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農村快遞物流體係
“郵快合作”是快遞進村的重要方式之一。國家郵政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郵快合作”已在31個(ge) 省(區、市)全麵推開,累計覆蓋23.9萬(wan) 個(ge) 建製村,覆蓋率達48.5%,幫助快遞企業(ye) 代投快件約4億(yi) 件。這不僅(jin) 是郵政發揮“鄉(xiang) 鄉(xiang) 設所、村村通郵”優(you) 勢,代投快遞企業(ye) 快件下鄉(xiang) 進村的具體(ti) 表現,更是有效助力快遞進村的重要舉(ju) 措。
這些年,快遞進村不斷取得新進展。截至2021年底,全國建製村投遞實地打卡率保持在97%以上,西部地區建製村周投遞頻次三次及以上的比例超過98%。可以說,發展農(nong) 村快遞,讓土特產(chan) 走出去,讓消費品走進來,既增加了農(nong) 民收入,又提高了農(nong) 民生活水平,對滿足農(nong) 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需要、釋放農(nong) 村消費潛力具有重要意義(yi) 。
快遞進村入戶步伐加快,離不開農(nong) 村郵政基礎網絡建設。在相關(guan) 部門的共同推進下,郵政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體(ti) 係不斷完善。在縣鄉(xiang) ,加強網絡改造和設施配備,提升物流倉(cang) 儲(chu) 、分撥處理能力。在村內(nei) ,整合各類末端,擴寬服務內(nei) 容。同時,持續推廣“郵快合作”模式,越來越多的快遞借助郵政三級物流體(ti) 係走進鄉(xiang) 村。
農(nong) 村快遞方便了百姓,但進村之後如何穩得住、可持續仍是一大挑戰。我國農(nong) 村村落量大麵廣,布局分散、快遞業(ye) 務量少、物流運營成本高的問題仍然突出,“進村”容易“駐村”難的問題也依然存在。國家郵政局摸底調查顯示,目前,全國3000多個(ge) 抵邊自然村中仍有三分之二尚未實現直接通郵。這些抵邊自然村大多位於(yu) 高寒山地、戈壁沙漠和亞(ya) 熱帶山嶽叢(cong) 林地區,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給直接通郵帶來了很大難度。
要破解快遞進村的難題、補齊農(nong) 村快遞的這些短板,必須持續強化農(nong) 村郵政體(ti) 係作用,在服務能力、供給質量、政策協同等重要環節發力。農(nong) 村快遞不僅(jin) 需要在廣大村莊布局服務網點,助力快遞的通達,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也需更為(wei) 精細化包裝、倉(cang) 儲(chu) 等增值服務。要持續完善鄉(xiang) 村郵政基礎設施,加強鄉(xiang) 村郵路汽車化水平,使之成為(wei) 工業(ye) 品下鄉(xiang) 和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雙向流通的重要渠道。要支持縣級郵件處理中心建設和鄉(xiang) 鎮郵政局所的升級改造,鼓勵快遞、電商等企業(ye) 共同進駐、集約共享。
農(nong) 村快遞發展是係統性工作,涉及產(chan) 業(ye) 多、管理部門多、參與(yu) 市場主體(ti) 多,單純依靠市場作用,很難使農(nong) 村快遞“進得去”又能“可持續”。應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方向,充分發揮已有的優(you) 勢,深入推進“郵快合作”,促進“郵快合作”快遞進村良性發展。進一步完善郵政快遞合作運行模式,銜接服務標準,增強運力人力、提升服務質量,確保代投快件接得住、投得出、效率高、服務好,讓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更多更好地共享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果。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吉蕾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