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步娃走不穩很正常?發現這種步態要注意
學步娃走不穩很正常?發現這種步態要注意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ti) 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遊華玲)一兩(liang) 歲的學走路的孩子蹣蹣跚跚走不穩易摔跤,不是很正常麽(me) ?大部分孩子可能是。但如果你發現孩子總是腳尖著地、足跟懸空,那可就要注意了,最好找醫生辨別排查一下“馬蹄足”。
3歲女孩小馬從(cong) 一年前就被家人發現走路時經常跌倒,仔細觀察還能發現她走路左右不平衡,左腳總是足尖著地、足跟懸空。近日,父母帶小馬找到了南醫三院兒(er) 童骨科主任孫永建,確診為(wei) 馬蹄足。近日,患兒(er) 入院接受了左側(ce) 跟腱延長術+石膏固定術。孫永建說,預計術後三周即可拆掉石膏進行支具康複治療,3個(ge) 月後可正常行走。
據孫永建介紹,像這樣的後天馬蹄足是不多見的,不過建議家長要密切關(guan) 注孩子的行走步態,一旦發現異常盡快就診。相比之下,先天性馬蹄內(nei) 翻足更常見。全球每年有15萬(wan) 嬰兒(er) 受此困擾。其症狀主要表現為(wei) 後足馬蹄、內(nei) 翻、內(nei) 旋,前足內(nei) 收、內(nei) 翻、高弓,畸形明顯,出生就能發現,有些甚至在孕期B超檢查中也能發現。
孫永建建議,一旦發現新生兒(er) 患有先天性馬蹄內(nei) 翻足,最好能在一周內(nei) 開始規範治療。隨著年齡增長,症狀會(hui) 逐漸加重,尤其在患兒(er) 開始行走負重後,畸形將變得更加僵硬,患側(ce) 足發育小、小腿肌肉萎縮;足部病理變化也更加複雜,給治療帶來不利。
患兒(er) 出生一周內(nei) 開始治療,這時畸形較為(wei) 柔軟,骨性變化較輕,易於(yu) 矯正,畸形初步矯正率可達95%以上,治療後需繼續穿戴支具持續到4-5歲,以防止畸形複發。整個(ge) 治療時間較長,需要家長耐心堅持,並按照醫生的指導嚴(yan) 格配合,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