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兩大功能 期市助力油脂油料產業發展
全球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站在了市場聚光燈下。俄烏(wu) 衝(chong) 突帶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出口擾動,放大了供應缺口,原油和化肥價(jia) 格上漲將抬升全球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成本,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尤其是大豆油料等易漲難跌。
企業(ye) 深度參與(yu) 期貨交易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wu) 衝(chong) 突雙重影響下,國際經貿摩擦加劇,全球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增加。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和產(chan) 能提升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促進大豆和油料增產(chan) 。
相關(guan) 政策和舉(ju) 措密集出台。3月17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下發通知,壓實責任穩定春播麵積。春播前要將任務分解落實到市到縣,層層壓實責任,引導農(nong) 民合理安排種植結構,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3月18日,在擴種大豆油料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hui) 議上,中央提出采取過硬措施,增加大豆種植麵積,因地製宜擴大油料作物生產(chan) ,多油並舉(ju) 全麵提高產(chan) 量,不折不扣完成大豆油料擴種目標任務。當天,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糧食和大豆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相關(guan) 工作的通知》,提出下大力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chan) 。
化解價(jia) 格風險,離不開期貨這個(ge) 重要的金融工具。期貨市場具有價(jia) 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兩(liang) 大基本功能,可幫助產(chan) 業(ye) 企業(ye) 規避大宗商品價(jia) 格波動風險。在我國期貨市場,油脂油料是發展最為(wei) 成熟、企業(ye) 應用最為(wei) 廣泛的品種係列之一。從(cong) 1993年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大豆期貨開始,大商所油脂油料板塊已逐步實現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一體(ti) 化,相關(guan) 的期貨、期權、互換等衍生工具也實現了多元化。鄭州商品交易所也已上市菜油、菜籽、菜粕、花生期貨和菜粕期權,菜粕、菜油期貨市場規模在國內(nei) 全市場10個(ge) 油脂油料品種中排名分別為(wei) 第2位和第5位,初步形成了期貨、期權協同發展的油脂油料板塊。目前,國內(nei) 90%以上的大中型油脂油料企業(ye) 、85%以上的棕櫚油進口企業(ye) 都深度參與(yu) 期貨交易。2021年,大連商品交易所豆粕、豆油和棕櫚油期貨成交量在全球農(nong) 產(chan) 品期貨和期權中分別位列第1位、第3位和第4位,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江蘇省江海糧油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總經理陳禮華告訴記者:“江海糧油成立30多年以來,見證了數次行業(ye) 大規模的變動,從(cong) 2004年至2005年大豆壓榨廠大規模倒閉,到2007年至2008年行業(ye) 大洗牌,再到2014年至2015年油脂油料融資商倒閉退出,每次在價(jia) 格大幅波動下,產(chan) 業(ye) 內(nei) 都要淘汰一大批企業(ye) 。”陳禮華注意到,在2019年至2021年間,油脂油料行業(ye) 先後經曆了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通脹,油脂行業(ye) 卻與(yu) 往常不同,並沒有發生大範圍的倒閉,“這主要得益於(yu) 近年來產(chan) 業(ye) 普遍開展基差交易,產(chan) 業(ye) 的風控手段與(yu) 風控意識大幅度提升。”陳禮華說。
產(chan) 業(ye) 避險需求強勁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1年度,我國油脂食用需求量達3708萬(wan) 噸,其中豆油、菜油、棕櫚油、花生油是前四大消費油脂,消費量分別為(wei) 1620萬(wan) 噸、800萬(wan) 噸、450萬(wan) 噸和323萬(wan) 噸,占比分別為(wei) 44%、22%、12%和9%。其中,菜油、花生油是我國南方居民消費的主要高品質油脂,消費需求剛性較強。與(yu) 此同時,我國植物蛋白粕飼用消費量為(wei) 9675萬(wan) 噸,其中豆粕和菜粕消費量分別為(wei) 7530萬(wan) 噸和1100萬(wan) 噸,占比分別為(wei) 78%和11%。另外,菜粕是水產(chan) 飼料中蛋白原料的主要來源,消費需求同樣具有較強剛性。
從(cong) 市場情況看,國內(nei) 豆類市場高位運行具有一定支撐。近兩(liang) 周粕類市場表現強勁,豆粕期價(jia) 漲幅明顯放大,市場呈現行情加速狀態。
油料品種方麵,我國油脂油料產(chan) 需缺口大,對外依存度高。以棕櫚油為(wei) 例,需求端在國內(nei) ,供給端則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油脂油料價(jia) 格波動頻繁,產(chan) 業(ye) 穩定健康發展麵臨(lin) 較高的不確定性。油脂油料品種產(chan) 業(ye) 鏈條長、市場主體(ti) 多、價(jia) 格波動大,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避險需求強烈。相關(guan) 品種供應及價(jia) 格穩定對油脂油料供給安全具有重要意義(yi) 。
九三集團中墾國邦(天津)有限公司副總裁褚建宏表示,金融衍生品已經成為(wei) 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公司不僅(jin) 在境內(nei) 外交易大豆及相關(guan) 產(chan) 品等10餘(yu) 種期貨合約,還積極開展期權交易等。公司還通過基差交易等帶動下遊飼料養(yang) 殖企業(ye) 和經銷商廣泛參與(yu) 期貨交易,促進下遊通過多品種多手段套期保值穩定經營。
持續優(you) 化規則製度
2021年,大連商品交易所在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棕櫚油期貨品種上共增加13家指定交割倉(cang) 庫,目前,黃大豆1號已形成以基準交割地哈爾濱為(wei) 中心、覆蓋4省份的交割區域,實現交割區域對黑龍江省東(dong) 部、中部和西北部主產(chan) 區的覆蓋。同時,大商所調整豆粕、豆油地區升貼水,增加廣西壯族自治區為(wei) 豆粕和豆油交割區域,促進豆粕、豆油期貨市場功能發揮。
在推動合約連續活躍方麵,大商所持續推動以做市商製度為(wei) 核心的連續活躍方案,通過做市商持續報價(jia) 為(wei) 合約提供流動性。目前,大豆期貨已實現連續活躍,豆油、豆粕、棕櫚油期貨連續活躍效果持續提升。
2021年,鄭州商品交易所持續優(you) 化油脂油料品種規則製度,提升產(chan) 業(ye) 客戶參與(yu) 度,滿足產(chan) 業(ye) 企業(ye) 套保需求,將進口菜粕納入交割;推動菜油期貨引入QFII和RQFII等國際化工作,優(you) 化相關(guan) 品種客戶結構。以菜油和菜粕期貨為(wei) 例,目前基差交易已逐漸取代傳(chuan) 統的“一口價(jia) ”交易模式,成為(wei) 現貨貿易的主流。據了解,上遊進口菜籽壓榨工廠全部參與(yu) 菜係期貨,在產(chan) 品銷售中均采用以基差為(wei) 主的交易模式;中遊貿易和下遊消費企業(ye) 中,益海嘉裏、中糧集團、廈門建發、廣東(dong) 海大等龍頭企業(ye) 均深度參與(yu) 菜係期貨交易。行業(ye) 內(nei) 超過60%的菜油貿易和超過80%的菜粕貿易均采用基差交易模式。
2021年,油脂油料類期貨品種的“保險+期貨”成效顯著。大商所圍繞大豆開展了4個(ge) “保險+期貨”縣域覆蓋項目,累計賠付金額1423.14萬(wan) 元,使7.25萬(wan) 戶農(nong) 戶受益。同時,豆粕是牲畜和家禽飼料的主要原料,大商所圍繞以豆粕、玉米為(wei) 標的的飼料和飼料指數開展了71個(ge) “保險+期貨”項目,累計投入3543.27萬(wan) 元,保障生豬、蛋雞等畜禽1313.84萬(wan) 頭(羽),累計賠付金額3136.16萬(wan) 元,惠及3.51萬(wan) 戶農(nong) 戶。鄭商所將花生納入“保險+期貨”試點品種,在河南省3個(ge) 花生主產(chan) 縣開展了“保險+期貨”項目,賠付總金額1529.1萬(wan) 元。這些“保險+期貨”試點幫助生產(chan) 戶有效抵禦自然災害和價(jia) 格波動的“雙重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政府、企業(ye) 和農(nong) 戶對期貨市場的認識。
大商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加快大豆、油料係列品種和工具創新,高質量做好涉農(nong) 產(chan) 品工具供給,推動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和豆油期權上市,繼續加強對茶油期貨的研發力度。同時將持續優(you) 化油脂油料期貨品種合約規則,貼近糧源集散地,不斷遴選並擇優(you) 設立交割倉(cang) 庫,使交割布局更加合理。此外,還將研究推進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和豆油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yu) 交易,提高我國對大宗商品定價(jia) 的國際影響力。
鄭商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根據品種特點統籌做好市場培育工作,繼續深耕產(chan) 業(ye) 客戶,築牢品種發展的基本盤。同時,積極研究並不斷豐(feng) 富期貨市場服務油脂油料安全“工具箱”,助力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祝惠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