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淮海戰役30餘名無名烈士合葬立碑

發布時間:2022-04-27 15:1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合肥4月27日電 (劉浩 陶安傑 陳春怡 和鵬飛 王問)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湖溝鎮王洲村,淮海戰役30餘(yu) 名無名烈士合葬墓立碑儀(yi) 式近日舉(ju) 行,當地相關(guan) 部門及普通百姓自發前往現場,憑吊烈士忠魂,緬懷烈士功績,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告慰先烈英靈。

  當日立碑儀(yi) 式現場,莊嚴(yan) 的紀念碑上,“永垂不朽”四個(ge) 鎦金大字似有千鈞重,鮮紅的五角星在晨曦映照下顯得分外耀眼。84歲的退伍老兵於(yu) 敬安熱淚盈眶,顫顫巍巍地走向紀念碑前敬軍(jun) 禮。

  老兵於(yu) 敬安向無名烈士墓敬禮 王問 攝

  “我的願望終於(yu) 實現了,這些英雄不該被遺忘。”於(yu) 敬安說,他從(cong) 1958年退伍回到家鄉(xiang) 後,一直心懷為(wei) 烈士們(men) 築墓立碑的願望。64過去,彈指一揮間,如今夙願成真,這位老兵無比寬慰。

  “淮海戰役時,很多戰士都和我們(men) 住在一起,那時我才10歲,就想和他們(men) 一起去當兵。17歲我就正式參軍(jun) 了。後來,兒(er) 子、孫子也都參了軍(jun) ,我們(men) 一家三代都在部隊接受過教育和鍛煉。”對於(yu) 自己“老兵”的身份,於(yu) 敬安無比自豪。

  於(yu) 敬安回憶,淮海戰役時,解放軍(jun) 戰士們(men) 表現出了極強的紀律意識,住在老百姓家裏,隻想著幫著老百姓幹活,從(cong) 不拿老百姓家裏一針一線。從(cong) 那時起,他就對人民軍(jun) 隊充滿無限崇敬與(yu) 向往。

  老兵於(yu) 敬安講述無名烈士與(yu) 當地村民結下的深厚感情 王問 攝

  1948年11月,華野二縱四師十團參加淮海戰役,30餘(yu) 名重傷(shang) 員被送至湖溝鎮王洲村戰地醫院,因救治無效大多犧牲。部隊找到一片荒地將烈士們(men) 就近安葬,並立了木質的墓牌。於(yu) 敬安說,安葬幾年後,墓牌長期被風吹日曬漸漸找不到了,這一帶就成了無名烈士墓地。

  “這些為(wei) 國家和人民犧牲的人,不能被遺忘,要為(wei) 他們(men) 立碑。”這個(ge) 願望藏在於(yu) 敬安心中幾十年。

  兩(liang) 年前,於(yu) 敬安遇到了湖溝中學教師於(yu) 躍遠。於(yu) 敬安為(wei) 無名烈士立碑的心願觸動了於(yu) 躍遠。經於(yu) 躍遠了解這段曆史後,他也開始為(wei) 無名烈士墓立碑工作四處奔走。

  當地群眾(zhong) 自發向無名烈士墓敬獻鮮花 王問 攝

  如今,心願實現,兩(liang) 人都很高興(xing) 。

  “英烈為(wei) 了我們(men) 的幸福生活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men) 不能讓無名烈士受冷落,更不能讓無名烈士墓被遺忘。我們(men) 要用愛守護,用心傳(chuan) 承。”固鎮縣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局長陳學平介紹,去年以來,該局與(yu) 各鄉(xiang) 鎮政府聯合開展縣域內(nei) 零散烈士墓摸排、維修、遷移活動,目的就是要使每一座烈士墓都得到尊崇、受到禮遇,讓挖掘紅色資源、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的工作更加落地落實、取得長效。(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