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家都有誌願者!上海這個幸運小區緣何“幸運”
用好“業(ye) 主群”“樓道群”,鄰裏互助同心抗疫聚起正能量——
幾乎每家都有誌願者!幸運小區緣何“幸運”
“我們(men) 很幸運”,在采訪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東(dong) 森花園時,許多人感歎“幸運”眷顧。這份幸運不單因為(wei) 這個(ge) 居民區是目前附近唯一全“陰”小區,更在於(yu) 小區有著給力的居委會(hui) 、熱心的誌願者,以及越來越濃的鄰裏互助風氣。隨便點開小區任一“業(ye) 主群”“樓道群”,裏麵沒有慌亂(luan) 、戾氣,有的是居民眾(zhong) 誌成城的決(jue) 心,對居委幹部、誌願者的謝意——這一切匯聚成的正能量,也將“幸運”指數無限放大。
“誌願者報名太踴躍”
“哪怕現在,我們(men) 樓道裏麵也是清清爽爽,沒有一絲(si) 髒亂(luan) 差”,東(dong) 森花園11號樓群內(nei) 的一條居民留言語氣充滿自豪。
整潔背後自有“訣竅”:11號樓鄰裏約定每天下午五六點鍾將垃圾放入門口的臨(lin) 時投放箱,七八點鍾由樓裏誌願者逐層清運。26戶人家的生活垃圾清運起來工作量不小,大家商量後一致同意先清理過不了夜的濕垃圾,特殊時期盡量減少幹垃圾,或者暫時囤一囤,以減少誌願者的清運頻次。
誌願者到了樓下,小區保安按照約定時間把快遞送到樓道口,再由誌願者逐戶送達,關(guan) 係居民生活的兩(liang) 樁事情,就在這一上一下中迅速解決(jue) 。“這一個(ge) 來回非常辛苦。因為(wei) 我年紀大,大家不讓我做這類體(ti) 力活”,誌願者孫老師有些“不滿”。孫老師今年67歲,是個(ge) 有著42年黨(dang) 齡的老黨(dang) 員,還是位轉業(ye) 軍(jun) 人,更是11號樓誌願者團隊的“主力”,他以前對小區裏各種群並不感興(xing) 趣,但經曆了本輪疫情,孫老師發自內(nei) 心覺得鄰裏間更團結了,風氣更正了。
前幾日小區核酸,誌願者團隊分工有序,還想出了同時通知一二樓和頂樓住戶出門的辦法,減少人員交叉,提高核酸效率,“理順之後,我們(men) 完成核酸的時間比第一次減少了一個(ge) 小時”,誌願者小謝對此非常開心。
最近樓裏居民團購了一批牛奶,牽頭的熱心居民早已計劃好,給樓裏不會(hui) 團購的高齡老人準備幾份,為(wei) 忙前忙後的物業(ye) 再準備幾份……小謝感慨道:“鄰裏互助的事例越來越多,氣氛很好。如今小區核酸,遇到坐輪椅出來的老人,大家都會(hui) 上前抬一把、扶一把。”
甚至於(yu) 還出現了讓人“為(wei) 難”的事——近來樓裏報名誌願者太踴躍,幾乎每家都會(hui) 出一個(ge) 人當誌願者。因防護物資緊張,小謝隻能每天輪流安排兩(liang) 人上崗,“現在排班已經到了三天以後”。
“年輕的居委班子真誠、給力”
東(dong) 森花園是2007年建成的商品房,小區不算大,16棟樓住著950位居民,如今“報備”過的誌願者至少120名。
給力的居委會(hui) 班子是小謝眼中居民區可以保持“幸運”與(yu) “正能量”的關(guan) 鍵。“我們(men) 的居委會(hui) 班子年輕,幹勁足。”
事實上,這個(ge) 上任並不久的居委會(hui) 班子因為(wei) 看著“太年輕”一開始並不被居民們(men) 完全信任。“但經過這次疫情,居民們(men) 看到了他們(men) 年輕、活絡又穩重的一麵,真是了不起”。如今隻要業(ye) 主群裏有“呼聲”,無論白天黑夜,居委會(hui) 的回應總會(hui) 及時出現。大家也被居委會(hui) 願做事、肯做事的真誠打動——這些天,居委會(hui) 辦公室裏有幾頂帳篷,幾個(ge) 居委會(hui) 幹部家也沒回,晚上就睡在裏麵。
近期,為(wei) 了減少快遞可能帶來的風險,居委會(hui) 在“業(ye) 主群”裏發出倡議,除基本生活保障外,減少非必要用品的網購,得到了大部分居民支持。同時,為(wei) 了保證居民餐桌供應,85後居民區書(shu) 記王誠帶頭聯係了多家靠譜貨源,每天兩(liang) 次往小區裏運送蔬菜肉食,“小區目前沒有陽性感染者,吃喝也有保障,大家心態漸漸放平了,有勁兒(er) 也往一處使”。業(ye) 委會(hui) 和物業(ye) 公司也都很給力,三駕馬車配合默契,把整個(ge) 居民區向上的氣氛充分帶動起來。
記者 劉力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