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居委會挑起戰“疫”重擔
【凡人微光】“最年輕”居委會(hui) 挑起戰“疫”重擔
央視網消息:在上海嘉定區有這樣一個(ge) 居委會(hui) 班子,7個(ge) 成員中有5個(ge) 都是“90後”,居委會(hui) 主任潘曉喆是1990年的,團隊裏最年輕的是1999年的。從(cong) 3月5日開始,上海嘉定崇文社區就開始了封控管理,突如其來的壓力,一下子壓到了這個(ge) 嘉定區“最年輕”居委會(hui) 班子的身上。
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崇文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 潘曉喆:現在是4月11日的淩晨,零點54分,我們(men) 小區又有一位產(chan) 婦即將臨(lin) 盆,120救護車已經到位了。
潘曉喆所在的崇文社區,封控期間一共有7位預產(chan) 期內(nei) 的孕婦。由於(yu) 產(chan) 婦生產(chan) 時間往往不確定,潘曉喆和同事們(men) 的手機都24小時開機、隨時待命,一有情況第一時間安排協調轉運產(chan) 婦。
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崇文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 潘曉喆:當我接到他的語音電話時,我立馬通過醫療保障群進行上報,由醫護人員進行開具就診單,送到定點醫院嘉定區中心醫院進行120派單,最終在半小時左右,把居民直接送到定點醫院。
上海市嘉定區玲瓏坊小區居民 衛丹丹:之前潘主任也跟我講過,她說你不管什麽(me) 時候,隻要發動了就馬上聯係我。我這個(ge) 時候就讓我老公給她撥了個(ge) 微信語音過去,沒想到她就是也接得很快,說馬上就給我們(men) 安排120(救護車)過來,生的是男孩子,生出來是7斤7兩(liang) 。
目前,社區裏的7位孕婦已經有6位順利產(chan) 下了寶寶。此外,崇文社區居委會(hui) 還第一時間協調“120”轉運了8位需要緊急就醫的居民。
在封控期間,除了緊急就醫,居民們(men) 的各種配藥買(mai) 藥的需求也是居委會(hui) 工作的重點。
每天,潘曉喆都會(hui) 將居民的用藥需求通過誌願者樓組長通過每個(ge) 樓的摸排進行上報匯總,隨後親(qin) 自開車去社區中心醫院進行統一配藥,再和誌願者一起把藥一份份送到居民家裏。
“最年輕”居委會(hui) 挑起重擔 “我們(men) 24小時在線”
從(cong) 3月5日至今,這個(ge) “90後”居委班子已經連軸轉工作了一個(ge) 多月,每天都是從(cong) 早晨忙到深夜。
潘曉喆的嗓子也累啞了,不過她告訴記者,這時候他們(men) 這個(ge) “最年輕”團隊的優(you) 勢也顯現出來了,一是年輕人身體(ti) 好相對能抗住高強度的工作負荷,二是大家都熟悉互聯網、智能手機,便於(yu) 打通封控期間為(wei) 居民服務的“最後一公裏”。
潘曉喆負責的崇文居民區一共有1019戶,總人數約3000多人。團隊成員從(cong) 封控開始就都住進了辦公室,24小時輪流值班。居委會(hui) 的電話經常被打爆,他們(men) 要接電話、回微信,安排各項工作,解決(jue) 各種問題,每天都要忙到淩晨以後。
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崇文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 潘曉喆:我們(men) 通過建立微信群搭建一個(ge) 溝通平台,讓居民與(yu) 居委之間進一步深入溝通。
在潘曉喆的手機裏,一共建了30多個(ge) “居民群”“工作群”。為(wei) 了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居委會(hui) 把居家防疫蔬菜禮包鏈接發在各大微信樓組群內(nei) 供居民選擇采購,實行居民接龍—團長下單—居委派單—大白配送“一條龍”的服務模式,分發到每一戶居民家中。
上海市嘉定區玲瓏坊小區誌願者 王文君:沒菜也找她,沒藥也找她,煤氣沒有也找她,有的時候我們(men) 幫忙,他們(men) 也考慮到我們(men) 年紀大了,他們(men) 也很心疼我們(men) ,怕我們(men) 有什麽(me) 事,所以說要說辛苦,他們(men) 最辛苦。你說哪一個(ge) 最辛苦,全都辛苦。
上海市嘉定區玲瓏坊小區誌願者 宋錫滁:雖然他們(men) 是“最年輕”的居委,但是他們(men) 托起了這個(ge) 重擔,就是因為(wei) 能吃苦,特別能戰鬥,24小時值班,非常辛苦,工作量非常巨大,喉嚨啞了,他們(men) 都一直扛著,一直能夠堅持,這是很不容易的。
把居民冷暖放在心上 相信努力終有回報
雖然“90後”也已經三十歲上下了,但在我們(men) 的心裏,好像還沒完全長大呢,可是你看,疫情麵前,他們(men) 成了照顧所有人的人。別小看小區居委的工作,在封控管控期間,他們(men) 可以說是大家的管家,是保姆,是保證隔離居民們(men) 生活水準和心理感受的最後也是最關(guan) 鍵的環節,需要體(ti) 力、耐心、應變協調各種能力。麵對這樣複雜和多變的局麵,這個(ge) “90後”的居委班子的表現真的值得我們(men) 為(wei) 他們(men) 豎起大拇哥。
小區無小事,摸排就醫用藥的需求,對居民的“急難愁盼”能夠“門兒(er) 清”,這是細活兒(er) ,也是累活兒(er) ,堅持下來很不容易。封控還沒結束,接下來的“戰鬥”中還需要大家再加把勁,努把力。在此我們(men) 也向這段時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所有上海社區工作人員道聲感謝,相信大家的每一分努力都有回報,我們(men) 一定能夠贏得最終的勝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