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創21年來新高
近年來,廣西柳州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斷調整城市工業(ye) 布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進行水環境和空氣質量治理。近日,2021年全國地表水水質排名狀況出爐,柳州水質連續兩(liang) 年蟬聯全國第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績。圖為(wei) 4月3日,柳州市柳江河畔的洋紫荊花盛開。
黎寒池攝(人民視覺)
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21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21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為(wei) 2000年來最高,全國草原產(chan) 草量達2000年以來最高,北方荒漠化區大部地表生態持續向好,西南石漠化區植被生態質量達2000年以來最高。
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薛建軍(jun) 介紹,2021年全國水熱條件總體(ti) 好於(yu) 常年(2000—2020年)和2020年,植被生態質量達2000年來最高,水土保持功能持續提升。
監測結果表明,2021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為(wei) 68.8,較常年提高7.7%。與(yu) 2020年相比,2021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提高0.4%,其中全國植被覆蓋度增加0.6個(ge) 百分點,植被淨初級生產(chan) 力增加0.7克碳/平方米。
從(cong) 2000—2021年全國總體(ti) 變化趨勢來看,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升高實現了“三級跳”,2012—2021年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較2000—2001年、2002—2011年兩(liang) 個(ge) 階段平均水平,分別提高15.9%、7.8%,2021年達2000年以來最好。
針對全國森林、草原、農(nong) 田、荒漠等主要生態係統的氣象影響評估顯示,2021年生態質量都達到了較高水平——森林生態質量達2000年以來第二高,產(chan) 草量達2000年以來最高,糧食平均單產(chan) 達2000年最高,荒漠化地區大部地表生態持續向好。
此外,《公報》還評價(jia) 了氣象條件對三江源、祁連山、東(dong) 北林區、海河流域、黃土高原、秦嶺、武夷山等重點生態功能區,以及洞庭湖、鄱陽湖、太湖等重點湖泊的影響。
評估顯示,2000年至2021年,東(dong) 北地區水熱條件較好,森林和重點濕地服務功能提升;秦嶺大部地區降水偏多,植被淨初級生產(chan) 力和覆蓋度都高於(yu) 常年,且2000年至2021年降水量呈增多趨勢,植被生態質量正逐步提升;2000年至2021年,武夷山區水熱條件都利於(yu) 植被生長,水源涵養(yang) 功能得到提升。
“這表明我國植被生態質量越來越好。”國家氣象中心生態和農(nong) 業(ye) 氣象室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錢拴分析,2021年,全國有59%以上的區域降水量較常年(2000—2020年均值)和2020年偏多,氣溫偏高,尤其是我國北方和西部地區降水偏多,為(wei) 植被生長提供了優(you) 越的水熱條件。我國實施諸多生態保護和修複工程,促進了涵養(yang) 水源和保持土壤等生態服務功能的提升,為(wei) 生態質量指數升高實現“三級跳”提供了重要支撐。
這是中國氣象局連續第六年發布生態氣象公報。
李紅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