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特色 謀發展——湘贛邊革命老區因地製宜振興鄉村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找特色 謀發展——湘贛邊革命老區因地製宜振興(xing) 鄉(xiang) 村
中新網長沙4月26日電 (記者 唐小晴)湘贛邊陲小鎮晉升“網紅小鎮”、“空殼村”逆襲“脫貧示範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貸”貸出鄉(xiang) 村新天地.....在湖南平江縣、瀏陽市、宜章縣、茶陵縣等湘贛邊革命老區,各地結合實際情況找特色、謀發展,因地製宜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探索出一條高質量發展路徑。
湘贛邊陲小鎮晉升“網紅小鎮”
湖南瀏陽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將軍(jun) 之鄉(xiang) ”。作為(wei) 瀏陽最偏遠的鄉(xiang) 鎮,地處湘贛邊界的小河鄉(xiang) 曾是湘鄂贛革命根據地重要區域、紅軍(jun) “後勤基地”,擁有原生態青山綠水,發展了玉針香優(you) 質稻、綠色蔬菜、金絲(si) 皇菊、良種油茶、“三黑”(黑兔、黑山羊、黑旱鴨)等產(chan) 業(ye) ,客家群落、農(nong) 民畫室特色十足。
脫貧後,如何振興(xing) 鄉(xiang) 村?“世外原鄉(xiang) ”小河鄉(xiang) 把農(nong) 副產(chan) 品與(yu) 文娛產(chan) 業(ye) 相結合,攜手湖南衛視孕育一檔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全新節目--《雲(yun) 上的小店》,以“便利店”形式深入村民日常生活,挖掘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所麵臨(lin) 的難題與(yu) 困境,書(shu) 寫(xie) 一段文娛產(chan) 業(ye)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鄉(xiang) 村文化自信新故事。
通過熒幕,小河鄉(xiang) 農(nong) 特產(chan) 品走出“深閨”,實現“山貨出山”。“小河鄉(xiang) 光汙染小,地理位置優(you) 越,是湖南乃至周邊幾個(ge) 省市最好觀星地之一,節目組攜手小河鄉(xiang) 搭建天文台,為(wei) 孩子們(men) 普及天文知識的同時吸引更多人來欣賞浩瀚宇宙。”小河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邵劭說。
在邵劭看來,新媒體(ti) 平台和網絡直播也是助力小河鄉(xiang) 農(nong) 產(chan) 品推廣的新出路。為(wei) 拓寬農(nong) 產(chan) 品銷路,小河鄉(xiang) 充分利用瀏陽市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項目,新建物流集散中心、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通過直播帶貨、網絡點單、物流快遞,使小河鄉(xiang) 物流“毛細血管”更暢通,“山貨出山”效率加快步伐。
小河鄉(xiang) 邀請電商專(zhuan) 家對全鄉(xiang) 30餘(yu) 名鄉(xiang) 村主播進行直播帶貨培訓。“日常割草、喂兔後,就學習(xi) 直播帶貨。很多農(nong) 戶也加入農(nong) 村主播隊伍,更多青年人自願回到農(nong) 村,用新媒體(ti) 為(wei) 家鄉(xiang) 帶貨。”直播這一新模式讓年近60歲的黑兔養(yang) 殖戶羅銀秀的香辣兔銷售額翻番。
今年,小河鄉(xiang) 將農(nong) 民畫作搬到線上銷售,推動畫室產(chan) 業(ye) 大力發展,培養(yang) 農(nong) 民畫師460名,年銷售收入超2000萬(wan) 元。“小河鄉(xiang) 從(cong) 不知名的湘贛邊陲小鎮晉升為(wei) ‘網紅小鎮’,觀光旅遊的人氣慢慢撬動民宿餐飲等產(chan) 業(ye) 發展。”邵劭說,小河鄉(xiang) 將致力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加快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加大鄉(xiang) 村主播電商培訓規模,推動小河鄉(xiang)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建設。
“空殼村”逆襲“脫貧示範村”
風景秀美的泊頭村位於(yu) 平江縣東(dong) 部,以前村集體(ti) 收入為(wei) 零,為(wei) 典型山區貧困村、產(chan) 業(ye) 空殼村。根據泊頭村地形地貌,駐村工作隊決(jue) 定因地製宜發展水果種植,采取“村級+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農(nong) 戶”模式,由泊頭村、合作社、致富帶頭人及周邊23戶貧困農(nong) 戶合作,種植楊梅和梨子220畝(mu) 。
光發展水果種植不夠,財政部駐村幫扶隊引進碧桂園扶貧幫扶項目,建成苗木基地,村民每年可獲穩定租金收益,村集體(ti) 每年獲土地固定分紅資金。村集體(ti) 還與(yu) 致富帶頭人共同入股經營特色農(nong) 作物產(chan) 業(ye) ,先後建成苗木基地、油茶基地、茶葉基地和小香薯基地等,全村貧困戶享受產(chan) 業(ye) 分紅。
“醬幹廠、紅茶廠等特色產(chan) 業(ye) 在泊頭村發展熱火朝天,‘家門口就業(ye) ,不出村務工’在今天的泊頭村成現實。駐村工作隊還在村裏開設農(nong) 民夜校,幫助村民學習(xi) 致富本領。”財政部駐平江縣泊頭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李驍告訴記者。
去年,泊頭村啟動加義(yi) 鎮汨羅江“十裏畫廊”文化旅遊項目,村集體(ti) 牽頭聯合周邊5個(ge) 村集體(ti) 以資源入股,通過汨羅江竹筏漂流及汨羅江畔沙灘樹林越野車項目,幫助村集體(ti) 經濟增收。
“泊頭村實現了村集體(ti) 經濟年收入20萬(wan) 元,成功逆襲成平江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李驍表示,泊頭村正以紅色旅遊為(wei) 契機,進一步修繕紅十六軍(jun) 駐地舊址、羅納川故居,打造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產(chan) 業(ye) ,讓村集體(ti) 經濟不斷壯大。
金融活水“貸”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湖南宜章縣玉溪鎮創業(ye) 青年陳卯,幾年前與(yu) 人合夥(huo) 創辦公司銷售臍橙。看好市場行情,陳卯想擴大種植規模,但資金短缺。很快,50萬(wan) 元“果農(nong) 貸”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果農(nong) 貸”是宜章縣在原來“扶貧小額信貸”基礎上,創新推出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貸”係列信貸產(chan) 品,還有“湘女貸”“油茶貸”“民宿貸”等,覆蓋麵廣、利率低、額度高、使用方便等特點,同時免抵押、免擔保,主要麵向農(nong) 村地區脫貧人口、農(nong) 戶、專(zhuan) 業(ye) 大戶、小微企業(ye) 等涉農(nong) 經濟主體(ti) 。
這一金融信貸服務產(chan) 品,打出係列組合拳,構築起“資金貸得到、用得好”“資金還得了、發展可持續”的全過程跟蹤“防火牆”,探索了一條金融支持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宜章路徑”。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貸”推向市場後,得到宜章廣大農(nong) 戶認可,貸款客戶數迅速由“個(ge) 數”變成“群數”。截至去年底,宜章縣已累計發放“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貸”11348戶,金額16.65億(yi) 元。
2020年,該縣關(guan) 溪鄉(xiang) 東(dong) 源村村民範仰寬向宜章農(nong) 商行申請了5萬(wan) 元扶貧小額信貸,建起養(yang) 鵝場。如今,鵝場由當初不足500隻發展到了2000隻,他還辦起民宿,買(mai) 了小車,年收入達10萬(wan) 元。
“我是靠小額信貸脫的貧,現在又有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貸款。下一步就是想把民宿擴大、餐飲做好,相信以後的生活會(hui) 越來越好。”範仰寬說。
該縣還創新服務方式,推出網上“一鍵式”放貸服務,實現“授信一步到位、辦貸一次不跑、資金一鍵到位”,有效解決(jue) 了產(chan) 業(ye) 發展的“最後一公裏”問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