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軍營裏的“她”力量

發布時間:2022-03-29 16:04:00來源: 北京日報

  2022年虎年春節前夕,女子無人機班班長陳瑜的老家,收到了部隊聯合當地黨(dang) 政機關(guan) 攜手送來的“二等功臣之家”牌匾,街坊四鄰紛紛點讚。去年,女兵陳瑜操縱某新型無人機圓滿完成跨海實偵(zhen) 飛行,率先在戰區陸軍(jun) 完成首飛任務,榮立個(ge) 人二等功。

  中華兒(er) 女多壯誌,不愛紅裝愛武裝。現如今,像陳瑜這般優(you) 秀的女軍(jun) 人越來越多地湧現在部隊一線。伴隨著軍(jun) 隊規模結構的調整和武器裝備的發展,軍(jun) 營中“她”力量不斷擴充,從(cong) 保障崗位前移至作戰一線,操控著現代化的高技術兵器,發揮出特有的優(you) 勢與(yu) 力量。

  上九天攬月

  “不要迷戀姐,姐隻是個(ge) 開戰鬥機的”

  “不要迷戀姐,姐隻是個(ge) 開戰鬥機的”——中國首批女殲擊機飛行員盛懿緋的一句玩笑話,不經意間成了當年的網絡流行語。盛懿緋說得風輕雲(yun) 淡,而她親(qin) 曆的那些“風起雲(yun) 湧”是絕大多數人體(ti) 味不到的。

  長期以來,飛行一直是男性的領地。女飛行員本就鳳毛麟角,女殲擊機飛行員,更可謂是“天之驕女”。中國空軍(jun) 自1951年招收首批女飛行員以來,50多年間先後培養(yang) 了300餘(yu) 名女飛行員,但從(cong) 事的都是運輸機、直升機駕駛和空中領航工作,殲擊機還從(cong) 無女性嚐試。

  2005年中國空軍(jun) 決(jue) 定招收第八批女飛行學員,並從(cong) 中選拔首批女戰鬥機飛行員。當時的背景是,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韓國等早已有了女殲擊機飛行員,美國甚至有數十名女殲擊機飛行員,所駕機型包括F-16這樣的重型空中格鬥機。中國空軍(jun) 沒有自己培養(yang) 的女殲擊機飛行員,與(yu) 大國空軍(jun) 的地位不相稱。

  當年,全國報名參加招收女飛行員的有20萬(wan) 人。但女殲擊機飛行員的遴選極其嚴(yan) 苛,僅(jin) 身體(ti) 檢查就有116項,隻有35人通過了嚴(yan) 格的身體(ti) 檢查和考核。然而,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麵——“全程淘汰”就像緊箍咒一樣如影隨形,讓她們(men) 的逐夢之旅舉(ju) 步維艱。盛懿緋說她“不想連飛機都沒摸到,就被淘汰出局”。風再烈、天再冷,多少次在崩潰邊緣,她都咬牙堅持。

  戰鬥機是要直麵敵機展開搏殺的,戰鬥機飛行員必須通過抗過載訓練。過載是指飛機機動時,飛行員所承受的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能持續承受7個(ge) G的過載才算達標,相當於(yu) 7倍體(ti) 重壓在身上。當進行筋鬥加翻轉這樣的三維機動時,重力的勢能和速度的動能轉化為(wei) 飛機的機動能量,飛行員還將承受三個(ge) 軸的過載,會(hui) 出現黑視。黑視是人體(ti) 在加速度的影響下,大腦和眼睛缺血,視覺昏暗甚至喪(sang) 失,意識模糊甚至昏迷。女殲擊機飛行員或女航天員必須過黑視這一關(guan) ,前者因為(wei) 要承受三個(ge) 軸的過載而要求更高。

  全國人大代表、東(dong) 部戰區空軍(jun) 航空兵某旅女飛行員張瀟,曾為(wei) 出現黑視而沮喪(sang) ——黑視意味著不能畢業(ye) ,也就是停飛。張瀟說,她特別感謝她的教員。教員安慰她說:“你回去好好吃飯,好好休息,然後咱們(men) 在地麵認真研究一下。”等到身體(ti) 恢複了,張瀟又一次駕機起飛,完整地做了一套特技動作,期間沒有出現黑視,順利通過考核。

  巨大考驗鑄就女超人。“航校畢業(ye) 時淘汰了6個(ge) ,初教機畢業(ye) 的時候又淘汰了6個(ge) ,等到了高教機畢業(ye) 時隻剩下16個(ge) 人了。”張瀟清晰記得,當時有一個(ge) 戰友離開的時候寫(xie) 了一封信:“我多想飛,做夢都想飛,夢中的藍天是那麽(me) 藍,但是我再也飛不了了,你們(men) 一定要好好飛,你們(men) 一定要替我飛,你們(men) 在飛,就是我在飛。”每一次有姐妹被淘汰的時候,她們(men) 都會(hui) 抱頭痛哭。飛行就是這樣,很公平,也很殘酷。

  剛畢業(ye) ,她們(men) 就趕上了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閱兵式。根據安排,我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將駕駛“教8”型飛機,組成中國空軍(jun) 女飛行員梯隊飛越天安門,光榮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女飛行員梯隊隻有15架戰機飛過天安門,也就是要從(cong) 16名女飛行員中挑選出一名作為(wei) 備份。因各方麵表現出色,張曉佳成為(wei) 那一名備份。在閱兵的時候,看到所有的同伴飛過去,然後再返航,張曉佳略有委屈,但還是為(wei) 我國首批女殲擊機飛行員感到自豪。

  圓滿完成閱兵任務後,張瀟進入一線作戰部隊,與(yu) 男飛行員們(men) 一起執行空中巡邏任務。有一次警巡,張瀟剛起飛加入航線,飛機上的告警器就響了。飛機下方有防空雷達、防空導彈在對著他們(men) ,基本上從(cong) 加入航線到脫離航線回來,整個(ge) 過程中告警器就沒停過。被問及當時害怕嗎?張瀟回答說,完全不怕是不可能的,但這是職責,越是這種情況,就越要守住這個(ge) 位置,不能讓其他飛機進來,“你一旦退縮了,那可能就會(hui) 一退再退,但後麵是你的國家,是你的人民,你退無可退。”

  十多年的戰鬥機飛行,數百架次參加實戰化訓練及戰鬥起飛、海空警巡等任務,讓張瀟羽翼漸豐(feng) ,她多次成功處置空中特情,榮立三等功3次,2018年獲評“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盡管擔負繁重的飛行任務,但張瀟覺得飛行帶給她不一樣的體(ti) 驗,除了守護好祖國的藍天,也能看到別樣的美麗(li) 風景,“有的時候你在雲(yun) 中穿梭的時候,如果飛機比較快,正好從(cong) 雲(yun) 中飛過去,你會(hui) 看到那種漩渦,在空中看到的彩虹之類和地麵上看的都是不一樣的。”

  然而,駕駛戰鬥機被稱為(wei) 刀尖上的舞蹈,不光要流汗,還會(hui) 流血,甚至獻出生命。2016年11月16日在八一飛行表演隊的一次訓練中,殲擊機女飛行員餘(yu) 旭跳傘(san) 失敗,壯烈犧牲。四川女孩餘(yu) 旭從(cong) 一個(ge) 普通的農(nong) 村女孩成長為(wei) 我國首位殲10女戰鬥機飛行員,憑著堅定的信念,一步步成為(wei) 八一飛行表演隊的中隊長,把自己的無悔青春乃至生命獻給了祖國的藍天。

  藍天之上,中國女殲擊機飛行員繼續駕駛戰鷹逐夢藍天,綻放屬於(yu) 她們(men) 的精彩。而中國人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也會(hui) 有她們(men) 的用武之地。通常情況下,女航天員是從(cong) 戰鬥機飛行員中選拔出來的,她們(men) 要先學好飛機駕駛技術,再學習(xi) 航天飛行技術。女殲擊機飛行員是載人航天的儲(chu) 備力量。上九天攬月,她們(men) 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下五洋捉鱉

  “每天提醒我時間變化的就是太陽和海水的顏色”

  巨艦犁海飛鯊翱翔,劍指深藍夢向遠洋。中國海軍(jun) 遼寧艦入列以來的每一次出航,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在一次遠洋實兵對抗演練中,曾有一張女舵手的照片被公布於(yu) 世,她可謂是航母的“女司機”。這位下士女兵,是一位名叫加德熱拉·哈布力的哈薩克族姑娘,來自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2015年9月成為(wei) 光榮的人民海軍(jun) 一員。

  開航母的難度和技術要求遠遠高於(yu) 民用生活中的任何一款交通工具。畢竟驅動一艘排水量超過6萬(wan) 噸的海上巨無霸的過程中要牽扯多個(ge) 配套係統、幾十個(ge) 部門和上千人。掌舵者除了要掌握舵盤輸入的舵轉度數,還要通過電腦對其進行數據解算,然後再對傳(chuan) 動係統下達命令,看似簡單的流程實則要學習(xi) 很多知識。這位哈薩克族姑娘,憑著堅韌的毅力和拚勁,駕駛這艘巨艦乘風破浪馳騁大洋,還曾參與(yu) 兩(liang) 次海上閱兵。

  據遼寧艦首任艦長張崢介紹,遼寧艦上的所有作戰崗位,都向女艦員開放。這裏活躍著近百名朝氣蓬勃的女艦員,她們(men) 來自9個(ge) 民族,崗位涵蓋全艦8個(ge) 部門、35個(ge) 專(zhuan) 業(ye) ,堪稱中國航母的“半邊天”。

  “救生部署,左舷有人落水!”這天上午,大洋深處,遼寧艦例行訓練正在緊張進行。下達指令的是某部門副中隊長宋美燕。戰鬥艦艇指揮崗位,曆來是女艦員的禁區。宋美燕偏要挑戰這個(ge) 禁區:“男艦員做到的事,女艦員照樣能做好!”值更官考核涉及理論、實作內(nei) 容,航行、救生、損管等部署紛繁複雜,航行、拋錨、防台等知識及處置時機奧妙無窮。宋美燕兩(liang) 次赴院校深造,經過刻苦鑽研和大膽實踐,最終以優(you) 異成績通過值更官考核,完成由管理教育型軍(jun) 官向作戰指揮軍(jun) 官的人生跨越,成為(wei) 人民海軍(jun) 第一位女值更官。

  航空部門彈藥統計員、女中士郭瑾瑜的戰位是在10多米深的彈藥底艙,上下很不方便,但她毫不含糊,爬直梯比男兵都快,工作比男艦員還細心認真,她提出的“彈藥儲(chu) 存分係統優(you) 化”等多項技術改進意見,均被科研院所和工業(ye) 部門采納,成為(wei) 航母上第一個(ge) 穿“紅馬甲”的女彈藥兵。機電部門損管兵、女中士袁華和男兵一樣,上夜班、下機艙,在高溫、高濕、高噪音、沒有燈光的深艙裏摸管路、排故障,練就了一身硬功:隔著厚厚的鋼板,就知道下麵是什麽(me) 管道,在哪兒(er) 拐了個(ge) 彎,向哪個(ge) 方向延伸。

  每次放飛殲-15艦載機前,航空部門的調度班最為(wei) 緊張,因為(wei) 航母飛行甲板被稱為(wei) 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場所之一,飛機發動的持續轟鳴、噴氣尾流的巨大衝(chong) 擊力,特別是阻攔著艦帶來的強烈震動,都會(hui) 給甲板保障帶來極大的挑戰 。但哈薩克族女兵熱米拉·達布力說:“就是因為(wei) 它難,才想要挑戰。”她原是遼寧艦上的一名話務員,通過一專(zhuan) 多能訓練成為(wei) 了飛機調度班組裏唯一的女艦員。膽大心細的熱米拉·達布力,如今和其他的男兵一樣,可以扛起數十公斤的係留索在甲板上奔跑。“是我保障的殲-15,它又成功起飛了……”這是熱米拉·達布力的心裏話,也代表了遼寧艦上每一位追夢人的真情實感。

  驚濤駭浪我不怕,鏗鏘女兵我最行。導航雷達兵古麗(li) 帕麗(li) 為(wei) 了工作無差錯,整天把自己關(guan) 在狹小的作業(ye) 室裏苦練技能,“每天提醒我時間變化的就是太陽和海水的顏色”。體(ti) 重不到50公斤的範時鈺,最開始是一個(ge) 被甲板風吹著跑的小姑娘,“我必須要在甲板上站穩”,她休息日加班加點苦練體(ti) 能反複鑽研站立技巧,終於(yu) 成長為(wei) 能夠迎著艦載直升機著艦精準引導的引導員。“我叫元夢,現在我終於(yu) 圓夢了!”這是女兵元夢從(cong) 心底發出的聲音。最初,元夢拎起係留鎖都困難。現在她已經掌握4型鎖具使用方法,成為(wei) 保障一線的“小能手”。

  汗水夾帶淚水,澆灌出了最美最倔強的“航母小花”。作為(wei) 人民海軍(jun) 第一個(ge) 成建製上艦的女兵集體(ti) ,她們(men) 巾幗不讓須眉,勇敢戰鬥在我國航母建設事業(ye) 的第一線,參與(yu) 了航母曆次試驗試航和艦載戰鬥機著艦起飛等重大任務,先後成長起來了海軍(jun) 第一代女操舵兵、女機電兵、女雷達兵、女損管兵等特殊戰位女艦員,實現了由岸基向深藍、由短期駐艦向長期駐艦、由保障崗位向戰鬥崗位的漂亮轉身。

  駕戰車馳沙場

  “汗水就是洗麵奶,風沙就是防曬霜”

  對女兵來說,坦克手大概是最不“友好”的崗位——整天跟鐵疙瘩磕磕碰碰、常年在外吃沙嚼土。中央電視台《軍(jun) 事報道》曾播放一期節目《女坦克手:硝煙風沙塗抹青春麵龐》,介紹了陸軍(jun) 某合成旅10名女坦克手的奮鬥風采,不禁讓人對這些巾幗英雄們(men) 肅然起敬。

  解放軍(jun) 此輪軍(jun) 改,中國陸軍(jun) 成立首個(ge) 女子坦克排。女坦克手們(men) 把99A數字化坦克當成自己的戰位,當成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在艱難中主動打磨,出色完成任務,贏得了戰友們(men) 的點讚。

  “開著坦克時的我最美!”播音主持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劉姝杉為(wei) 自己成為(wei) 一名坦克駕駛員而自豪。曾經,男兵調侃她們(men) :“你們(men) 學開坦克就是玩玩。”劉姝杉她們(men) 並不泄氣,反而把自己當成男兵看待,堅持和男兵一樣的訓練時間,一樣的訓練強度,攻堅克難,超越自我。有一次連隊組織“翻輪胎”比賽,還沒上場,男兵們(men) 開始竊竊私語:“她們(men) 女兵翻得動嗎?”“應該不行吧。”這時,劉姝杉站了出來,“我們(men) 女兵不比你們(men) 差,我先來。”100多斤的輪胎,對劉姝杉來說,確實很有難度,幾個(ge) 下來,就感到十分吃力。可是想想身後的姐妹們(men) ,她咬牙堅持。

  對於(yu) 女坦克手們(men) 的堅強,合成營營長許成彪看在眼裏,“以前我對女兵的印象一直是比較柔弱,但是劉姝杉改變了我的看法。尤其是她對工作崗位的熱愛,以及訓練中思維的縝密和強大的執行力,讓我打心眼兒(er) 裏為(wei) 女兵點讚。”

  女兵幹佳祺的崗位是炮長。炮長這一專(zhuan) 業(ye) 對戰士的要求更高,不僅(jin) 軍(jun) 事素質和心理素質要過關(guan) ,指揮能力和專(zhuan) 業(ye) 要求更要過硬。作為(wei) 炮長,口令下達必須專(zhuan) 業(ye) 。“這任務太重,她一個(ge) 新兵能扛得住嗎?”麵對質疑,戰友們(men) 為(wei) 幹佳祺擔心。可她小嘴一噘,“怕啥?咱列兵也能當炮長!”她暗下決(jue) 心:組織交給我任務是信任我,我不僅(jin) 要完成好,還要完成得出色。她從(cong) 最簡單的專(zhuan) 業(ye) 練起,練習(xi) 口令下達,為(wei) 讓聲音更具爆發力和穿透力,她每天早上天還沒亮便到訓練場練習(xi) 發音,休息時間給鏡子裏的自己下口令,中午對著空無一人的晾衣場練。來到朱日和野訓場,幹佳祺順利轉入炮長專(zhuan) 業(ye) ,前期實彈射擊取得的優(you) 異成績激勵她朝著更優(you) 秀的自己衝(chong) 刺。

  車長孫茜把“愛裝就是愛生命”發揮到淋漓盡致。誰亂(luan) 動她的裝備,不管是誰,她準會(hui) 擼起袖子和他掰扯一番。裝備若是出現人為(wei) 故障,定會(hui) 火冒三丈。有一回,兄弟單位的戰友進入戰車學習(xi) ,進行訓練體(ti) 驗。孫茜在戰車上當講解員,千叮嚀萬(wan) 囑咐,某項數據不能改,這個(ge) 按鈕不能調,但是參觀的戰友沒有聽進去,在坦克裏很認真地將內(nei) 部結構完整地“體(ti) 驗”了一遍。孫茜看到,立馬生氣了,將他們(men) 趕下了車。孫茜自己也還處於(yu) 學習(xi) 階段,那麽(me) 多數據要全部調整過來幾乎不可能。但她不服輸,硬是對著專(zhuan) 業(ye) 書(shu) ,一項一項把數據和按鈕全部恢複原樣。

  戰地黃花,風沙年華。身邊戰友向孫茜推薦一套又一套的美白護膚法,她不僅(jin) 置之不理,還振振有詞:“汗水就是洗麵奶,風沙就是防曬霜!”心之所向,無可阻擋。近期,一場臨(lin) 機戰備拉動演練在即,號角催征,鐵騎奔騰。在夕陽的襯托下,坦克女兵前進的身姿映入隨風搖曳的紅柳中,最為(wei) 奪目閃亮!

  馭神劍獵天狼

  “導彈女兵最美的樣子是訓練的樣子、拚搏的樣子、獲得榮譽時的樣子”

  履行特殊使命任務的火箭軍(jun) ,往往給人“神秘”之感,而“女子導彈發射連”,則更增添了幾分神秘。

  2011年底,火箭軍(jun) “常規導彈第一旅”成立全軍(jun) 第一支“女子導彈發射連”。導彈部隊作為(wei) 高技術軍(jun) 兵種,學好專(zhuan) 業(ye) 理論,熟練操作流程是發射成功的基礎。這些女兵為(wei) 了盡快完成向導彈操作號手的轉變,打破常規,對著裝備學理論,對照理論練操作。很快,女兵身上特有的細膩和靈氣成了巨大優(you) 勢,每一步操作、每一條口令,她們(men) 都力爭(zheng) 做到分毫不差;每一個(ge) 按鍵、每一個(ge) 現象她們(men) 都牢記在心。操作訓練中,她們(men) 針對上肢力量差的薄弱點,在每次完成訓練任務後還要加練杠鈴等器械,慢慢地,纖細的手臂練出了肌肉,身體(ti) 一天比一天壯實。

  2012年8月,“女子導彈發射連”奔赴高原執行實彈發射任務。艱辛征戰40多天,不巧趕上連長生重病。風風火火、英勇幹練的指導員陳勤指揮“女子導彈發射連”成功發射3枚導彈,全部命中靶心。連隊導彈陣地被基地司令員稱讚為(wei) “模範陣地”,前來參觀見學的指揮長絡繹不絕。

  一年初秋,8月午後的烈日依舊灼人。在接近40攝氏度高溫炙烤的導彈發射實操訓練大棚裏,忽然下起一場“傾(qing) 盆大雨”。這是火箭軍(jun) “常規導彈第一旅”的戰士們(men) 模擬訓練在降雨環境中執行發射任務。在“大雨”中,導彈發射車轟鳴作響,戰士們(men) 嚴(yan) 陣以待。“號手就位!”隨著指揮長一聲令下,女兵們(men) 迅速奔赴各個(ge) 號位,展開設備、接通電源、瞄準、讀數據、進入發射程序……號手們(men) 動作嫻熟,配合默契,眼神莊嚴(yan) 而堅定。“5、4、3、2、1,點火!”號手龍曉慧穩穩按下點火按鈕。顯示屏上,導彈如利劍般直刺蒼穹,準確摧毀目標。“任務完成了!很激動!”盡管身披雨衣,但雨水夾雜著汗水,已使龍曉慧和她的戰友們(men) 渾身濕透。

  這僅(jin) 僅(jin) 是導彈女兵們(men) 無數次訓練任務中最為(wei) 普通的一次。在微光下要求精細操作的夜間行動、身著厚重防毒麵具和防化服的全防衛狀態發射,沙漠裏、戈壁中,都留下了導彈女兵的靚麗(li) 身影。多年來,該連已多次完成全軍(jun) 、火箭軍(jun) 重大訓練和演習(xi) 任務,將3種型號的10餘(yu) 枚導彈成功送上藍天。在訓練場外,這些平均年齡隻有24歲的導彈女兵,也和同齡的普通女孩一樣,愛說、愛笑、愛唱歌,開朗樂(le) 觀、古靈精怪都寫(xie) 在青春的臉上。但隻要上了訓練場,導彈女兵便展現出意想不到的堅強。

  在南國密林,活躍著另一支女子導彈連——陸軍(jun) 首支女子地空導彈搜索發射連。2013年,陸軍(jun) 某集團軍(jun) 按照將女兵編配從(cong) 保障崗位向作戰崗位拓展的要求,從(cong) 集團軍(jun) 範圍內(nei) 抽調女兵,在某防空旅組建一支女子導彈連。

  與(yu) 外人的想象不同,防空導彈兵雖然是技術兵種,但對體(ti) 能的要求非常嚴(yan) 苛。導彈重達127公斤、方位俯仰瞄準機重63公斤、大電纜盤架重82公斤……對於(yu) 這群年輕女兵來說,一開始都很難吃得消。為(wei) 了提高臂力,女兵們(men) 製定了增肥計劃,每天早上多吃兩(liang) 個(ge) 饅頭,晚上9時多加餐。3個(ge) 月後,不少原本苗條的隊員結實了很多,其中一名女兵的體(ti) 重從(cong) 103斤“飆升”至133斤。柔美的少女變成了粗胳膊粗腿的“女壯士”,她們(men) 說:“現在操作起裝備輕鬆自如了。”

  女兵們(men) 每天上百次從(cong) 戰車爬上跳下,常常磕得頭破血流、身上青一塊紫一塊。一天早上排裏協同訓練,3號手肖燁登上3米多高的發射車頂時,因鞋沾露水打滑,右小腿重重磕到電纜盤掛鉤上,頓時感到一陣鑽心疼痛。但她全然不顧,繼續跟著排長脫戰車護衣、對轉塔解鎖。等訓練結束從(cong) 車頂艱難爬下時,排長才發現,肖燁的褲腿右側(ce) 已被鮮血染紅,小腿肌肉裂開了一道長長的口子。休息一周後,傷(shang) 口還未完全愈合,肖燁又上了戰車。

  愛美是女孩兒(er) 的天性,新兵夏伊琳下連的時候是帶著護膚品進來的,班長發現了她的“小秘密”。看破不說破,班長隻是帶著她進連隊榮譽室,讓她把榮譽牆上官兵的照片挨個(ge) 看一遍。問她看出了什麽(me) ,她不明所以。班長解釋道,導彈女兵最美的樣子是訓練的樣子、拚搏的樣子、獲得榮譽時的樣子,而不是塗脂抹粉的樣子。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女兵用一次次行動不斷刷新著男兵對“女同誌”的認知,也一次次刷新著連隊的榮譽簿——

  連隊組建兩(liang) 個(ge) 月就高標準完成了原軍(jun) 區正規化現場會(hui) 課目演示,組建不到7個(ge) 月就獨立參加實彈演習(xi) ,在夜間複雜電磁環境下精準命中目標。2015年8月,連隊首次奔赴高原演習(xi) ,在全軍(jun) 首次運用“盲搜”進行實彈射擊取得“三發三中”好成績。2016年9月,連隊列裝某新型防空導彈僅(jin) 8個(ge) 月,發射導彈全部命中目標,保持了組建以來“彈無虛發”的紀錄。2018年10月,女子導彈連再赴山丹參加“藍盾”演習(xi) ,首次與(yu) 空軍(jun) 地導旅組建地麵聯合防空群,進行交鏈指揮、模塊編組、耦合集成,探索了聯合體(ti) 係構建、兵力編組、作戰協同方法路子,通過“背對背對抗、麵對麵交流”,實戰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新的紀錄和奇跡還在不斷書(shu) 寫(xie) ,一股堅持不懈的韌勁、不服輸的拚勁,支撐著女子導彈連的女兵們(men) 向著強軍(jun) 目標越走越近。而從(cong) 南到北的座座軍(jun) 營,崇軍(jun) 尚武、刻苦頑強的巾幗英豪,在強軍(jun) 號角中不斷奏響新的華麗(li) 樂(le) 章。

  趙勳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