉浸體(ti) 驗和科技植入等綜合藝術形態,構建能吸引新時代年輕觀眾(zhong) 的語態語境。
我們(men) 知道,今天的年輕人有自己的知識儲(chu) 備、思考方式、思維特點和信息獲取渠道,他們(men) 早已不滿足於(yu) 灌輸和教科書(shu) 式的說教。所以,我們(men) 要開啟的是他們(men) 遨遊在世界遺產(chan) 中的文化趣旅、哲旅和新旅。
激發世界遺產(chan) 的青春力
事實上,世界遺產(chan) 領域一直都關(guan) 注年輕群體(ti) 及相關(guan) 話題。自1995年開始,每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同期舉(ju) 辦一次世界遺產(chan) 青年論壇,聚焦年輕人的關(guan) 注和思考。麵向全球的世界遺產(chan) 教育項目、誌願者項目和各類獎項設置,也都將年輕人作為(wei) 主要目標群體(ti) 之一,開展活動,總結經驗,推薦做法。
鑒於(yu) 此,我們(men) 把遺產(chan) 向導組合設定為(wei) “萬(wan) 裏少年團”。一方麵,麵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我們(men) 有著“我們(men) 都是少年”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麵,考慮到各成員的年齡、閱曆等方麵的差異,為(wei) 了讓代際間的對話有增強共鳴的契機,我們(men) 鼓勵年輕人用自己的視角表達對世界遺產(chan) 的看法,也為(wei) 世界遺產(chan) 文化的話題傳(chuan) 播帶來更多可能。
同時,我們(men) 策劃了一些兼具大眾(zhong) 參與(yu) 性、文化儀(yi) 式感、藝術表現力的事件。比如,洛陽的“五朝華服複原秀”、景德鎮的“瓷之宇宙展”、揚州的“多米諾骨牌大運河”,將傳(chuan) 統文化轉化為(wei) 時尚的視角、創新與(yu) 匠意的結合和現代裝置的呈現;安陽殷墟的無人機表演、周口店的隔空“對話北京人”、觀看北京中軸線的升旗儀(yi) 式,將世界遺產(chan) 精神轉化為(wei) 致敬當代、致敬人類、致敬各行各業(ye) 奮鬥的人們(men) 。這些激發好奇心、表現青春力的破圈表達形式,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目光投向此處,展現了傳(chuan) 統文化的勃勃生命力。
世遺的煙火氣與(yu) 美學力
世界遺產(chan) 不僅(jin) 有古代的,還有現代的、當代的,它不是凝固在一個(ge) 曆史階段,而是經過曆代傳(chuan) 承;世界遺產(chan) 的價(jia) 值要素不僅(jin) 有物質層麵,還有與(yu) 之互為(wei) 表裏的非物質層麵;世界遺產(chan) 的保護和管理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有很多文物工作者和當地民眾(zhong) ,為(wei) 這些遺產(chan) 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現出的熱愛。
所有這些,都讓世界遺產(chan) 富有“煙火氣”,呈現出最為(wei) 鮮活的一麵。所以,我們(men) 走進了世界遺產(chan) 所在地的市井生活,挖掘世界遺產(chan) 中的生活方式,探尋遺產(chan) 原生地的前世今生,喚醒內(nei) 心深處的共鳴;還走進了世界遺產(chan) 保護者的工作生活日常,展示他們(men) 在世界遺產(chan) 保護和管理上的家國情懷、弘揚守土有責和大國工匠的精神。
每一處遺產(chan) 都有獨特的美,從(cong) 美學的角度發現遺產(chan) ,全方位地透過“美”來呈現中華大地的多彩景觀和中華文化的魅力無窮,正契合於(yu) 文化傳(chuan) 承正青春的寓意。武夷山的森林交響音樂(le) 會(hui) 、廬山的詩詞大會(hui) ……文化遺產(chan) 既訴說著中國人至善至美、至真至美的樸素情感,也承載著我們(men) 對美麗(li) 中國、美好生活的寄托。
我們(men) 通過行走、追尋和求索,呈現中國獨特的景觀和曆史文化脈絡,講述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找和守望中華文化根脈的故事,彰顯自古以來的文化精神,勾連曆史與(yu) 現實的價(jia) 值,關(guan) 注當下的文化表達。
放眼中華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曆程,其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範,孕育了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我們(men) 要充分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將其作為(wei) 涵養(yang) 當代青年優(you) 秀品質的土壤和源泉。
我們(men) 以積極主動的傳(chuan) 播動能,讓觀眾(zhong) 特別是青年群體(ti) ,共情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髓,在認知、了解、感悟、喜愛和傳(chuan) 承的演進中,深刻體(ti) 會(hui) 中國特色,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產(chan) 生綿延的愛國動力。
(作者係中國文物學會(hui) 會(hui) 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
單霽翔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