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雲南為綠孔雀支起“保護傘” 專家建言加強國際合作

發布時間:2022-04-26 09: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雲(yun) 南楚雄4月25日電 (熊佳欣)“雲(yun) 南楚雄綠孔雀數量不斷增長,但仍麵臨(lin) 諸多挑戰。”鳥類學家、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楊曉君25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亟須促進綠孔雀種群交流,加強綠孔雀分布國家間的交流合作。

  綠孔雀素有“百鳥之王”的美譽,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wei) “全球性瀕危”等級,目前僅(jin) 片段化分布於(yu) 雲(yun) 南及東(dong) 南亞(ya) 的局部區域。作為(wei) 中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綠孔雀種群數量約為(wei) 555至600隻,雲(yun) 南楚雄是中國綠孔雀分布特別集中、種群數量最多的區域,被稱為(wei) “中國綠孔雀之鄉(xiang) ”。

  雲(yun) 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長張文旺介紹說,通過生態治理與(yu) 生物多樣性保護,雲(yun) 南楚雄綠孔雀種群不斷擴大,數量不斷增加,截至2021年底已達300隻左右,接近全國總量的50%。

  據統計,楚雄州雙柏恐龍河保護區麵積已達17534公頃,增加68.7%;建設綠孔雀棲息地保護卡點8個(ge) ,綠孔雀飲水點21個(ge) 、食源地4塊,實施退耕還林2.24萬(wan) 畝(mu) ;布設綠孔雀監測樣區、樣線、紅外監測相機等,對12687公頃綠孔雀重要棲息地實施有效監測。

  近年來,雲(yun) 南通過建立完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實施專(zhuan) 項拯救工程、開展科研監測、規範保護標準等舉(ju) 措,大力開展綠孔雀相關(guan) 保護工作。綠孔雀棲息地生態明顯改善,保護取得顯著進展。

  據楊曉君介紹,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獲取了首個(ge) 綠孔雀基因組,開展種群基因組重測序辨別純種綠孔雀,並與(yu) 東(dong) 南亞(ya) 綠孔雀分布國家進行組織樣品交換,開展綠孔雀保護國際交流合作。

  “目前,種群隔離是綠孔雀保護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楊曉君表示,當前全球綠孔雀種群分布趨於(yu) 分散,存在陷入“死亡漩渦”的風險,即因種群隔離致使基因交流受阻、殘生率升高,最終導致物種數量急速下降。“保護極度瀕危物種綠孔雀,不僅(jin) 要推進其棲息地生態保護與(yu) 物種監測,還要促進綠孔雀小種群之間的保護與(yu) 交流,在相對分散的種群之間建立生態廊道以加快通聯,並加強物種基因、保護經驗等方麵的國際交流合作。”

  2021年10月,雲(yun) 南集中發布亞(ya) 洲象、滇金絲(si) 猴、綠孔雀3個(ge) 野生動物保護20項地方標準,填補了包括綠孔雀在內(nei) 的野生動物保護標準空白。其中,綠孔雀保護地方標準包括《純種綠孔雀鑒定技術規程》《綠孔雀野外救護及放歸技術規程》《綠孔雀飼養(yang) 管理技術規範》等,對加快推進綠孔雀保護標準體(ti) 係建設,提升綠孔雀保護管理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水平,具有裏程碑式意義(yi) 。(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