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資管行業乘勢而上有序轉型 邁入穩健發展新階段

發布時間:2022-05-10 10:54: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資管行業(ye) 乘勢而上有序轉型

  4年前的4月27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hui) 等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規範金融機構資產(chan) 管理業(ye) 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在資管新規出台後,一方麵,理財市場如期有序完成整改,理財產(chan) 品淨值化水平大幅提升,對實體(ti) 經濟的服務質效顯著增強。另一方麵,自去年底過渡期結束後,資管行業(ye) 的發展仍麵臨(lin) 諸多挑戰,資管行業(ye) 的轉型任務艱巨,未來需要走的道路還很長。

  滿足實體(ti) 經濟需求

  近年來,麵對紛繁複雜的國內(nei) 外經濟金融形勢,資管行業(ye) 比較順利地實現了新舊規章製度下的有效過渡,以其獨特的韌性保持了一定的增長。

  在近日舉(ju) 行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資管峰會(hui) 上,光大銀行行長付萬(wan) 軍(jun) 表示,在監管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包括銀行理財在內(nei) 的我國資產(chan) 管理行業(ye) 持續回歸本源,邁入了穩健發展新階段。光大理財與(yu) 波士頓谘詢聯合發布的《中國資產(chan) 管理市場2021》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資管市場規模達134萬(wan) 億(yi) 元,較2020年末增長11%,創曆史新高。

  從(cong) 整體(ti) 上看,資管行業(ye) 已經走上良性發展軌道。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理事長、原中國銀監會(hui) 主席尚福林表示,目前各項改革目標取得積極進展。一方麵,行業(ye) 自身生態得到明顯改善,監管規則逐步完善,監管套利、市場亂(luan) 象得到有效遏製。理財產(chan) 品淨值化水平大幅提升,達到了93%,以理財公司為(wei) 主、銀行機構為(wei) 輔的理財市場格局正在形成。此外,產(chan) 品投資標的更加多元,養(yang) 老理財、跨境理財、ESG投資等領域創新在提速。

  另一方麵,資管行業(ye) 對實體(ti) 經濟的服務質效顯著增強。隨著資金空轉減少,企業(ye) 融資鏈得以縮短,募集資金更有效地流向實體(ti) 經濟,為(wei) 支持國家重點戰略建設,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yu) 複工複產(chan) 提供金融支撐。截至去年底,理財產(chan) 品通過投資債(zhai) 券、非標準化債(zhai) 權、未上市公司的股權等資產(chan) ,支持實體(ti) 經濟規模約25萬(wan) 億(yi) 元。

  “從(cong) 國內(nei) 市場結構看,我國資管市場規模達134萬(wan) 億(yi) 元,而金融機構總資產(chan) 規模大概是382萬(wan) 億(yi) 元。資管規模和金融機構總資產(chan) 規模比約是35%。下一步,這個(ge) 比例還有進一步增長趨勢。可以說,我國資產(chan) 管理業(ye) 務已經成為(wei) 整個(ge) 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表示,資管行業(ye) 應乘勢而上、主動作為(wei) ,主動發揮好對金融係統間接融資市場助力和補缺功能,從(cong) 而加強對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持。比如,重點投向節能環保、能源創新等領域,把公共資金合理地配置到實體(ti) 經濟的運行中去,從(cong) 而滿足實體(ti) 經濟融資需求。

  尚福林表示,資管行業(ye) 不能脫離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根本目標。一方麵,要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加大對“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全麵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領域和行業(ye) 的投資與(yu) 支持。另一方麵,要繼續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充分發揮匯集中長期資金、靈活配置資產(chan) 、承接居民財富管理資產(chan) 的配置需求。

  理性看待淨值波動

  今年一季度有2000多隻理財產(chan) 品破淨,主要集中在權益類、混合類的理財產(chan) 品,大部分理財產(chan) 品淨值出現回撤,備受投資者關(guan) 注。由於(yu) 國內(nei) 外股、債(zhai) 市場共振調整,理財產(chan) 品正迎來資管新規自去年底過渡期結束後的首次考驗。

  “理財產(chan) 品破淨,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市場化波動。”楊凱生表示,資管機構在這個(ge) 過程中,一方麵要注意做好自身風險防控,另一方麵也要學會(hui) 怎樣把風險理念正確地傳(chuan) 遞給投資者,把投資者的適當性管理作為(wei) 資管業(ye) 務核心環節,準確評估客戶風險偏好和實際風險承受力。

  銀行業(ye) 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總裁成家軍(jun) 表示,從(cong) 業(ye) 內(nei) 統計來看,總體(ti) 波動幅度有限,涉及產(chan) 品數量占比極低。據統計,全市場回撤幅度大於(yu) 5%的理財產(chan) 品隻有300多隻,占回撤產(chan) 品總數2%,占理財市場存續產(chan) 品總數不足1%,市場整體(ti) 表現比較平穩,“銀行理財淨值情況總體(ti) 可控,理財公司要繼續重視做好信息披露,將信息及時、完整、便捷地傳(chuan) 遞給投資者”。

  為(wei) 推動理財公司高質量發展,成家軍(jun) 建議,一方麵在業(ye) 務運行拓展、風險防控方麵,要建立健全與(yu) 母行的風險隔離機製。另一方麵在係統運維、客戶服務、渠道管理方麵,要建立健全與(yu) 母行的規範合作機製。目前監管部門正在抓緊研究製定加強理財公司內(nei) 控機製建設的相關(guan) 規定,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提高內(nei) 控管理水平,健全機製建設,保證理財業(ye) 務合規開展。

  隨著資管新規全麵實施,銀行理財邁入淨值化時代。銀行業(ye) 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ye) 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顯示,截至2021年底,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到2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2.14%。產(chan) 品淨值化轉型非常顯著,淨值型理財產(chan) 品餘(yu) 額26.96萬(wan) 億(yi) 元,占比92.97%,較資管新規發布前增加23.89萬(wan) 億(yi) 元。絕大部分銀行已經如期完成存量整改的任務,保本理財不合規的短期理財產(chan) 品實現了“清零”。

  楊凱生表示,資管行業(ye) 隻有進一步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和加強自身合規文化建設,增強合規經營的內(nei) 生動力,主動加強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方麵的全方位管控,真正看好、管好老百姓的錢袋子,自身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機會(hui) 和動力。

  進一步拓寬投資渠道

  近年來,資管行業(ye) 在整個(ge) 金融市場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隨著利率市場化和資本市場的完善與(yu) 發展,居民對財富管理的需求被進一步激活。市場需求在轉型,資管行業(ye) 能不能適應這樣的轉型?

  中國證監會(hui) 原副主席屠光紹表示,推動資管行業(ye) 高質量發展,要在市場需求、經營模式等方麵做好有序轉型。資管行業(ye) 不是獨立存在的,資管行業(ye) 的發展要滿足市場需求,同時要提高自身的能力,自身要轉型。“市場需求轉型是資管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簡言之,就是是否滿足市場對資管行業(ye) 的需求,滿足得越好,資管行業(ye) 的發展越有基礎,高質量發展越有支撐。”

  具體(ti) 從(cong) 居民財富結構、理財方式主體(ti) 等方麵轉型來看,屠光紹表示,以前分析的是儲(chu) 蓄到非儲(chu) 蓄、實物資產(chan) 到金融資產(chan) 。實物資產(chan) 房地產(chan) 在相當程度上充當或扮演了金融投資的功能。現在房地產(chan) 依然非常重要,但要回到正常狀態。所以居民財富結構就會(hui) 從(cong) 實物資產(chan) 向金融資產(chan) 轉型、由單一配置向多元配置轉型。此外,理財方式主體(ti) 的轉型對資管機構投資人也是重要的動力。個(ge) 人理財隨著市場變化和產(chan) 品的豐(feng) 富,包括金融科技的運用,越來越多的個(ge) 人投資人逐步轉向機構投資人,這樣的轉型對於(yu) 資產(chan) 管理機構而言是巨大的市場需求。

  經營模式轉型是資管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內(nei) 容。屠光紹建議,一是從(cong) 賣方代銷向買(mai) 方投顧轉型。當然包括智能投顧,整體(ti) 來說就是以客戶為(wei) 中心,從(cong) 過去賣方市場轉向買(mai) 方市場,這是滿足市場需求最核心內(nei) 容。二是從(cong) 同質化經營向差異化經營轉型。向差異化轉型涉及政策監管、整個(ge) 資管機構定位,這個(ge) 過程中數字金融會(hui) 為(wei) 行業(ye) 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持。

  展望資管行業(ye) 未來的發展,尚福林表示,在資管新規的規範下,產(chan) 品估值方法、信息披露等都發生了重大調整。下一步,仍然需要進一步拓寬投資渠道,搭建覆蓋全生命周期匹配不同風險偏好的產(chan) 品體(ti) 係,探索發展私募股權基金、資產(chan) 證券化、海外投資、家族信托等產(chan) 品和配置組合。整合商業(ye) 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專(zhuan) 業(ye) 投資機構有利的資源,開發一些跨資產(chan) 品種、跨市場的產(chan) 品,滿足投資者日益凸顯的綜合金融服務需求。

  王寶會(hui)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