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積極力量
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積極力量(命運與(yu) 共·全球發展倡議係列綜述)
悠悠萬(wan) 事,吃飯為(wei) 大。
糧食安全是世界和平與(yu) 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要基礎,關(guan) 係人類永續發展和前途命運。
習(xi) 近平主席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對糧食安全主動權、耕地紅線、糧食儲(chu) 備調節等重要問題都作過深刻闡述。去年9月,習(xi) 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hui) 一般性辯論時鄭重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把糧食安全作為(wei) 八個(ge) 重點合作領域之一,旨在通過確保糧食安全,讓更多人遠離饑餓威脅,讓更多國家與(yu) 地區提高可持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能力,實現共同富裕。
攜手應對全球饑餓問題
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疊加共振,世界經濟複蘇失衡,疫情吞噬過去10年全球減貧成果,饑餓人口總數已達8億(yi) 左右,糧食安全等問題形勢嚴(yan) 峻。疫情進一步影響了糧食的生產(chan) 和運輸,導致饑餓人數急劇增加,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發布的2021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yang) 狀況》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近1/3人口無法獲得充足食物,人數在短短一年內(nei) 增加了3.2億(yi)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戴維·比斯利表示,疫情持續、局部衝(chong) 突和氣候變化等因素讓世界各地糧食係統變得更為(wei) 脆弱。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市場及貿易司司長布貝克爾·本·貝爾哈桑認為(wei) ,疫情將“對全球糧食安全造成持久影響”。按照當前形勢,全球無法在2030年實現“零饑餓”目標,“需要采取緊急、大膽的行動,特別是采取行動解決(jue) 糧食獲得不平等問題”。
從(cong) 全球視角思考責任擔當,習(xi) 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聚焦發展中國家當前麵臨(lin) 的最緊迫問題,把糧食安全作為(wei) 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重點合作領域,展現出中國與(yu) 各國攜手應對全球饑餓問題的誠意,是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積極力量。
聯合國亞(ya) 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hui) 委員會(hui) 執行秘書(shu) 阿利斯夏巴納表示,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將糧食安全納入重點合作領域,有利於(yu) 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也與(yu) 聯合國加強全球合作和重振多邊主義(yi) 的願景相契合。各國應分享經驗和最佳實踐,提高創新能力,防治土地退化,建立更可持續的糧食係統。
中國高度重視糧食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始終把解決(jue) 好吃飯問題作為(wei) 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用占世界9%的耕地解決(jue) 了14億(yi) 多人口的吃飯問題,更實現由“吃不飽”向“吃得飽”進而追求“吃得好”的曆史性轉變。2021年,中國糧食總產(chan) 量13657億(yi) 斤,連續7年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產(chan) 量創曆史新高,在疫情防控下如此成績實屬不易。聯合國糧食峰會(hui) 特使卡裏巴塔說:“中國很好地管理好了自己的糧食庫存,不僅(jin) 保障了中國人民的糧食供給,也為(wei) 世界人民的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
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
各國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
多年來,中國在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開展農(nong) 業(ye) 投資,推廣糧食生產(chan) 、加工、倉(cang) 儲(chu) 、物流、貿易等技術和經驗。特別是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國與(yu) 沿線國家積極開展糧食領域的合作。
1979年,中方首次對外提供了雜交水稻種子。40多年後,中國雜交水稻已在亞(ya) 洲、非洲、美洲的數十個(ge) 國家和地區推廣種植,年種植麵積達800萬(wan) 公頃。40多年間,中國研究人員先後赴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緬甸、孟加拉國等國提供建議和谘詢,並通過國際培訓班為(wei) 80多個(ge) 發展中國家培訓超過1.4萬(wan) 名雜交水稻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
在馬達加斯加,經過10多年的推廣,中國雜交水稻在當地種植麵積越來越大,當地民眾(zhong) 糧食緊缺問題得到了較大改善,雜交水稻的圖案被印在了當地最大麵額的紙幣上。當地人相信,未來,馬達加斯加有望實現多年發展目標:恢複非洲大米出口國地位。
在巴基斯坦,玉米產(chan) 量基本可以滿足需求,大豆卻嚴(yan) 重依賴進口。借鑒了中國的“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後,在現有玉米種植區複合種植大豆,既可利用大豆固氮特點減少氮肥用量,又可利用玉米為(wei) 大豆遮陰降溫。當地人稱,這樣的新技術正給巴農(nong) 業(ye) 種植帶來“可喜的變化”。
在促進共同發展的道路上,中國不遺餘(yu) 力地幫助其他國家解決(jue) 迫在眉睫的糧食安全問題。自2016年起,中國連續向亞(ya) 非拉50餘(yu) 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惠及上千萬(wan) 受災群眾(zhong) 。
日前,中國向烏(wu) 幹達提供糧食援助項目完結證書(shu) 簽字儀(yi) 式舉(ju) 行。烏(wu) 幹達卡拉莫賈地區遭受旱災,糧食形勢十分嚴(yan) 峻。中國通過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學校供餐計劃,向超過13萬(wan) 烏(wu) 幹達兒(er) 童提供營養(yang) 餐,並為(wei) 7萬(wan) 名弱勢家庭成員提供糧食援助。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烏(wu) 幹達代表梅加格表示,“中國的捐贈使世界糧食計劃署能夠在學校關(guan) 閉的情況下堅持為(wei) 學童提供食物,通過營養(yang) 餐項目鼓勵學生繼續上學。”
近日,第三期南南合作信托基金已正式啟動。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表示,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是應對全球饑餓、營養(yang) 不良、貧困和不平等挑戰的重要解決(jue) 途徑。中國一直是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南南合作的重要戰略夥(huo) 伴,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對中國一貫的貢獻深表讚賞,並將繼續加強夥(huo) 伴關(guan) 係,擴大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前景,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分享中國巨大的糧食市場機遇
堅持行動導向,中國認真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不斷擴大糧食市場開放、加強對外合作,為(wei) 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中國與(yu) 世界主要產(chan) 糧國分享中國巨大的糧食市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多年來,中國取消相關(guan) 農(nong) 產(chan) 品進口配額和許可證等非關(guan) 稅措施,對小麥、玉米、大米實施進口關(guan) 稅配額管理,大幅度削減其他糧食品種的進口關(guan) 稅,糧食進口量從(cong) 占全球份額5%提高至22%,2021年累計進口糧食約1.65億(yi) 噸,同比增長18%。
柬埔寨稻米聯盟數據顯示,今年1月,柬埔寨向34個(ge) 國家和地區出口大米5.3萬(wan) 噸,其中向中國出口大米3.1萬(wan) 噸,占出口總量的59%,泰國正大管理學院副校長、暹羅智庫主席洪風認為(wei) ,中國是區域農(nong) 業(ye) 大國,加強同中國的農(nong) 業(ye) 合作可以幫助東(dong) 南亞(ya) 國家提高糧食產(chan) 量,保障糧食供應和運輸,確保糧食安全。
去年舉(ju) 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上,中國糧食企業(ye) 與(yu) ADM公司、邦吉公司、嘉吉公司、路易達孚集團等國際糧食企業(ye) 簽訂糧食進口大單,建立起更加密切的交流合作關(guan) 係,維護了全球糧食供應鏈和產(chan) 業(ye) 鏈的穩定,為(wei) 保障世界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2019年8月,巴西聖保羅州在中國上海設立了該州首個(ge) 海外投資貿易辦事處。聖保羅州投資促進局局長古斯塔沃·容凱拉表示,了解中國這個(ge) 巨大市場的經濟和生產(chan) 前景,對於(yu) 開展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的巴西公司來說非常重要。該機構正努力幫助聖保羅州企業(ye) 家開拓中國市場,推動兩(liang) 國農(nong) 牧業(ye) 領域貿易多元化和高質量發展。
中國的糧食安全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糧食安全也需要中國。創造了糧食自給奇跡的中國,正積極參與(yu) 世界糧食安全治理,將繼續與(yu) 各國團結合作,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wei) 促進世界糧食事業(ye) 健康發展、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本報記者 曲 頌 屈 佩 謝亞(ya) 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