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以育人為本體教“一條龍”,“鏗鏘玫瑰”這樣煉成

發布時間:2022-03-18 10:59:00來源: 光明日報

  “鏗鏘玫瑰”是怎樣煉成的

  虎年新春之際,中國女足的姑娘們(men) 在2022女足亞(ya) 洲杯賽場上奪冠,時隔16年再次站在了亞(ya) 洲之巔,“鏗鏘玫瑰”又一次把國人的足球熱情點燃。

  在這屆女足球員中,唐佳麗(li) 、張馨、趙麗(li) 娜、楊莉娜這4名隊員都來自上海市普陀區。普陀女足“一條龍”的訓練模式,為(wei) 她們(men) 鋪就了成才之路。“鏗鏘玫瑰”不斷湧現,正是深化體(ti) 教融合、全麵加強學校體(ti) 育工作“上海模式”的生動縮影。

  以育人為(wei) 本的普陀女足“一條龍”

  “隻要不放棄,奇跡一定會(hui) 出現!”亞(ya) 洲杯奪冠之後,張馨在個(ge) 人社交媒體(ti) 上這樣寫(xie) 道。“做好人、讀好書(shu) 、踢好球”,張馨和她的隊友們(men) 不僅(jin) 做到了,而且還用頑強奮鬥,永不言棄的拚搏精神,為(wei) 普陀女足“一條龍”的隊訓精神做了最生動的詮釋。

  普陀女足“一條龍”訓練模式起源於(yu) 1993年。起初,在金沙江路小學擔任女足教練的錢慧希望她培養(yang) 的“好苗子”能夠保持隊伍的穩定。後來,在普陀區教育局和體(ti) 育局等部門的支持下,這些女足小隊員有了升學通道。經過20多年的探索,最終形成了以金沙江路小學、新普陀小學、曹楊二中附屬學校為(wei) 基礎,梅隴中學女足為(wei) 龍身,曹楊二中為(wei) 龍頭的“一條龍”訓練模式,並逐步形成“小學做大、初中做實、高中做強”的發展體(ti) 係。

  “一條龍”采取集中訓練、集中學習(xi) 、集中住宿的“三集中”訓練方式,教練員在訓練之餘(yu) 還負責運動員的學習(xi) 和日常生活,與(yu) 運動員們(men) 同吃同住,在一定時間內(nei) 最大程度保證訓練的完整性。

  “‘一條龍’人才培養(yang) 模式的最大特點,在於(yu) 按照體(ti) 育運動規律和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來強化各學段培養(yang) 的全麵性、係統性和持續性。從(cong) 小學、初中到高中,讓學生可以在某個(ge) 項目上獲得連續培養(yang) ,並實現全麵發展。”上海市教委體(ti) 衛藝科處處長陳華介紹。

  以育人為(wei) 本,還體(ti) 現在了學校對學生文化、品德、意誌品質等綜合素質的培養(yang) 。“能不能讀好書(shu) ,既是學生、家長和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焦點,更是‘體(ti) 教融合’能不能可持續發展的關(guan) 鍵。”曹楊二中校長周飛說,這些女足隊員招進學校後,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都極為(wei) 負責。為(wei) 減少訓練比賽對正常學習(xi) 的影響,學校還製定個(ge) 性化學習(xi) 方案、加強輔導,讓學生練球學習(xi) 兩(liang) 不誤。

  普陀女足“一條龍”訓練模式已累計為(wei) 國家隊輸送運動員53人,輸送至一線及俱樂(le) 部49人,輸送至二線運動隊176人。除了專(zhuan) 業(ye) 隊員外,曹楊二中培養(yang) 的部分女足隊員還考入複旦大學、同濟大學、東(dong) 南大學、華東(dong) 師大等名校,實現了文化成績與(yu) 運動成績雙豐(feng) 收。

  “盤子做大了,頂尖的孩子才能出來”

  不僅(jin) 是普陀女足,上海學生在各項體(ti) 育賽事中均表現優(you) 異。在去年舉(ju) 行的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hui) 上,上海代表團取得71金44銀28銅的佳績,金牌數、獎牌數、總分三項位居第一,這正是上海不斷深化體(ti) 教融合,推進學校體(ti) 育“一條龍”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建設取得的成效。

  自2019年起,上海開始明確推進高中階段學校按一定比例與(yu) 初中、小學組成基本的“一條龍”布局,實現教學、訓練係統銜接。目前,上海已完成首批市級學校體(ti) 育“一條龍”高中階段學校布局,在大同中學等67所高中布局了93個(ge) 體(ti) 育“一條龍”項目並進行專(zhuan) 項評估。項目類型涵蓋三大球、三小球、田徑、遊泳、武術等9個(ge) 重點項目,以及冰雪、擊劍、射擊、射箭、健美操、棒壘球及賽艇等7個(ge) 推進項目。學校以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為(wei) 主,涵蓋少數市特色普通高中,未來還將開展第二批區級學校體(ti) 育“一條龍”高中階段學校布局,繼續強化重點項目,並支持區域特色發展。

  “盤子做大了,頂尖的孩子才能出來。以足球為(wei) 例,目前上海的注冊(ce) 學生運動員隻有幾百人,未來可能突破10萬(wan) 至20萬(wan) 人。”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表示,“我們(men) 的主要想法,是要讓孩子們(men) 更多地參與(yu) 到高水平的體(ti) 育訓練當中,通過長時間從(cong) 事某一個(ge) 體(ti) 育項目,從(cong) 而形成愛好,甚至成為(wei) 特長。”

  在上海體(ti) 教“一條龍”的藍圖中,涵蓋了課程、師資、場地、比賽、科研及評價(jia) 等多方麵內(nei) 容。按照方案設計,一所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階段學校,按照具體(ti) 項目與(yu) 至少2~3所初中、4~6所小學共同組成一個(ge) “一條龍”布局單位,形成相關(guan) 項目的高品質、係統性供給,促進實現各學段間學生培養(yang) 的有序銜接。

  籃球在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以下簡稱南模中學)有著近百年的傳(chuan) 統,學校的“南模杯”籃球聯賽至今已有40年曆史。在徐匯區體(ti) 育局和教育局的共同推動下,目前已形成以南模中學為(wei) 龍頭,以南模初中、五十四中學、高安路一小、交大附小為(wei) 基礎的“一條龍”寶塔型培養(yang) 體(ti) 係。

  “實施‘一條龍’後,作為(wei) 龍頭學校的南模中學會(hui) 與(yu) 這些學校進行資源共享,比如教練、場地、課程建設資源,也會(hui) 把南模的校園籃球文化向外輻射和推廣。”南模中學副校長浦正權說。

  深化體(ti) 教融合改變了什麽(me)

  “這就是打籃球的男孩在九班的生活,相信許多年後一定會(hui) 懷念這樣的十七歲;無數的試題、晝夜顛倒的夢境、球場上的歡呼……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在不久前的一次籃球聯賽上,一位輸球的高中二年級陽光男孩在班級公號上發出了這樣的表述。

  體(ti) 育具有獨特的育人價(jia) 值。比賽的冠軍(jun) 隻有一個(ge) ,但享受比賽的可以是每一位參與(yu) 者。在南模中學,籃球已成為(wei) 每一位學生學習(xi)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籃球是需要傳(chuan) 遞的——要相互協作;籃球是圓的——要團結起來;籃球比賽是在爭(zheng) 搶中進行的——要有競爭(zheng) 意識;籃球最終要投進球的——要有明確的目標;籃球是講規則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浦正權看來,獨特的校園籃球文化給學生們(men) 帶來了潛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與(yu) 南模中學同樣有名的,還有上海市市北中學的排球特色教育。市北中學具有近百年曆史,是上海市首批命名的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之一。學校的男子排球隊自20世紀50年代成立至今,先後向上海男排輸送了大批優(you) 秀運動員。在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hui) 上,以市北中學男排為(wei) 主組建的上海中學生男子排球隊,實現了在全國學生運動會(hui) 上的“三連冠”。

  “這些比賽的勝利會(hui) 在同學中產(chan) 生很大的影響,每次大型比賽回來,運動隊的同學們(men) 都要在國旗下演講,與(yu) 全校師生進行經驗分享。”市北中學校長陳軍(jun) 介紹,體(ti) 育是“五育”的基礎。在市北中學,班班有球隊,人人會(hui) 打球,學校提倡“學友文化”和“登攀精神”,同學們(men) 在一起打球的過程中提高了平等合作意識,增強了進取心。

  七寶二中是閔行區辦學規模較大的一所公辦初級中學。在“快樂(le) 學習(xi) 、自能發展”這一辦學理念的指引下,學校始終關(guan) 注學生身心健康,積極促進學生自能發展。足球項目就是這樣逐漸成了學校的體(ti) 育品牌特色項目。

  去年剛實施的“雙減”政策使七寶二中女足姑娘們(men) 有了更加寬鬆的訓練環境,“申時校園”活力倍增。學校安排的課後延時服務訓練活動,確保了隊員們(men) 更充分的訓練量;“雙減”減去了作業(ye) 負擔,保障隊員們(men) 能夠兼顧訓練和學業(ye) ,家長們(men) 更放心也更支持。

  體(ti) 教融合,讓越來越多的普通孩子享受到了運動的快樂(le) ,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專(zhuan) 業(ye) 運動員從(cong) 校園中走出。“隨著體(ti) 育成為(wei) 人們(men) 日常普遍的生活方式,未來的專(zhuan) 業(ye) 人才將更多地在普通人中產(chan) 生,參加奧運會(hui) 的運動員可能是醫生、是教師、是公務員。”陳軍(jun) 說。

  (本報記者 任鵬 顏維琦)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