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境內外專家相聚福建三明 共話綠色發展未來

發布時間:2022-04-20 10:5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經濟觀察)境內(nei) 外專(zhuan) 家相聚福建三明 共話綠色發展未來

  中新網福建三明4月19日電 (記者 龍敏)邁入新發展階段,如何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4月18-19日,境內(nei) 外百餘(yu) 名專(zhuan) 家通過線上線下形式相聚“中國綠都”——福建省三明市,共同探討綠色高質量發展,解碼“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推動生態產(chan) 業(ye) 化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國人民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時也正麵臨(lin) 著生態和環境的挑戰。美國加利福尼亞(ya) 大學生態學終身教授、國際生態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百煉認為(wei) ,以生態與(yu) 環境的承載力為(wei) 基礎,堅持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好、修複好,擴展承載力,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才能擁有更廣闊的空間。

  “生態產(chan) 業(ye) 化是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關(guan) 鍵途徑。”廈門大學環境與(yu) 生態學院副院長黃淩風指出,生態係統為(wei) 人類提供各種福祉,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其價(jia) 值可通過市場得以體(ti) 現;優(you) 良生態環境本身就是生態產(chan) 品,從(cong) 優(you) 良生態環境中產(chan) 出高品質綠色產(chan) 品也是生態產(chan) 品,應該獲得更高的市場價(jia) 值認可。

  黃淩風說,生態有價(jia) 、生態產(chan) 品、高質量、綠色可持續、雙碳機遇構成了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領域。尤其是,要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非碳技術、生態固碳、碳市場等發展。

  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趙建軍(jun) 建議,利用區域的資源優(you) 勢,在現有產(chan) 業(ye) 中導入生態環境要素,發展區域特色產(chan) 業(ye) ,注意現有產(chan) 業(ye) 和接續產(chan) 業(ye) 之間的銜接和協調,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推動區域經濟的綠色轉型。

  趙建軍(jun) 指出,結合區域產(chan) 業(ye) 現狀,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進行生態化改造,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依托科技創新,達到廢物排放減少、其本質是把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生態環境保護結合起來,解決(jue) 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建立綠色產(chan) 業(ye) 、綠色服務業(ye) ,把生態資源轉化為(wei) 經濟價(jia) 值,形成經濟增長和社會(hui) 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動力,推動經濟社會(hui) 的可持續性發展。

  健全政策製度

  倫(lun) 敦大學全球繁榮研究所生態經濟學教授羅伯特·科斯坦薩認為(wei) ,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要建立更全麵的發展衡量指標和相關(guan) 政策製度,有力促進可持續綠色發展。

  “我們(men) 要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完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以製度保障綠色發展落到實處。”南開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副院長、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徐鶴認為(wei) ,要整合生態文明相關(guan) 製度,完善生態文明相關(guan) 法律法規,從(cong) 而搭建一套完整合理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

  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陶火生也認為(wei) ,要加快建設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為(wei)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提供了製度紅利,也為(wei) 新發展階段的綠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重要的製度基礎。

  當前,碳達峰、碳中和明確了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的戰略方向和目標要求,已被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ti) 布局。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教授秦天寶說,實現“雙碳”目標離不開法治力量的強有力保障,必須立足時間、空間、價(jia) 值、規範的多元法理,形成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整體(ti) 係統性構造。

  開展國際合作

  “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生態環境是全球公有產(chan) 品,保護好地球生態環境是全人類的共同價(jia) 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在視頻演講中指出,唯有攜手合作,推動綠色發展,才能有效應對全球環境問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yu) 中國生態環境部共同發布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戰略和行動報告”,分享了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典型案例;積極支持在昆明召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塗瑞和建議,全球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續、更有安全的發展,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楊晶認為(wei) ,在全新的平等互信互利發展中,中國要主動與(yu) 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推進全球生態環境治理以及綠色發展。(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