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新觀察|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啥?壟斷和地方保護如何破?

發布時間:2022-04-12 14:4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財經4月12日電 (記者 李金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10日發布。

  什麽(me) 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為(wei) 什麽(me) 要加快建設?又要怎麽(me) 建?重點解決(jue) 哪些問題?對此,中新網“中國新觀察”欄目采訪多位權威專(zhuan) 家進行解讀。

  究竟什麽(me) 是全國統一大市場?

  各界非常關(guan) 心,全國統一大市場到底是怎麽(me) 樣的?

  根據意見明確,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製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製約經濟循環的關(guan) 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nei) 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zheng) 、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麵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

  所以,理解全國統一大市場,可以從(cong) 高效規範、公平競爭(zheng) 、充分開放這三個(ge) 關(guan) 鍵詞來看。

  南京大學長江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院院長劉誌彪指出,高效規範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國的政策具有統一性、規則具有一致性、執行具有協同性,這種市場能夠以社會(hui) 福利最大化有效配置資源。公平競爭(zheng) 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具有非壟斷性、公平交易特性和作用的競爭(zheng) 場所和競爭(zheng) 機製。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不存在各種人為(wei) 的、製度化的封鎖和封閉現象,不僅(jin) 國內(nei) 各區域之間、產(chan) 業(ye) 之間不存在製度性的進入和退出壁壘,而且也向外國實行對等的相互開放的政策,資源要素商品可以實現順暢的低成本流動。

  劉誌彪認為(wei)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不是指建設任何經濟事務都由中央統一決(jue) 策的大市場,這樣就演化為(wei) 新計劃經濟體(ti) 製了,而是要按照中央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建設目標的要求,理解為(wei) 以價(jia) 格機製為(wei) 基礎統一協調和決(jue) 定資源配置的大市場,這是最重要而且最基本理解。

  為(wei) 什麽(me) 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我國有14億(yi) 人口,其中4億(yi) 以上中等收入人群,形成了世界獨一無二的國內(nei) 大市場,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但是中國的大市場“大而不強”,存在一些短板。

  實踐中,還有一些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問題,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比較突出,要素和資源市場建設不完善,商品和服務市場質量體(ti) 係尚不健全,市場監管規則、標準和程序不統一,超大規模市場對技術創新、產(chan) 業(ye) 升級的作用發揮還不充分等。

  國家發改委指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是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內(nei) 在要求,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進產(chan) 業(ye) 升級的現實需要,是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重要依托,是釋放市場潛力、激發發展動力、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舉(ju) 措。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室主任郭麗(li) 岩表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強化國內(nei) “基本盤”支撐,全麵推動市場由大到強轉變。全麵穩固國內(nei) 經濟體(ti) 係循環暢通,“關(guan) 鍵一招”就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進一步培育和激發國內(nei) 市場潛力,以自身最大確定性抵禦外部不確定性挑戰。

  在郭麗(li) 岩看來,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於(yu) 吸引全球優(you) 質要素資源加速向我匯聚。意見布置推動國內(nei) 與(yu) 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促進內(nei) 外市場規則標準融通,有利於(yu) 以國內(nei) 統一大市場為(wei) “內(nei) 核”強力吸引海外中高端要素資源向內(nei) 匯聚,進而改善我國生產(chan) 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塑造我國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合作新優(you) 勢。

  如何“立破並舉(ju)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意見堅持問題導向、立破並舉(ju) ,從(cong) 六個(ge) 方麵明確了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點任務。

  從(cong) 立的角度,意見明確要抓好“五統一”。一是強化市場基礎製度規則統一。二是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三是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四是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五是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

  其中,在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方麵,意見明確,健全城鄉(xiang) 統一的土地和勞動力市場。加快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加快培育統一的技術和數據市場。建設全國統一的能源市場。培育發展全國統一的生態環境市場。

  從(cong) 破的角度,明確要進一步規範不當市場競爭(zheng) 和市場幹預行為(wei) 。

  意見從(cong) 著力強化反壟斷、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清理廢除妨礙依法平等準入和退出的規定做法、持續清理招標采購領域違反統一市場建設的規定和做法等五方麵作出明確部署,旨在打破各種製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顯性、隱性壁壘。

  反壟斷下一步如何出招?

  其中,對於(yu) 壟斷和不正當競爭(zheng) 問題,意見明確,破除平台企業(ye) 數據壟斷等問題,防止利用數據、算法、技術手段等方式排除、限製競爭(zheng) 。

  此外,加強對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ye) 態領域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的規製,整治網絡黑灰產(chan) 業(ye) 鏈條,治理新型網絡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新經濟智庫首席研究員朱克力認為(wei) ,一方麵要加強對平台經濟等新業(ye) 態新模式的壟斷和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的規製;另一方麵也要充分發揮平台經濟在打破地區封鎖和市場分割、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方麵的積極作用。

  如何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破除各種封閉小市場、自我小循環,至關(guan) 重要。

  意見提出,指導各地區綜合比較優(you) 勢、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產(chan) 業(ye) 基礎、防災避險能力等因素,找準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貪大求洋、低層次重複建設和過度同質競爭(zheng) ,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環,更不能以“內(nei) 循環”的名義(yi) 搞地區封鎖。

  朱克力表示,地方政府過分看重GDP和地方稅收,地方保護主義(yi) 傾(qing) 向較為(wei) 嚴(yan) 重。各地往往有各自扶持的企業(ye) 和品牌,劃定或明或暗的門檻,築起利益藩籬,其他同質企業(ye) 和產(chan) 品難以進入。這些問題在經濟高速發展時被掩蓋下來,但當經濟麵臨(lin) 下行壓力,對外貿易出現波動,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困難,這時就凸顯了形成統一市場的緊迫性。

  劉誌彪認為(wei) ,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都是在經濟轉軌中地方政府直接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追求市場盈利行為(wei) 的手段、表現和後果,也是形成“行政區經濟”的重要手段、表現和後果。解決(jue) 這些嚴(yan) 重影響資源配置效率的問題,其深層次改革不是不要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和經濟職能,而是要從(cong) 界定和改革地方政府的職能結構入手,適當減少其直接幹預微觀市場行為(wei) ,增加其對市場的監管調節行為(wei) ,增加其區域內(nei) 的公共職能。(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