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科技護膚品,買還是不買?

發布時間:2022-04-18 11:50:00來源: 廣州日報

  “科技護膚”是近年來的化妝品行業(ye) 的熱門話題。在社交平台以及網購平台上頻頻出現的、標榜“黑科技”的網紅護膚品受到消費者們(men) 的關(guan) 注。今年是功能性護膚品的元年,對護膚品需求逐漸理性的消費者們(men) ,挑選產(chan) 品時更加在意產(chan) 品的技術以及功能。但是,科技感滿滿的護膚品究竟是真材實料,還是僅(jin) 僅(jin) 為(wei) 收割一波“智商稅”呢?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曾繁瑩

  探析:科技護膚品是什麽(me) ?

  從(cong) 事生物發酵事業(ye) 超過50年的塗桂洪教授表示,當前所提的科技護膚品,主要指以發酵、細胞工程學為(wei) 主的生物科技在護膚品行業(ye) 的運用。大約在2000年,國際化妝品巨頭開始使用生物技術,近年,國內(nei) 品牌開始推廣運用。

  國內(nei) 某知名生物科技公司品牌與(yu) 傳(chuan) 播戰略中心總經理朱思楠說,全球護膚品的發展曆程大致分為(wei) 四個(ge) 階段:單純物理防護時期、化學添加技術時期、動植物萃取精華時期和細胞護理時期。生物科技領域的微生物發酵技術是通過細胞工廠生產(chan) 出活性物,活性成分在護膚品中的運用創新空間巨大,將有效成分製備與(yu) 皮膚學、細胞學相結合,可展開係統性的研究和創新,提升成分的穩定性和精準靶向性,進而開發一係列的行之有效的護膚產(chan) 品。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皮膚性病科門診副主任醫師鄭躍告訴記者,生物科技護膚品是功效型護膚品不斷更新迭代的產(chan) 物,是新科技和技術在護膚品開發上的應用表現,主要體(ti) 現在原料開發、原料成分更新等。今年起,《化妝品生產(chan) 經營監督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要求功效宣稱應當有充分的科學依據,化妝品行業(ye) 正式迎來功效評價(jia) 時代。“做功能性護膚品,必須要有功能性原料,而真正要做有突出功能的化妝品原料,需要用到生物技術。”塗桂洪說。簡單來說,生物科技護膚產(chan) 品就是利用生物技術提取對肌膚有用的活性成分(即原料),通過複配或者稀釋,添加到護膚品中,改善皮膚問題。

  廣州中醫藥大學研究員段禮新表示,目前,國內(nei) 化妝品行業(ye) 的生物科技還屬於(yu) 跟跑階段,與(yu) 國際存在一定差距。國內(nei) 大部分企業(ye) 在這方麵的投入尚不足,產(chan) 學研未能很好銜接,建議企業(ye) 自覺開展產(chan) 學研結合。朱思楠表示,生物科技中的細胞工廠生產(chan) 方式對環境更加友好,也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有力支撐,在未來是大勢所趨。

  市場調查:“科技護膚”令人“蒙查查”

  溫泉科技護膚、太空技術護膚、英菲智配黑科技護膚……化妝品領域琳琅滿目的“黑科技”,讓不少消費者“蒙查查”。從(cong) 事文化工作的何琳告訴記者,她希望護膚效果能更突出,科技護膚產(chan) 品吸引了她的注意,“我以為(wei) 護膚品領域有了巨大突破,對它的期待也很高。”但是,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她認為(wei) 科技護膚品的效果並沒有她想象中的神奇,似乎更像是“用高大上的名詞包裝已經存在很久的產(chan) 品”。

  在廣州某五星級酒店工作的謝女士盡管對“科技護膚”概念很好奇,但一直遲遲未下手買(mai) 入相關(guan) 產(chan) 品。“現在太多打著‘黑科技’或某技術噱頭的產(chan) 品,看著很玄乎,無論它們(men) 給出的數字和理論有多麽(me) 專(zhuan) 業(ye) ,但對於(yu) 我來說始終比較艱澀,無法洞悉其中的科學。所以我更多的是持觀望態度。”謝女士說。

  記者對多位女性消費者進行調查訪問,發現絕大多數受訪者對於(yu) “科技護膚”概念一頭霧水,不同護膚品牌對於(yu) 自身產(chan) 品的科技屬性描述千差萬(wan) 別,更是消費者摸不著頭腦。“科技護膚”概念覆蓋多種護膚品包括麵膜、爽膚水、精華、麵霜等。從(cong) 價(jia) 格上看,部分被賦予科技護膚概念的護膚品要比普通護膚品價(jia) 格貴。記者在小紅書(shu) 看到,一款標榜“太空科技”修護麵霜50g大約賣到620元,另一款聲稱“科技護膚逆齡抗皺”的50g鑽石麵膜售價(jia) 860元。

  焦點一 科技護膚品功效更好?

  產(chan) 品功效、價(jia) 格,是科技護膚品最受消費者關(guan) 注的兩(liang) 大重點問題。

  “化學合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生物發酵產(chan) 品是利用生物的模式來解決(jue) 生物問題。與(yu) 化工方式不同,生物技術的方式更為(wei) 溫和。”段禮新說。

  “從(cong) 功效來說,含有科技成分或者技術的護膚品,效果要比普通護膚品顯著。以保濕舉(ju) 例,普通補水產(chan) 品隻能做到即時補水,而運用到專(zhuan) 利技術的科技護膚品,補水持久度更高,從(cong) 長期來看效果比較明顯。”某護膚品牌有關(guan) 負責人說,但是,不管產(chan) 品添加了什麽(me) 樣的科技或者成分,護膚都需要一個(ge) 循序漸進的過程。從(cong) 人體(ti) 自身細胞的更新規律出發,至少須持續使用一款產(chan) 品28天,缺失水分的肌膚才能得到改善,至少45天才能夠看到較為(wei) 顯著的美白嫩膚效果,而針對抗老類的護膚品,使用時間至少2個(ge) 月以上,才能有所見效。

  焦點二 科技護膚品價(jia) 格更高?

  多位專(zhuan) 家和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科技護膚品與(yu) 高價(jia) 並非畫等號。塗桂洪說,未來,隨著技術的精進,可以提高原料生產(chan) 水平,從(cong) 而達到降低生產(chan) 成本的目的。比方表皮生長因子,如果從(cong) 純天然材料中分離提取出來,成本要去到200萬(wan) 美元/克,但如果用合成細胞工廠方法生產(chan) ,可以使生產(chan) 成本銳減。這也是目前巨頭們(men) 布局前沿生物技術“合成生物學”的重要原因:提質提量。

  朱思楠也持相同觀點,他所在的公司目前重點布局“合成生物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投入是長期、持續的支出,2021年全年研發投入高達2.8億(yi) 元,但運用到終端產(chan) 品的價(jia) 格體(ti) 現,還要綜合供應鏈、市場規模等多重因素。所以科技護膚品與(yu) “高價(jia) ”並非畫等號。

  建議:科技護膚品不能替代問題肌膚的醫學治療

  “從(cong) 本質上講,‘科技護膚’實際上是化妝品企業(ye) 在研發方麵的技術創新,代表了行業(ye) 對創新與(yu) 進步的追求。但是其各自創新技術的真正價(jia) 值,目前鮮有獲得官方認證的。因此,‘科技護膚’又被作為(wei) 一種營銷宣傳(chuan) ,傳(chuan) 達給了消費者。”廣東(dong) 省化妝品質量管理協會(hui) 秘書(shu) 長杜洪建議消費者理性看待“科技護膚”概念,在選擇護膚品時,將安全以及合規性放在首位,在安全的基礎上再追求相應功效。

  鄭躍告訴記者,功效型護膚品屬於(yu) 化妝品範疇,需要在保證產(chan) 品安全性基礎上才能談功效。生物科技護膚品屬於(yu) 功效型護膚品。“市場上的此類護膚品雖質量參差不齊,但生物科技護膚品也不完全是炒作的概念。辨識其可信度可從(cong) 三個(ge) 方麵來看,第一,安全性;第二,是否真的有功效。產(chan) 品所標榜的功效是否通過臨(lin) 床和實驗的驗證,數據和報告是否有通過藥監局等權威機構的認證以支撐它的有效性;第三,化妝品的研發、生產(chan) 到上市這個(ge) 過程中存在很多環節。原料選取、提取以及產(chan) 品配方是否由可信的廠家研發製作。”

  “如果商家以抗衰作為(wei) 功效,那麽(me) 不排除有炒作嫌疑。”鄭躍說,在《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中,關(guan) 於(yu) 功效型護膚品的功效目錄分類中,有抗皺和緊致功能,但沒有“抗衰”這個(ge) 分類;“抗衰”功效是從(cong) 多維度評估的。從(cong) 皮膚科門診接收到的病例來看,敏感性皮膚和痤瘡是當前集中的兩(liang) 大皮膚問題,抗衰則屬於(yu) 年輕化治療範疇。

  她提醒,如果市民存在皮膚問題,首先應先把疾病治好,有“修複”作用的護膚品隻是起部分作用,但不能代替醫學治療。

  學會(hui) 讀懂成分表,從(cong) 而辨識生物技術生產(chan) 的護膚品,這是塗桂洪給出的建議。他說,真正采用生物技術生產(chan) 的護膚品成分極其簡單,通常隻有3-4種,不像普通護膚品有多達數十種的配料。記者在天貓上見到,一款由生物技術生產(chan) 的多效修護麵膜,成分表僅(jin) 有水、銀耳提取物、甘油和水解膠原4種而已。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