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將全球變暖限製在1.5℃ 世界須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減少四成
IPCC最新氣候報告稱,要將全球變暖限製在1.5℃——
世界須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減少四成
將全球變暖限製在1.5℃是《巴黎協定》最雄心勃勃的目標,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IPCC)4月4日發布的最新報告《氣候變化2022:減緩氣候變化》,為(wei) 了實現該目標,除非全球溫室氣體(ti) 排放量在2025年前達到峰值,並在2030年之前減少43%,否則世界可能會(hui) 遭受極端氣候影響。然而,以目前氣溫上升的水平,溫室氣體(ti) 排放可能會(hui) 造成兩(liang) 倍的全球變暖水平:到2100年達到約3.2℃。
地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ti) 處於(yu) 人類曆史上的最高水平。由於(yu) 疫情帶來的封鎖,2020年的溫室氣體(ti) 排放量急劇下降,但在2021年,它們(men) 等同於(yu) 甚至超過了2019年的記錄。2019年的排放量比2010年高出約12%,比1990年高出54%。
該報告是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後一部分。它向世界傳(chuan) 達了一個(ge) 鮮明的信息:實現《巴黎協定》的氣候目標在技術上仍然可行,但需要立即、迅速和協調一致的國際努力來徹底改變我們(men) 賴以生存的家園。
“如果我們(men) 想要將全球變暖控製在1.5℃以內(nei)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IPCC第三工作組聯合主席吉姆·斯凱亞(ya) 表示,“如果所有行業(ye) 不立即大幅減排,這將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這份報告並非完全悲觀。盡管排放量上升,但有跡象表明,一些緩解措施已經在發揮作用。IPCC主席李會(hui) 晟在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我們(men) 正處於(yu) 十字路口。我們(men) 現在作出的決(jue) 定可以確保一個(ge) 宜居的未來。我們(men) 有限製氣候變暖所需的工具和技術。”
兩(liang) 種技術助力減少CO2排放
報告指出,各國要實現其設定的淨零排放目標,僅(jin) 減少排放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從(cong) 大氣中提取二氧化碳(CO2)。這將抵消工業(ye) 和航空等部門的剩餘(yu) 溫室氣體(ti) 排放。各國可通過擴大森林麵積和改善農(nong) 業(ye) 實踐,或通過各種新興(xing) 技術來促進碳吸收,這些技術可從(cong) 工業(ye) 來源或直接從(cong) 大氣中捕獲碳排放。
報告得出結論,要想有三分之二的機會(hui) 將全球氣溫上升控製在2℃以下,氣候模型預測,從(cong) 現在到2100年,我們(men) 需要采用一兩(liang) 種新興(xing) 技術,從(cong) 大氣中吸收1700億(yi) 至9000億(yi) 噸CO2。
在第一種名為(wei) 生物能源碳捕獲和存儲(chu) (BECCS)的方法中,發電廠燃燒產(chan) 生的CO2在煙囪中被捕獲並埋在地下,從(cong) 而從(cong) 大氣中去除CO2。在被稱為(wei) 直接空氣捕捉(DAC)的第二種技術中,機器通過化學反應從(cong) 空氣中吸收CO2。
報告也提出,這兩(liang) 種方法存在缺陷。第一種方法需要大量的水,可能會(hui) 對生物多樣性產(chan) 生負麵影響。而第二種方法可能會(hui) 增加其他生產(chan) 領域的排放。
深入、快速地削減甲烷排放至關(guan) 重要
盡管甲烷的壽命比CO2短,在大氣中的含量也比CO2低,但甲烷是一種更強大的溫室氣體(ti) 。預計到本世紀中葉,甲烷將占非CO2溫室氣體(ti) 排放的60%。然而,由於(yu) 它在大氣中不那麽(me) 持久,大幅削減甲烷排放可迅速減少其對氣候變暖的影響。
要做到這一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瞄準“逃逸的”排放物——在天然氣開采和運輸過程中,或從(cong) 廢棄已久的油井中逸出到大氣中的甲烷。據IPCC計算,逃逸排放的甲烷約占全球排放到大氣中甲烷的32%,占所有溫室氣體(ti) 排放的6%。
IPCC報告稱,所有行業(ye) 都需要減少排放,各國應設法擺脫化石燃料,包括工業(ye) 和交通運輸部門。
清潔能源是減排“潛力股”
要想將全球變暖控製在1.5℃以內(nei) ,就必須在全球範圍內(nei) 削減95%的煤炭使用量,同時到2050年,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耗量必須分別減少60%和45%。幸運的是,對於(yu) 許多地方來說,安裝新的清潔能源比運營現有的化石燃料能源更便宜,而且往往比安裝新的化石燃料基礎設施更便宜。
從(cong) 2010年到2019年,太陽能和鋰離子電池的成本平均下降了85%,而風能的成本下降了55%。這種下降使這些技術得以更廣泛地部署。例如,電動汽車的使用量在此10年間飆升了100倍,太陽能在全球範圍內(nei) 的普及率提高了10倍,盡管這些數字因國家和地區而異。
“至少在研究、開發和示範階段,我們(men) 已經擁有了實現經濟脫碳所需的所有技術,而那些我們(men) 仍然需要開發的技術,可在正確的政策下迅速開發出來。”End Climate Silence組織的創始人吉納維芙·根瑟表示,“隻要我們(men) 用心去做,就能創造奇跡。”
形勢緊急但並非沒有希望
盡管報告的結論本身就具有緊迫性,但美國馬薩諸塞州史密斯學院環境科學與(yu) 政策助理教授亞(ya) 曆山大·巴倫(lun) 稱,不要以為(wei) ,如果溫室氣體(ti) 排放量在2025年之後繼續上升,這場戰鬥就基本上失敗了。“即使氣溫上升超過1.5℃,我們(men) 隻要將升溫控製在2℃以下,其間的每十分之一攝氏度,都將大大減少人類遭受的痛苦。我們(men) 真的需要在所有戰線上加快一切努力,我們(men) 等待的時間越長,造成的氣候破壞就越大。”
“IPCC報告中最大的不確定性是人們(men) 會(hui) 做什麽(me) ,這不是我們(men) 所能控製的。我們(men) 可以選擇一條路或另一條道路。問題是,有多少人會(hui) 為(wei) 之而戰。”巴倫(lun) 說。
實習(xi) 記者 張佳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