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小廣告黏上“新宿主” 出了地鐵站難找一輛“幹淨”單車
非法小廣告黏上“新宿主”
涉黃、駕照銷分、住房公積金提取、非法追債(zhai) ……這些貼上去就難撕下來的非法小廣告如今哪兒(er) 最多?市民紛紛反映,共享單車“藏汙納垢”,想挑一輛“幹淨”車可真難。走在街頭巷尾,線杆上、牆麵上的非法小廣告越來越少了,共享單車已然成了“城市牛皮癬”的“新宿主”;非法小廣告頁麵上留電話的越來越少了,逐漸取而代之的是二維碼……記者調查發現,隨著非法小廣告的投放方式“轉型”,執法部門麵臨(lin) 著二維碼難治、單車流動性強等新問題。
探訪
出了地鐵站難找一輛“幹淨”車
“我兒(er) 子的微信居然關(guan) 注了一個(ge) 什麽(me) 成人體(ti) 驗館,這買(mai) 賣合不合法且不論,孩子才剛上初中啊!”上周,市民張先生說起這件事直起急。他告訴記者,前段時間他和孩子出門,自己的手機沒電了,借孩子手機給愛人發微信,無意中發現了這個(ge) 問題。孩子關(guan) 注的這個(ge) 公眾(zhong) 號真可謂圖文並茂,使用的語言和圖片都相當露骨。孩子支支吾吾,反複追問才得知,這個(ge) 公眾(zhong) 號來源於(yu) 一則非法小廣告,是孩子在使用共享單車時,取車掃碼無意掃到非法小廣告二維碼,因為(wei) 好奇才沒有取消關(guan) 注。
在12345市民熱線相關(guan) 問題的投訴上,有著類似意見的市民也有不少,大家反映這些非法小廣告有損城市的形象,甚至擔心掃碼後造成財產(chan) 損失。根據市民反映的種種亂(luan) 象,本周記者走訪了大型商超、地鐵站周邊等共享單車集散點。記者看到,有些區域待停放的共享單車中,車筐幾乎無一幸免地被貼上了非法小廣告。其中涉黃的小廣告是“主力”,駕照銷分、住房公積金提取甚至非法追債(zhai) 的小廣告也層出不窮。
與(yu) 過去相比,共享單車上的非法小廣告可謂是越做越小了,其宣傳(chuan) 內(nei) 容甚至無需在這張小紙片上顯示,有個(ge) 二維碼就足夠,一輛車那細窄的擋泥板被貼上四五個(ge) 非法小廣告都綽綽有餘(yu) ,就更別說車筐了。紙雖變小了,信息量卻大了,掃碼後要麽(me) 直接通過微信、QQ號關(guan) 聯到一些平台,要麽(me) 是關(guan) 注了一個(ge) 公眾(zhong) 號,這些公眾(zhong) 號持續推送著一些不堪入目甚至是有悖於(yu) 法律法規的內(nei) 容。
“我都找不出來一輛‘幹淨’車了。”在地鐵6號線黃渠站外,每天早晚高峰都碼放著大量的共享單車,現場采訪時便能聽到這樣的抱怨。市民王先生說,他平日靠共享單車解決(jue) “最後一公裏”,幾乎每天都騎。車上被貼非法小廣告的問題雖然由來已久,但他發現自打今年開春,這個(ge) 問題越發嚴(yan) 重了,有時站外的共享單車幾乎都被貼上了非法小廣告。
記者在現場找到了共享單車的運維人員,他們(men) 說,麵對這樣的情況也很無奈。按照要求,這些非法小廣告是要清理。但這些車身上的小廣告不僅(jin) 量大且很難清理,鏟下這一車筐的廣告膠貼甚至比修一輛壞車的時間還長。“手扣不下來,用鏟子鏟幾回,車筐就爛了,最後我們(men) 隻能把貼在車身上容易混淆取車碼的小廣告優(you) 先處理掉。”
求證
小廣告為(wei) 何黏上共享單車
近來很多市民注意到,線杆、牆麵上的非法小廣告越來越少了。記者從(cong) 北京市城管執法局了解到,自去年10月起,市城市管理委、市城管執法局牽頭12個(ge) 市級職能部門、各屬地街道,在全市範圍內(nei) 啟動了集中整治非法小廣告的專(zhuan) 項行動。執法力量聚焦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環路沿線(公交站點)、賓館飯店、醫院、學校周邊、地鐵出入口周邊等點位。據統計,自開展專(zhuan) 項行動以來,截至今年4月中旬,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共整治非法小廣告問題點位7136個(ge) ;立案查處非法散發、張貼小廣告違法行為(wei) 3011起,罰款114.9萬(wan) 元;沒收非法小廣告3.63萬(wan) 餘(yu) 張;對涉嫌違法的電話號碼累計呼出、警示6.9萬(wan) 餘(yu) 個(ge) 次;運營商按照通訊服務協議違約責任暫停或終止通訊服務號碼785個(ge) ;12345市民服務熱線非法小廣告熱線舉(ju) 報3777起,同比下降37.4%,環比下降26%,非法小廣告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
記者發現在專(zhuan) 項行動中兩(liang) 件“利器”確保了執法有力:其一是強化屬地管理,各街鄉(xiang) 綜合行政執法隊發揮了強有力的作用;另一方麵是多方力量聯動,尤其是加強與(yu) 公安、電信等部門的合作,強化對小廣告背後違法行為(wei) 的打擊,多措並舉(ju) 阻斷非法小廣告傳(chuan) 播鏈。
嚴(yan) 管之下,非法小廣告的生存空間逐漸發生了轉移,共享單車成了更好的新型“移動廣告位”。流動範圍廣,傳(chuan) 播性強,成為(wei) 了滋生“城市牛皮癬”新的土壤。
追訪
二維碼小廣告成為(wei) 執法新難點
非法小廣告貼到共享單車上,與(yu) 過去貼到牆上比看似換湯不換藥,但治理起來遭遇了新的問題,兩(liang) 件曾經的執法“利器”麵臨(lin) 新的難點。
4月18日上午,記者跟隨市城管執法局及多轄區綜合行政執法隊執法人員來到共享單車碼放密集的地區。在朝陽大悅城周邊,碼放在街邊的共享單車果然已被非法小廣告侵擾。飯館的宣傳(chuan) 冊(ce) 被丟(diu) 進車筐,養(yang) 生會(hui) 所的聯係電話被貼上了車座。執法人員在現場拍照取證,並記錄下非法小廣告上的聯係方式,涉及的相關(guan) 企業(ye) 大多就在周邊,這些企業(ye) 將麵臨(lin) 著行政處罰,小廣告上的電話也會(hui) 被移送電信管理部門依法處理,這一部分非法小廣告對執法人員來說是有常規處理辦法的。
處理比較困難的是隻貼了二維碼的非法小廣告,這類非法小廣告的傳(chuan) 播鏈並非電話號碼,通過運營商按照通訊服務協議違約責任暫停或終止通訊服務從(cong) 而切斷傳(chuan) 播鏈的辦法便不奏效了。記者注意到,這類隻貼二維碼的非法小廣告,其背後牽涉的內(nei) 容大多也是嚴(yan) 重違法的,根據違法類別不同,需分別由公安、市場監管、文旅等部門從(cong) 源頭上依法打擊。
執法人員坦言,有些違法相對人為(wei) 了躲避執法,將小廣告上的通訊號碼改為(wei) 二維碼,造成執法部門在取證及後期履行執法程序方麵出現一定困難。
另一個(ge) 治理難點來自於(yu) 共享單車流動性強,即便加強屬地管理有時也難保有漏網之魚。非法小廣告治理一方麵要靠現場取證,另一方麵市民監督的力量也不可忽視。但共享單車與(yu) 牆麵、線杆相比,最大的區別便在於(yu) 流動性。執法部門現場取證或市民舉(ju) 報過程中,一些共享單車已經被騎走,或者已經被管理人員移到了其他區域。
解題
落實主體(ti) 責任是無縫監管的根本
非法小廣告以二維碼取代電話號碼作為(wei) 傳(chuan) 播鏈,使市民掃碼取車被幹擾,同時給執法造成了困難。市城管執法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會(hui) 同各相關(guan) 部門實施聯合監管仍是重點,同時將通過與(yu) 網絡監察部門、二維碼運營商等單位的協調,增加切斷傳(chuan) 播鏈的新手段。
除加強監管外,落實主體(ti) 責任是更重要的解題之道。市城管執法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在過去解決(jue) 線杆、電箱粘貼非法小廣告的過程中,線杆產(chan) 權單位在線杆1.8米以下的部分噴塗防粘貼塗料、架空線入地施工過程中裝配防粘貼材質電箱外殼是其中一項重要的保障措施。共享單車車身非法小廣告的治理亦是如此,相關(guan) 企業(ye) 應該主動作為(wei) 。
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部分共享單車企業(ye) 已經開始采取相關(guan) 措施,比如采用鏤空設計的車筐、在車筐底盤內(nei) 增加塑料網格,讓非法小廣告貼不牢是非常有效的辦法。通過在一些地鐵站口的對比發現,很多非法小廣告已經主動放棄了這樣的車筐。
市城管執法局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城管執法部門將針對在共享單車上張貼非法小廣告違法行為(wei) 在全市範圍內(nei) 開展摸排,了解掌握問題高發點位、時段等線索和特點,為(wei) 後期開展研判及執法工作提供支撐;同時將持續加大巡查執法力度,對共享單車上的非法小廣告及時進行取證,並依法予以查處,對於(yu) 涉黃等涉嫌違法犯罪線索,及時移送相關(guan) 部門進行處置;繼續會(hui) 同公安等部門實施聯合監管,持續打擊違法行為(wei) ;配合交通委等部門約談共享單車運營企業(ye) ,加強行業(ye) 部門管理,督促企業(ye) 落實維護單車外觀幹淨整潔等主體(ti) 責任。
建議
給治理非法小廣告多把一道關(guan)
針對共享單車車體(ti) 被貼滿非法小廣告的現象,嶽成律師事務所嶽運生律師表示,《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已對公共場所擅自散發、懸掛、張貼小廣告進行了明確規定。共享單車車身非法小廣告本質上也屬於(yu) 上述立法規範的範疇。但是,共享單車車身非法小廣告是一種新形態,違法行為(wei) 隱蔽性和流動性更強,更難發現和查處,也不易清除,需要各方參與(yu) 、齊抓共管。這裏麵也存在一個(ge) 文明促進的問題。對共享單車使用者來說,要愛護共享單車,規範有序使用和停放;對共享單車經營企業(ye) 來說,更要落實企業(ye) 主體(ti) 責任,加強本企業(ye) 車輛的管護、維護、清洗保潔。
律師提到的各方參與(yu) 、齊抓共管還可以包括哪些方麵呢?舉(ju) 個(ge) 例子,在各大網絡購物平台上,如果以“小廣告”為(wei) 關(guan) 鍵詞來搜索相關(guan) 的內(nei) 容自然搜不到任何東(dong) 西,但如果以“派發”為(wei) 關(guan) 鍵詞搜索結果如何呢?記者發現,大量派發、粘貼小廣告的業(ye) 務赫然出現在頁麵上。這些商家的宣傳(chuan) 圖文並茂,宣傳(chuan) 頁的照片上,粘貼在共享單車上、塞在車窗上、插在居民家防盜門上的非法小廣告都成了“招牌”,對於(yu) 這些行為(wei) 的監管目前也仍存在漏洞,同時也一樣涉及主體(ti) 責任問題。
共享單車對百姓來說早已不是新生事物,但從(cong) 業(ye) 態的角度來審視,仍屬於(yu) 新業(ye) 態。在共享單車的使用規則中,禁止亂(luan) 停放、禁止停入小區、禁止粘貼小廣告等要求自打共享單車“誕生”就有,但是諸多的要求該由誰來保障呢?曾幾何時共享單車亂(luan) 停放、進了小區難管理的問題是這個(ge) 新業(ye) 態最突出的問題,有太多應該靠契約精神來保障的要求顯得軟弱無力。通過監管部門對行業(ye) 的督促、誌願者對騎行人的宣傳(chuan) 引導、電子圍欄的大力推廣,這些問題正在逐步緩解。現在的非法小廣告問題也如是,相關(guan) 企業(ye) 平台首先發力、完善監督舉(ju) 報機製、全網形成抵製態勢,從(cong) 而進一步擠壓非法小廣告的生存空間,每個(ge) 環節都是給治理非法小廣告多把的一道關(guan) ,都是改變這一亂(luan) 象的關(guan) 鍵因素。
本報記者 景一鳴
王琪鵬 文並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