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充電樁卡在“最後一公裏”,如何破題?
新能源汽車駛入千家萬(wan) 戶,充電樁卻被擋在小區門外——
個(ge) 人充電樁卡在“最後一公裏”,如何破題?
本報記者 陳華 唐姝
去年以來,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消費持續升溫,私人乘用車市場銷售爆發。然而,一些車主買(mai) 車後卻發現,安裝個(ge) 人充電樁麵臨(lin) 重重障礙。隨著新能源私家車數量快速增長,家庭用車充電難的問題日漸凸顯。
去年以來,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消費持續升溫,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新階段。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新注冊(ce) 登記新能源汽車與(yu) 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38.2%,呈高速增長態勢,其中私人乘用車占有很大比例。
然而,伴隨新能源私家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家庭用車充電難的問題日漸凸顯。記者采訪發現,與(yu) 不斷發力提速的公共充電樁建設相比,家用充電樁的“最後一公裏”仍然障礙重重。新能源車主想要實現“充電自由”,在自家小區用上便宜、方便的家用充電樁,並不容易。
私家車易買(mai) ,“私人樁”難安
“買(mai) 了車才發現,自己的車位上安不了充電樁。”家住安徽合肥南一環附近的張女士上個(ge) 月剛入手了一輛新能源汽車,廠家附贈家用充電樁且提供免費安裝服務,沒想到卻卡在了“家門口”。
“供電部門需要物業(ye) 提供允許施工證明,物業(ye) 卻說需要供電部門的同意才能蓋章。”兩(liang) 個(ge) 部門互為(wei) 前提,張女士像皮球一般被反複“踢來踢去”。最後她隻能選擇在附近的充電站充電,遇到高峰期需要排隊等候,超過3小時的免費停車時間還要額外付款。“不僅(jin) 充電不方便,還要盯著時間,費用也要比家用樁貴一半。”張女士說。
記者致電國家電網客服得知,按照規定,居民家庭住宅、居民住宅小區設置的充電設施執行居民用電價(jia) 格中的合表用戶電價(jia) 。以合肥為(wei) 例,早8點到晚10點按平時價(jia) 0.6153元/度收費,晚10點到次日8點實行穀價(jia) 按0.3353元/度收費。而記者在位於(yu) 合肥新地中心的一充電樁運營公司小程序上看到,收費由電費和服務費兩(liang) 部分組成,並分為(wei) 7個(ge) 時段定價(jia) ,每度電最高收費1.7822元,最低收費0.9154元。
在充電站充電,不僅(jin) 花費較多,時間成本也較高。家住安徽銅陵的吳女士,同樣因為(wei) 安裝私人充電樁失敗而被迫去了公共充電站。距離吳女士家最近的充電站要走6公裏,並且在一個(ge) 高速服務區內(nei) 。
“折騰了一年多,充電樁還是沒有安上。”吳女士表示,物業(ye) 給出的理由是電力不足,以及人防工程有限製無法安裝。她先後谘詢了供電、消防等部門均表示沒有問題,但物業(ye) 仍然不同意在安裝申請表上蓋章。
充電樁進小區障礙重重
“2021年交付的4萬(wan) 多輛車中,有近2萬(wan) 多根隨車配送的充電樁送不出去。”一新能源汽車廠商CEO日前表示,在其品牌消費的群體(ti) 中,有近半消費者開走了車卻沒帶走充電樁。
根據天津市消費者協會(hui) 1月份發布的調查,在天津,新能源車主使用私人充電樁的比例隻有29%。在無法安裝私人充電樁的原因中,“無私家車位”及“社區物業(ye) 不允許”所占比例較高,分別為(wei) 51.2%和29%。
在一個(ge) 名為(wei) “充電樁安裝難交流群”的微信群裏,記者看到了個(ge) 人充電樁被擋在小區外的各種情形:固定車位不夠、電網容量受限、存在安全隱患……此外,有的小區物業(ye) 告知不能安裝“居民用電收費標準”的充電樁,有的則要求必須經過其他業(ye) 主同意。還有車主表示,隻有購買(mai) 開發商加裝充電樁的車位才可以給新能源車充電,而這種車位比普通車位要貴1萬(wan) 多元。
對於(yu) 充電樁進小區問題,2016年國家發改委等4部門發布的《關(guan) 於(yu) 加快居民區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已經明確:對於(yu) 占用固定車位產(chan) 權人或長期承租方(租期一年及以上)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的行為(wei) 或要求,業(ye) 主委員會(hui) (或業(ye) 主大會(hui) 授權的管理單位)原則上應同意並提供必要的協助。在安裝過程中,物業(ye) 服務企業(ye) 應及時提供相關(guan) 圖紙資料,積極配合並協助現場勘查、施工。
但現實中,小區物業(ye) 仍然存在諸多顧慮。記者致電吳女士所在的小區物業(ye) ,工作人員表示,該小區2014年竣工,規劃建設時還未預留充電樁安裝空間及設施,同時小區沒有固定車位,安裝私人充電樁也會(hui) 帶來權責不明的問題,易引起業(ye) 主間的紛爭(zheng) 。
如何打通充電“最後一公裏”?
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充電樁在小區的安裝涉及充電運營商、業(ye) 主、業(ye) 委會(hui) 、開發商、物業(ye) 等,比較複雜,尤其在老舊小區,推廣更有難度。
對物業(ye) 來說,安裝私人充電樁費力不討好,不僅(jin) 要增加管理成本,發生相應事故還有避不開的責任,因此其積極性並不高。
為(wei) 進一步打通充電樁進小區的“最後一公裏”,各地正在發力破解難題。去年11月,湖南出台新規,提出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自(專(zhuan) )用為(wei) 主,公用為(wei) 輔”,鼓勵私家車主自建充電樁。個(ge) 人自有車庫、車位安裝充電設施的,無需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相關(guan) 證件,住宅小區租期一年以上的固定車位上安裝充電樁,物業(ye) 服務企業(ye) 應當支持和配合。不予配合的,由各級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門予以處理。
對於(yu) 老舊小區存在客觀條件限製的問題,一些地方也在探索解決(jue) 辦法。在安徽,汽車充電設施已被納入完善類老舊小區改造範圍,部分居住區將試點開展充電設施統建統營。北京市最近發布的“十四五”時期城市管理發展規劃,同樣提出將研究製定居住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和管理意見,支持鼓勵將充電設施電氣化改造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推動居住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應裝盡裝”。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發展正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化。在此過程中,有效解決(jue) 充電問題,對於(yu) 促進產(chan) 業(ye) 發展至關(guan) 重要。”思皓新能源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汪光玉建議,相關(guan) 部門應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破解居民區充電樁建設難題,積極推進現有居民區停車位的電氣化改造,確保滿足居民區充電基礎設施用電需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