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為讓阿婆吃上一碗蝦仁餛飩,醫護四棒愛心接力

發布時間:2022-04-13 13:24:00來源: 文匯報

  封控期一位肺移植老人的小心願給上海市胸科醫院醫護們(men) 出了一道大難題

  為(wei) 讓阿婆吃上一碗蝦仁餛飩,醫護四棒愛心接力

  記者 唐聞佳

  疫情之下,一碗小餛飩竟難住了不少人。近日,上海市胸科醫院就發生了這樣一件暖心小事。

  徐阿婆是胸科醫院的一位雙肺移植術後患者。在重症醫學科醫護團隊悉心照護下,阿婆渡過了最艱難的圍術期。豈料,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碎了徐阿婆早日和家屬團聚的憧憬。老人變得鬱鬱寡歡,胃口非常不好,甚至還影響了康複進程。她的主管醫師祝敏芳急壞了,多次把自己的美食帶來給她,甚至用榨汁機自製果汁,但徐阿婆依然食欲不振。

  “阿婆,你到底想吃啥,你跟我們(men) 再說說?”有一天,徐阿婆向重症醫學科何斌主任提了一個(ge) 小願望:“我想吃碗蝦仁餛飩。”

  這個(ge) 小願望,卻成為(wei) 封控期間的大難題。疫情期間,道路封控、商店關(guan) 門、快遞困難、家人隔離……怎麽(me) 辦?移植中心姚峰主任在工作微信群發出一條求助信息,沒想到群裏的醫務人員一呼百應。“食堂可以包,但沒有食材”“我家有麵粉,我來和麵”“我家有蝦仁”“我來拌肉餡”……

  說幹就幹!醫務部、胸外科、重症醫學科、藥劑科、後保部等醫務人員齊心協力,上演了一場愛心“接力”。

  下班後,醫務人員脫下白大褂,穿上圍裙。接力第一棒,由移植中心主任施建新拿起了擀麵杖、製作餛飩皮;接力第二棒,要解決(jue) 餛飩餡。普普通通的蝦仁在當下封控期間則成了稀有物資,臨(lin) 床藥師潘雁在家找出少量存貨,再剁了肉糜,加料攪拌,一氣嗬成;接力第三棒,傳(chuan) 到了食堂師傅這裏。他接過原材料,包餡、下鍋,一碗熱氣騰騰的蝦仁餛飩煮好了。接力第四棒,這是“最後100米”,重症醫學科張倩芸醫生將這碗特別的餛飩端到了老人麵前。

  熱騰騰的小餛飩,配上一把蔥花,真是噴噴香。老人瞬間開心得像一個(ge) 孩子,一口氣就吃完了!

  “吃小餛飩,在平時多簡單的一件事,很多人甚至還吃膩了、不想吃,如今,我們(men) 看著都香。一份小餛飩,承載了特殊時期醫患共渡難關(guan) 的‘戰友情’。”醫務人員這樣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