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京市年底前實現居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全覆蓋

發布時間:2022-04-25 10:38: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市年底前實現居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全覆蓋

  本報記者 武紅利

  昨天下午,市政協和市委統戰部聯合召開“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築牢首都公共安全防線”議政會(hui) 情況通報會(hui) ,邀請市有關(guan) 部門負責人通報相關(guan) 工作情況。據介紹,年底前,全市將建成25萬(wan) 個(ge) 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接口,實現居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全覆蓋。

  “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築牢首都公共安全防線”議政會(hui) 擬於(yu) 9月舉(ju) 辦。會(hui) 前,市政協將重點圍繞韌性城市規劃、韌性城市建設、韌性城市運行管理、社會(hui) 韌性建設、韌性城市建設保障措施和體(ti) 製機製等五個(ge) 方麵組織開展協商調研。

  關(guan) 鍵詞:頂層設計

  人均應急避難場所2035年力爭(zheng) 達到2.1平方米

  韌性城市是城市安全發展的新範式,是防範化解各類災害風險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徑。據市應急局副局長劉斌介紹,本市日前出台了《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城市“硬件”和“軟件”為(wei) 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

  “硬件”方麵,《意見》提出,多措並舉(ju) 優(you) 化城市“硬件”空間布局,統籌應急避難場所選址和建設,推進綜合型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到2035年,人均應急避難場所麵積力爭(zheng) 達到2.1平方米。采用韌性方式提高城市建築、生命線工程係統、災害防禦工程提高城市“硬件”防災安全性能。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強化蓄滯洪區建設,增強洪水調蓄能力,到2035年,80%以上的城市建成區實現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軟件”方麵,《意見》提出,全麵提升城市管理韌性,強化各級政府應對衝(chong) 擊的體(ti) 係和能力,提高風險研判和預警能力,提升預測研判的精準度和時效性。培育城市社會(hui) 韌性,把韌性城市理念、方法落實到工作中,逐步形成人人主動提升個(ge) 體(ti) 韌性、自覺踐行韌性城市理念、積極參與(yu) 韌性城市建設的良好氛圍。

  關(guan) 鍵詞:新能源補給

  今年建成25萬(wan) 個(ge) 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接口

  市城管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本市持續提升城市生命線工程保障能力,著力完善新能源補給網絡。全市建成了10座加氫站,9座已投運,加氫能力達到13噸/日以上,可滿足現狀730餘(yu) 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約6噸/日的氫能需求。累計建成電動汽車充電樁25.6萬(wan) 個(ge) ,基本形成全市平原地區充電服務半徑小於(yu) 5公裏的公用充電網絡體(ti) 係。按照適度超前建設的原則,五環路內(nei) 及重點區域累計建成出租車充換電站129座,配備電動出租汽車備用電池2145套,可滿足2萬(wan) 輛以上出租車換電需求。

  “全市新建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接口82540個(ge) ,朝陽區、海澱區已實現居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全覆蓋。”該負責人透露,2022年年底前,全市將建成25萬(wan) 個(ge) 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接口,實現居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全覆蓋。

  此外,本市還將通過遴選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建設企業(ye) ,規範自行車集中充電收費標準,加強電動自行車全鏈條安全管控,開展專(zhuan) 項整治行動,基本消除因電動自行車違法違規充電帶來的火災隱患。

  關(guan) 鍵詞:海綿城市建設

  今年28%的城市建成區實現7成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市水務局提供的書(shu) 麵材料顯示,本市係統構建防洪排澇體(ti) 係,全麵提升水資源和供水保障能力,有序有效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世園會(hui) 、冬奧賽區、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等一大批重點區域和重點項目遵照海綿城市的理念,實現了85%的降雨就地消納利用,海綿校園、海綿小區、海綿道路、海綿公園和海綿廠站等“海綿+”工程加快建設。

  本市將繼續推進海綿城市工程建設。據介紹,今年28%的城市建成區可實現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並將加快智慧水務在防汛工作中的建設和應用,逐步實現統籌洪水調度和水資源調度等多重目標的防洪排澇能力。

  關(guan) 鍵詞:傳(chuan) 染病監測預警

  將建設北京市傳(chuan) 染病智慧化多點觸發監測預警平台

  市衛健委提供的書(shu) 麵材料顯示,本市不斷健全重大傳(chuan) 染性疾病監測預警網絡,圍繞新冠肺炎等6種重大傳(chuan) 染病及危險因素,建立了重大傳(chuan) 染病監測預警機製、傳(chuan) 染病報告係統,及覆蓋600餘(yu) 家基層診所、門診部的新冠肺炎11種相關(guan) 症狀監測報告係統,形成了監測預警哨點網絡。下一步,將推進建設北京市傳(chuan) 染病智慧化多點觸發監測預警平台,形成傳(chuan) 染病智慧化多點觸發預警機製,提高傳(chuan) 染病多點監測和早期預警能力。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