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同心抗疫,感謝有你,上海記得!

發布時間:2022-04-26 14:06:00來源: 文匯報

  一場場數百公裏的逆行奔赴,一個(ge) 個(ge) 熟悉又陌生的背影。風雨來襲時,為(wei) 了抗擊疫情,為(wei) 了同袍情深,來自全國各地的他們(men) 義(yi) 無反顧,選擇與(yu) 上海一起,與(yu) 上海人民一起共克時艱。同心抗疫,感謝有你,上海記得!

  上海是全國人民的上海,它的痛與(yu) 愛,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自3月底以來,上海疫情嚴(yan) 峻,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誌願者、保障物資等,源源不斷從(cong) 四麵八方馳援上海。

  醫療資源方麵,從(cong) 全國各地調集了近5萬(wan) 名醫務工作者和核酸檢測力量支援上海。來自北京、江蘇、浙江、安徽、山東(dong) 、陝西、江西、天津、海南、河南等省區市的醫療隊陸續抵滬,支援社區核酸檢測、方艙醫院收治等。物資方麵,蘇浙皖魯鄂川滇遼……十多個(ge) 省市的各類物資和蔬果特產(chan) ,接續送抵上海市民身邊。

  不管是哪裏人,在上海就是一家人!各方力量與(yu) 2500萬(wan) 上海市民一起,同呼吸、共命運,扛過艱難時刻。

  涉及2500萬(wan) 人的抗疫封控,是一道巨大難題,特別是在高度市場化、開放度極高的上海。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這場苦仗硬仗裏,要完成巨量核酸檢測、篩查、轉運等任務,也要兜好問診配藥、物資保供等民生急需。醫護人員、快遞小哥、卡車司機、消殺隊員……當越來越多的精銳力量馳援上海,加入“守‘滬’者聯盟”,如何兼顧他們(men) 的訴求、打通傾(qing) 聽渠道、提供好相應的服務保障,如何確保所有的馳援力量第一時間到位,也是林林總總、千頭萬(wan) 緒防疫工作中的重要一環。這方麵,疫情中的上海在感激的同時,也顯出了“措手不及”,這些“不周到”都是考題,上海正在全力以赴疏通渠道解決(jue) 問題。

  今天,馳援上海的脈搏仍在跳動,傾(qing) 情守“滬”的溫暖仍在繼續,市民一次次為(wei) 來自各地逆行者的身影淚目,所有這些可愛的人,他們(men) 為(wei) 這座城市做的一切付出,上海記得,曆史會(hui) 記住。

  支援核酸檢測:隻想著一起守住這座城

  “在上海待多久,我沒問過,我的家人也沒問過。我想,當時上海醫療隊去武漢的時候,他們(men) 也不知道。”此次馳援上海的武漢金銀潭醫院南區重症監護室護士長程芳這樣說。

  截至目前,全國多個(ge) 省市共計約5萬(wan) 名援滬醫療隊員,與(yu) 上海醫務工作者並肩奮戰在核酸采樣、檢測,及方艙醫院等戰“疫”第一線。

  他們(men) 在這裏看過晨曦微露,也見過星起月升,經曆過炎炎午後的熱浪,也經曆過薄涼寒意的侵擾……自始至終隻想著,盡力完成任務,一起守住這座城。

  3月31日深夜,江蘇省連雲(yun) 港市援滬醫療分隊304名隊員緊急集結、星馳上海。年紀最大的超過50歲,最小的是00後。每天清晨4時30分,隊員們(men) 準時醒來,吃飯、整裝、出發,迎著朝霞,從(cong) 住處趕赴徐匯區康健街道,進入社區采樣,與(yu) 康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並肩作戰,承擔近5萬(wan) 居民的核酸采樣篩查。加班加點成為(wei) 常態。他們(men) 吃過淩晨2時的早餐、深夜11時的“午餐”,在數平方米的采樣點內(nei) “連軸轉”,認真對待每一次采樣。居民們(men) 自發繪製了感謝的賀卡和小黑板。他們(men) 感動地說:“這次逆行,是這個(ge) 春天最暖的決(jue) 定。”

  對2500萬(wan) 人口進行大規模核酸篩查,工作量可想而知。

  河北省檢測醫療隊參與(yu) 全市大篩工作,迎來的首個(ge) 挑戰就是接收大量重點人群的單管檢測樣本。一次,在完成了一輪大篩檢測任務後,領隊突然接到通知,要火速增援完成3萬(wan) 管樣本的檢測任務。盡管大家都已超負荷運轉,但所有隊員主動請纓“頂上前”:“我報名”“別和我爭(zheng) ”。從(cong) 4月9日下午2時起連續工作46小時,共檢測58432管核酸樣本。

  而陝西省援滬醫療隊隊員共計1770人,其中179人來到之江生物實驗室投入緊張的核酸檢測工作。隨著上海多輪核酸篩查推進,這支隊伍從(cong) 最初一個(ge) 點,接續進駐本市多個(ge) 方艙醫院、實驗室,以人員翻班、24小時不間斷工作全力做好核酸檢測。

  目前,全市每天最大核酸檢測能力達近500萬(wan) 管。其中,4月9日、10日進行了2500萬(wan) 人的全口徑檢測,極值檢測管數約520萬(wan) 管,在檢測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在蘇、浙、皖等地協助下,還實現了外送樣本檢測。

  參與(yu) 方艙收治:用手“托舉(ju) ”新的每一天

  紅日噴薄而出,湖北援滬醫療隊首個(ge) 深夜班後,護士榮夢玲淩晨為(wei) 病人取早餐,走在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前的空地,同事為(wei) 其拍下一張用手托舉(ju) 太陽的照片。

  江蘇省援滬醫療隊的一位護士,為(wei) 了不讓在滬務工的父母擔心自己,在電話中假裝自己仍在南京,而父母也告訴她“一切都好”。沒想到雙方在方艙醫院相遇,如今一家人相約,等上海恢複往日繁華,一起好好去看看。

  是的,抗疫以來,上海的每一天,都被這些可愛的人托舉(ju) 手中。

  除了核酸檢測,一大批援滬醫療隊投入醫療救治一線。“對上海的經曆,我們(men) 感同身受,既然來了,就是要‘打仗’的,要拚盡全力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爭(zheng) 取下來,一起渡過這個(ge) 難關(guan) !”

  自4月6日進駐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武漢協和醫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孫輝帶領團隊在滬奮戰近一個(ge) 月。此次援滬,湖北省醫療隊兵分三路,分別為(wei) 核酸檢測隊、重症醫療隊、方艙醫療隊,全力支援上海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在方艙,湖北省醫療隊主要負責亞(ya) 定點病區及親(qin) 子艙收治工作。“亞(ya) 定點病區,輕型、普通型患者都有,還有不少老年陽性感染者患有基礎性疾病,要密切關(guan) 注。”孫輝曾是武漢規模最大的江漢方艙醫院的院長,“我們(men) 這支隊伍曾戰鬥在武漢抗疫一線,帶著經驗來,和上海工作特點相結合,上手很快”。

  此次來滬上飛機前,他特地帶了兩(liang) 張明信片送給昔日戰友——2020年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現任上海仁濟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鄭軍(jun) 華。“老戰友再並肩,一起為(wei) 上海加油!”

  龍華中路方艙醫院的醫療救治工作由廣西援滬醫療隊負責。醫護人員多次踏勘熟悉現場,通宵溝通協調,完善艙內(nei) 設施布局,改造艙內(nei) 基礎設施,還提前對工勤人員開展多次防疫技能培訓,講解安全防控要點。他們(men) 的細心耐心受到患者一致點讚。4月21日,指揮部在查閱艙內(nei) 患者信息時,發現有三位患者恰逢當天生日。大家悄悄準備了一個(ge) 有儀(yi) 式感的小小生日會(hui) 。醫護人員製作了賀卡,備好了生日禮物,年紀較大的兩(liang) 位患者拿到的是手工小蛋糕,年輕患者則拿到了可樂(le) 和咖啡:“沒想到在這樣一個(ge) 特別的地方過了一次特別的生日,此刻聽著他們(men) 的祝福,暖過家鄉(xiang) 話!”

  馳援物資保供:深情厚誼跨越山海

  勇者不孤。再難再苦的硬仗,總有團結一心的手足和同伴。

  急著采摘、打包蔬菜,而把自己手機落在愛心蔬菜包裏的小姑娘;親(qin) 手采摘並製作了百餘(yu) 瓶油燜筍寄給上海市民的浙江寧波阿爺……感動我們(men) 的正是“白馬入夢、希望不滅”的共情。

  “同飲一江水,感念上海情。”3月28日晚間,10輛貨運卡車載著四川省都江堰市各大蔬菜基地、蔬菜種植專(zhuan) 合組織和蔬菜龍頭企業(ye) 供應的127噸蔬菜,日夜兼程奔赴上海。當天下午,接到需求後,各方紛紛響應,火速組織采摘,在最短時間內(nei) 將127噸蔬菜準備到位。還帶著泥土香的萵筍、土豆、生菜、蘿卜,以及當地最新鮮的春筍等迅速裝車出發。現場有人感歎,“汶川地震後,上海對口援建都江堰,三年援建任務兩(liang) 年完成,都江堰人民永遠不會(hui) 忘記。”

  過去十多年間,上海對口幫扶地區涵蓋新疆、西藏、青海、貴州、雲(yun) 南等7個(ge) 省區市、20個(ge) 地州市,幫助很多貧困縣如期“摘帽”“出列”。

  如今,對口幫扶的情誼跨越山海,寄托著各地人民牽掛和祝福的物資奔湧而來。

  除公路運輸外,自3月28日上海實施封控管理以來,鐵路上海站已先後服務援滬醫療隊21批1萬(wan) 餘(yu) 人,卸車及轉運醫療救護物資24批近3萬(wan) 餘(yu) 件。

  當前,上海正開展社會(hui) 麵清零攻堅戰。截至4月20日,全市電商平台大倉(cang) 已恢複營業(ye) 51個(ge) ,前置倉(cang) 恢複營業(ye) 858個(ge) ,在崗騎手約2萬(wan) 人。特別在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嘉興(xing) 市等地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昆山中轉站、平湖中轉站以及滬昆通行機製。截至20日,兩(liang) 個(ge) 中轉站以及滬昆通行機製共往返送貨1686車次,調撥各類生活物資回滬1.47萬(wan) 噸。

  匯聚強大合力傾(qing) 聽解決(jue) 援滬者的訴求,痛點堵點必須“破題”

  馳援上海的誌願者中,有醫護人員、快遞小哥,也包括專(zhuan) 業(ye) 消殺人員等。有快遞小哥抵滬後,不僅(jin) 承包了一個(ge) 物流驛站,也響應附近社區招募,義(yi) 務為(wei) 居民配送防疫和生活物資。來自蘭(lan) 州的山河救援誌願者服務隊,驅車2300多公裏,抵滬後迅速投入區域環境消殺工作。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當各地援滬力量越來越多,如何讓馳援上海、投身保供的人們(men) 不被“為(wei) 難”,讓馳援力量更有效發揮作用,相關(guan) 的渠道和機製出現的堵點痛點,這些都在逐步解決(jue) 中。

  一位浙江省援滬一月有餘(yu) 的貨車司機反映,自己一天隻能吃上兩(liang) 頓飯,第一頓是早上出發前的5點多,第二頓是晚上七八點,甚至更晚。沒地方上廁所,隻能穿著紙尿褲。他希望,高速路口能多開一條醫護人員的快捷服務通道,提高各方工作效率。

  本輪疫情以來,物流壓力陡增,受封控等因素影響,這些依舊奔忙在物流通道上的人們(men) ,一度麵臨(lin) 各種窘境:做核酸找不到便捷通道,回不去小區住不進酒店,時常隻能在路邊過夜。比如,前段時間武寧路橋洞下一家咖啡館門外,每晚有幾十位小哥打地鋪。而更多奔跑在高速路上的貨車司機,因防控要求與(yu) 隔離政策,一路上要麽(me) 空等核酸檢測結果,要麽(me) 無奈滯留,有諸多不便。

  如何讓馳援上海投身保供的人們(men) 不被“為(wei) 難”,已引起多方高度重視。在多方協調下,困局正在被逐個(ge) 破解。

  比如,全市已建起143個(ge) “小哥驛站”,為(wei) 快遞小哥提供用餐、休息和核酸檢測,甚至住宿等服務,嚴(yan) 格落實各項防疫要求;市商務委會(hui) 同市郵政管理局建立電商平台、快遞公司企業(ye) 及人員“白名單”製度,保障配送安全;部分區開設了核酸檢測綠色通道,幫助快遞小哥“搶時間”。而近期,交通運輸部也明確了解決(jue) 貨車司機運輸疏堵的一係列措施,包括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通用等。

  當這座城市能夠給予這群逆行者、奉獻者最直接的慰藉、穩妥的依靠時,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硬仗苦仗的各方能量才能完全匯聚成抗疫的強大合力。曙光在前頭。

  作者:顧一瓊 唐聞佳 李晨琰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