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年報:風雨疾行終見彩虹 大多數車企更賺錢了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鄧莉
近日,各主流上市車企財報陸續放榜。從(cong) 全球視角來看,國際主流車企的營收、營業(ye) 利潤和淨利潤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大部分主流國內(nei) 車企實現了營業(ye) 收入和利潤方麵的雙增長。
從(cong) 財報中,不僅(jin) 可以清楚地看到企業(ye) 上一年的發展情況,通過研發投入和單車毛利等數據,還能透視一家車企的“生命力”。通過拆解主流上市車企的財報“密碼”,人們(men) 可以看到:車企們(men) 賺錢能力和研發能力都更強了,但國內(nei) 車企的單車均價(jia) 與(yu) 毛利率相對國際品牌來說較低,這意味著中國車企在品牌溢價(jia) 方麵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意不意外? 大多數車企更賺錢了
盡管去年車市都被“缺芯”、各種汽車零部件、原材料等成本上漲圍繞,然而車企的財報基本都在“報喜”。無論是大眾(zhong) 、豐(feng) 田、Stellantis、梅賽德斯-奔馳、福特、通用等國際車企,還是東(dong) 風、廣汽、長城等中國車企,營收與(yu) 利潤等“雙漲”成為(wei) 了財報的主旋律。
國內(nei) 車企方麵,至少有5家中國車企營業(ye) 收入破千億(yi) 元。據中汽協數據,2021年,中國汽車類零售額達4.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7.6%。其中,比亞(ya) 迪、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廣汽集團、北汽藍穀5家車企均超過行業(ye) 平均水平。具體(ti) 來看,東(dong) 風集團和廣汽集團銷量突破200萬(wan) 輛,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北汽股份突破100萬(wan) 輛,比亞(ya) 迪和江淮汽車分別超50萬(wan) 輛。
值得注意的是,營收高不代表最賺錢。財報顯示,比亞(ya) 迪、吉利汽車淨利潤同比下滑雙雙超過20%。
對“增收不增利”的情況,比亞(ya) 迪稱,原因之一是原材料價(jia) 格暴漲導致的成本壓力。吉利更連續三年出現淨利潤下滑,吉利將去年的利潤壓力原因歸為(wei) “原材料成本上升、研發投入增加,以及開發新業(ye) 務產(chan) 生的經營成本”。
東(dong) 風集團、廣汽集團和長城汽車是最賺錢的三家車企,淨利潤分別為(wei) 113.87億(yi) 元、73.35億(yi) 元和67.26億(yi) 元。在統計的9家主流上市車企中,僅(jin) 北汽藍穀1家出現虧(kui) 損。值得注意的是,北汽股份雖然去年淨利潤同比增幅高達90.17%,但北京奔馳依然是其最大收入來源和利潤“奶牛”:2021年與(yu) 北京奔馳相關(guan) 收入占北汽股份總營收高達95.5%。
驚不驚喜?
新勢力毛利高、虧(kui) 損收窄
去年造車新勢力可謂迎來了“春天”,頭部車企實現月銷破萬(wan) 輛,各自市場規模逼近10萬(wan) 輛,進入了快速增長期。數據顯示,蔚來汽車的單車平均售價(jia) 高達43萬(wan) 元,而理想汽車為(wei) 33.8萬(wan) 元,小鵬汽車為(wei) 21.2萬(wan) 元。因此雖然小鵬汽車銷量最高,但整體(ti) 營收卻遠遠落後於(yu) 蔚來汽車,而蔚來旗下車型的售價(jia) 相對較高,因此整體(ti) 營業(ye) 收入可觀。從(cong) 各項財務指標來看,“蔚小理”在銷量、營收、交付、毛利率等數據紛紛向好,尤其是整車毛利率,三家均有不小提升,其中蔚來與(yu) 理想的汽車毛利率均超過20%,小鵬稍弱,毛利率也有12.5%。要知道,被譽為(wei) “全球最會(hui) 賺錢的車企”的豐(feng) 田汽車,2021年的毛利率也隻是19.6%。
汽車行業(ye) 資深分析師顧誌軍(jun) 表示,毛利率是企業(ye) 盈利能力的評判標準之一,反映企業(ye) 對成本和資金的管理能力。雖然在新車銷量數字上,傳(chuan) 統車企們(men) 依然占據上風,但從(cong) 毛利率來看,卻不如造車新勢力。如比亞(ya) 迪汽車相關(guan) 業(ye) 務毛利率同比下滑7.81個(ge) 百分點至17.39%,該數字雖然略優(you) 於(yu) 長城汽車的16.1%和吉利汽車的17.1%,但與(yu) 特斯拉約30%、蔚來與(yu) 理想等“新勢力”差距明顯。
當然,虧(kui) 損依然是財報上最引人注目的數字:2021年,蔚來和理想虧(kui) 損同比收窄,小鵬虧(kui) 損擴大,賣得最多的小鵬淨虧(kui) 損擴大至近50億(yi) 元。早日盈利“上岸”成為(wei) 新勢力未來的主要目標。從(cong) 國際層麵來看,特斯拉成立18年連年虧(kui) 損,直到2020年一季度才開始依靠碳積分實現盈利,2021年第二季度開始真正靠賣電動車賺錢。中信證券對此分析指出,三家新勢力正處在盈利能力改善的加速期,大額研發投入導致其短期仍在戰略性虧(kui) 損,但其不斷攀升的單車毛利潤已經顯示出其在未來逼近盈虧(kui) 平衡點的能力。蔚來CEO李斌更樂(le) 觀預測:蔚來預計在2023年四季度實現當季盈虧(kui) 平衡,並有望在2024年全年實現盈虧(kui) 平衡。
透視:高研發投入“長線釣魚”
事實上,去年的營收、利潤等數據代表的隻是一時,如何在麵對困境時實現平穩發展才是重心。因此,自研能力成為(wei) 評估車企潛力的重要指標。透視車企的2021年財報發現,研發費用基本都實現了大幅增長。比亞(ya) 迪、吉利和廣汽的研發費用投入超過了50億(yi) 元;而“蔚小理”的研發費用不僅(jin) 同比增幅最大,其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也都超過12%,遠超傳(chuan) 統車企投入。
“新能源”和“智能化”是車企2021年財報中反複提及的關(guan) 鍵詞,如長城汽車研發投入是用來“加速智能化轉型,圍繞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服務,建立全棧自研能力”。
廣汽集團曾慶洪表示,“(2021年)廣汽在持續打造全產(chan) 業(ye) 鏈生態圈,通過圍繞智能網聯與(yu) 新能源領域,強化關(guan) 鍵核心技術研發,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在多個(ge) 科技領域實現了新突破。”據悉,瞄準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領域的廣汽集團,去年研發投入超52億(yi) 元,新增專(zhuan) 利申請2580件,累計專(zhuan) 利申請10620件。而去年研發費用投入達106.27億(yi) 元的比亞(ya) 迪,則將研發投入在“堅持插電式混動和純電動‘兩(liang) 條腿、齊步走’上”。
研發投入帶來的效果也是明顯的,最先反映在產(chan) 品的向上發展。對於(yu) 一家車企來說,單車均價(jia) 越高,意味著品牌溢價(jia) 能力越高,利潤越高,同時也是產(chan) 品實力和品牌影響力的最佳佐證。去年,眾(zhong) 多傳(chuan) 統車企都在摸索品牌高端化發展,也收獲不錯的成果。如去年長城汽車單車平均售價(jia) 為(wei) 10.6萬(wan) 元,同比增長15.02%,比亞(ya) 迪的單車均價(jia) 已經突破了15萬(wan) 元,廣汽自主品牌的單車均價(jia) 也突破了11萬(wan) 元。在車型布局上,長城與(yu) 比亞(ya) 迪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盯在了豪華硬派越野車,廣汽甚至計劃推出一台超跑。
技術的研發投入除了重金投入外,還需要較長的時間積累。“放長線釣大魚”,這才是增強中國汽車品牌在國際上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創造品牌長期價(jia) 值的核心。
今年:傳(chuan) 統頭部車企衝(chong) 刺
雖然大多數車企財報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但財報中透露出來的危機並不能忽視。傳(chuan) 統中國汽車品牌的單車均價(jia) 與(yu) 毛利率相對國際品牌來說比較低;如今在電氣化趨勢到來之際,單車均價(jia) 與(yu) 毛利率比不上動輒就賣三四十萬(wan) 元的造車新勢力,這意味著中國車企在品牌溢價(jia) 方麵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因此,中國傳(chuan) 統車企未來隻有抓住市場機遇,加強自研能力,快速放大優(you) 勢,同時要堅持產(chan) 品持續向上走,推出高端車型的銷量占比,實現品牌價(jia) 值、市場份額方麵的突破,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新賽道上領跑。
全國乘聯會(hui) 秘書(shu) 長崔東(dong) 樹表示,從(cong) 當前數據來看,1~2月份新能源乘用車增速在160%,3月份預計也會(hui) 在100%以上,一季度市場的增長幅度符合預期,甚至超過預期。乘聯會(hui) 對於(yu) 新能源汽車600萬(wan) 輛(其中550萬(wan) 為(wei) 新能源乘用車)的總目標預測暫不做調整。 崔東(dong) 樹認為(wei) ,今年車市的增量會(hui) 較為(wei) 集中幾家企業(ye) 之中,有些企業(ye) 承受不了成本價(jia) 格的競爭(zheng) 可能會(hui) 在今年停滯萎縮。“我會(hui) 特別看好一些傳(chuan) 統車企,尤其是優(you) 秀車企,相信他們(men) 今年會(hui) 加速增長、持續衝(chong) 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