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生豬生產“穩”字當頭,產業一體化發展成業內期待

發布時間:2022-03-23 11:25:00來源: 新京報

  經曆非洲豬瘟後的產(chan) 能下滑及行業(ye) 近兩(liang) 年的快速複產(chan) ,2022年生豬產(chan) 能已經恢複並出現階段性過剩局麵。無論是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是剛剛結束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穩定生豬生產(chan) ”成為(wei) 畜牧領域多次被提及的共識。

  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穩”已經成為(wei) 今年生豬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中心。要實現穩定,既要控製好能繁母豬數量,也要在土地和信貸政策支持、生物防控、產(chan) 業(ye) 一體(ti) 化、健全生豬全產(chan) 業(ye) 鏈監測預警體(ti) 係等方麵多下功夫。

  生豬產(chan) 能從(cong) “加快”變“穩定”

  3月18日,國家發改委官網公布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糧食和大豆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相關(guan) 工作的通知》顯示,要密切關(guan) 注研判本地區生豬供需形勢和豬周期演變,及時采取政府收儲(chu) 等針對性措施,其中“穩定生豬生產(chan) 長效性支持政策,穩定基本產(chan) 能,防止生產(chan) 大起大落”的內(nei) 容與(yu)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如出一轍。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從(cong) 2020年至今,生豬已連續3年被中央一號文件提及,但表述各不相同。2020年為(wei) “加快恢複生豬生產(chan) ”,2021年為(wei) “保護生豬基礎產(chan) 能”,最新發布的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則為(wei) “穩定基礎產(chan) 能”。

  從(cong) “加快”到“保護”再到“穩定”,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北京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向新京報記者分析,上述用語變化體(ti) 現了3年間我國生豬產(chan) 能的變化。“2018年下半年,非洲豬瘟影響我國生豬產(chan) 能下滑。自2019年第四季度開始,生豬產(chan) 能就已開始逐步恢複。2021年提出‘保護生豬基礎產(chan) 能’時,還無法準確預料產(chan) 能何時恢複常態。之後的2021年第二季度,生豬複產(chan) 速度高於(yu) 預期,並仍在上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6月末全國生豬存欄量達4.39億(yi) 頭、恢複到2017年年末的99.4%;其中,能繁母豬存欄量4564萬(wan) 頭、恢複到2017年年末的102.1%。2021年8月,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答媒體(ti) 記者問時稱,生豬生產(chan) 已完全恢複,三年行動方案確立的目標任務提前完成。

  朱增勇告訴新京報記者,正如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及的“穩定”,生豬產(chan) 能恢複後,“2022年,更重要的就是穩固前期複產(chan) 效果,同時防止因階段性過剩導致的生產(chan) 和價(jia) 格波動。”

  生豬產(chan) 能出現階段性過剩

  2022年3月,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畜牧獸(shou) 醫局副局長陳光華在媒體(ti) 采訪中指出,2021年底全國生豬存欄4.49億(yi) 頭,這些存欄生豬會(hui) 在2022年1月至6月陸續出欄上市。由此推算,2022年上半年豬肉市場供給必然處於(yu) 高位,“當前的生豬生產(chan) 和供給充足,但需求收縮,階段性過剩較為(wei) 明顯。”

  豬肉產(chan) 能的階段性過剩也反映到了價(jia) 格層麵,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今年2月21日至25日,全國平均豬糧比價(jia) 為(wei) 4.98:1,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chu) 備調節機製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jia) 工作預案》確定的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隨後,國家發改委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立即啟動中央凍豬肉儲(chu) 備收儲(chu) 工作,並於(yu) 3月3日和4日開展了2022年首批4萬(wan) 噸中央儲(chu) 備凍豬肉收儲(chu) ,3月10日開展了2022年第二批3.8萬(wan) 噸中央儲(chu) 備凍豬肉收儲(chu) 。

  新發地統計部負責人劉通在分析北京新發地3月5日至11日一周價(jia) 格時提及,政府出台“收儲(chu) 托市”的舉(ju) 措後,白條豬價(jia) 格繼續下降的勢頭得到遏製,但是肉價(jia) 也沒有就此逐漸走高。從(cong) 數據來看,當周白條豬價(jia) 格基本上保持穩定,略有波動,暫時難以看出會(hui) 上漲或者下滑的趨勢性走勢。

  而在3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啟動年內(nei) 第三批中央凍豬肉儲(chu) 備收儲(chu) 工作,並指導各地加快收儲(chu)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生豬收儲(chu) 雖然不一定能夠對價(jia) 格起到大幅提振作用,但將給行業(ye) 帶來信心。

  麵對低位豬價(jia) 和市場上過剩的產(chan) 能,豬企對於(yu) 產(chan) 能擴張的態度也回歸冷靜。2022年2月、3月的投資者活動中,溫氏股份表示,2022年在生豬方麵計劃持續做精做細生產(chan) 管理,確保大生產(chan) 穩定,提升肉豬上市率。考慮到目前豬業(ye) 低迷的行情,公司資本開支相對謹慎,保存資金實力,全年資本開支初步計劃為(wei) 40億(yi) -50億(yi) 元,相比去年略有減少,主要投向為(wei) 可轉債(zhai) 募投項目、在建尚未完工項目等。現階段不會(hui) 加大種豬場投資建設,“主要致力於(yu) 達產(chan) 滿產(chan) ,利用好現有產(chan) 能。”

  牧原股份也稱,當前的豬價(jia) 較低,主要矛盾仍是供給量相對過剩。公司預計下半年豬價(jia) 會(hui) 有所好轉,並自去年以來從(cong) “開源節流”兩(liang) 方麵,采取相關(guan) 措施以應對豬價(jia) 下降,主要措施包括調整工程建設節奏以減少資本開支、加強與(yu) 銀行合作、持續優(you) 化內(nei) 部管理水平提升公司養(yang) 殖成績等。

  東(dong) 興(xing) 證券分析師程詩月、孟林在研報中分析多家上市豬企出欄目標時指出,企業(ye) 多對2022年出欄目標呈現了以穩為(wei) 主的現象,大都沒有進一步快速擴張產(chan) 能的計劃。工作重心仍是生產(chan) 成績的持續提升,降本增效以減少現金流損耗,不會(hui) 盲目大規模擴產(chan) 。

  能繁母豬是生豬生產(chan) “總開關(guan) ”

  養(yang) 殖企業(ye) 自我調控外,想要穩定生豬生產(chan) ,政策支持不可或缺。事實上,2021年下半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就已在《關(guan) 於(yu) 促進生豬產(chan) 業(ye) 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生豬產(chan) 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中,兩(liang) 次提及穩定生產(chan) 方式。

  對於(yu) 如何穩定生豬生產(chan) 長效性支持政策,《關(guan) 於(yu) 促進生豬產(chan) 業(ye) 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及,要穩定生豬貸款政策,銀行業(ye) 金融機構要加快推廣土地經營權、養(yang) 殖圈舍、大型養(yang) 殖機械和生豬活體(ti) 抵押貸款;完善生豬政策性保險,深入推進生豬養(yang) 殖保險,實現養(yang) 殖場(戶)願保盡保;各地不得超越法律法規規定隨意擴大禁養(yang) 區範圍,不得以行政手段對養(yang) 殖場(戶)實施強行清退等。

  而圍繞怎樣實現產(chan) 能穩定,《生豬產(chan) 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指出,能繁母豬是生豬生產(chan) 的基礎和市場供應的“總開關(guan) ”,隻要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動保持在合理區間,仔豬生產(chan) 就有保障,生豬市場供應和豬肉價(jia) 格就能保持相對穩定。“十四五”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要穩定在4100萬(wan) 頭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於(yu) 3700萬(wan) 頭。

  同時,按照生豬產(chan) 能調控要求,要以月度存欄量處於(yu) 正常保有量的比例,將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動劃分為(wei) 綠色(95%-105%,屬於(yu) 產(chan) 能正常波動)、黃色(90%-95%和105%-110%,屬於(yu) 產(chan) 能大幅波動)和紅色(低於(yu) 90%或高於(yu) 110%,屬於(yu) 產(chan) 能過度波動)3個(ge) 區域,采取相應的調控措施。

  朱增勇指出,這些也是本輪豬周期和以往豬周期的政策的不同之處。以前的政策可能更多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本輪豬周期則在保持土地、財政方麵的支持政策連線的同時,於(yu) 市場機製下,抓住能繁母豬產(chan) 能這一核心指標,通過權威客觀公正的預警信息引導產(chan) 能穩步向供需基本平衡轉變,降低了養(yang) 殖戶因資金鏈斷裂而被迫退出的風險,讓其有能力將養(yang) 殖產(chan) 能調整在合理範圍之內(nei) 。

  業(ye) 內(nei) 建議引導產(chan) 業(ye) 一體(ti) 化發展

  2022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從(cong) 行業(ye) 角度提出了更多穩產(chan) 保供建議或提案。

  其中,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建議,鼓勵加大豬育種、養(yang) 殖技術和工藝投入,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全麵提升養(yang) 殖效率;引導豬產(chan) 業(ye) 一體(ti) 化發展,保障豬肉食品安全,實現豬肉全程可追溯,嚴(yan) 厲打擊屠宰環節注水注藥、屠宰病死豬等違法行為(wei) ,引導推行豬肉製品全程冷鏈運輸。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關(guan) 於(yu) “穩定生豬產(chan) 能、降低周期性波動、引導生豬產(chan) 業(ye) 平穩升級”的提案中指出,可通過健全食品原料信息溯源製度、鼓勵機關(guan) 單位采購安全溯源肉等方式,引導企業(ye) 打通養(yang) 殖-屠宰-下遊食品一體(ti) 化產(chan) 業(ye) 鏈,提升上遊養(yang) 殖抗風險能力。

  此外,劉永好還認為(wei) 可以引導支持豬肉加工製品的研發創新,拓寬豬肉消費場景,“如豬肉製品在火鍋、燒烤餐飲業(ye) 態的應用,培根在家庭早餐、零食消費場景的應用等。”引進海外先進豬肉食品加工技術,細化和完善豬肉收放儲(chu) 與(yu) 進出口調控政策等。

  全國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則建議通過建立產(chan) 銷區補貼長效機製的方式穩定生豬生產(chan) ,通過資源環境補償(chang) 、跨區合作建立養(yang) 殖基地等方式,推動形成銷區補償(chang) 產(chan) 區的長效機製;優(you) 化生豬調出大縣動態調整機製,支持生豬生產(chan) 發展和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等。

  在秦英林看來,建立銷區補償(chang) 產(chan) 區的長效機製不僅(jin) 能夠保證銷區生豬供給,還能激發生豬產(chan) 區政府的積極性,重點支持生豬產(chan) 業(ye) 發展。產(chan) 區政府通過支持生豬全產(chan) 業(ye) 鏈布局發展,帶動產(chan) 區經濟發展。

  監測預警體(ti) 係科學引導養(yang) 殖主體(ti)

  除在養(yang) 殖、屠宰、銷售方麵下功夫,健全生豬全產(chan) 業(ye) 鏈監測預警體(ti) 係對穩定生豬生產(chan) 會(hui) 起到積極作用。2021年,由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guan) 總署、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生豬產(chan) 品信息平台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官網上線。

  有生豬行業(ye) 從(cong) 業(ye) 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其常查看上麵有關(guan) 生豬價(jia) 格、成本、消費等方麵的數據信息,還有各部委關(guan) 於(yu) 生豬產(chan) 業(ye) 的重要政策,對工作很有參考意義(yi) 。

  朱增勇向新京報記者介紹,生豬的全產(chan) 業(ye) 鏈監測包含從(cong) 上遊飼料、種豬、養(yang) 殖,到下遊屠宰、加工、消費和貿易等。近年來,雖然規模化水平不斷提升,但我國生豬養(yang) 殖主體(ti) 目前還是以中小規模為(wei) 主。然而,中小型養(yang) 殖主體(ti) 往往很難準確把握生產(chan) 和市場信息,最終小生產(chan) 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傳(chuan) 導到了豬價(jia) 波動上。由政府建立全產(chan) 業(ye) 鏈監測預警體(ti) 係,可以更係統性地收集、整理、發布產(chan) 業(ye) 鏈權威信息,通過信息預警,合理引導中小規模養(yang) 殖戶、養(yang) 殖企業(ye) 客觀了解當前供需形勢,進而讓養(yang) 殖主體(ti) 及時安排生產(chan) 節奏,防止非理性退出。

  對於(yu) 我國生豬供需何時進入穩定狀態,朱增勇表示,今年豬肉供給還是比較充裕的。目前,從(cong) 能繁母豬產(chan) 能角度來講,2022年上半年,豬肉市場可能還會(hui) 呈現階段性供給充裕的局麵,豬價(jia) 整體(ti) 處於(yu) 跌勢。當前豬肉市場的壓力應該隻是短期的,沒有突發因素的影響下,“到今年下半年,供需形勢可能會(hui) 轉向基本平衡,2023年會(hui) 進入新一輪的豬周期。”

  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