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深情的歌謠——讀長詩《媽媽》
繼詩集《母親(qin) 》《獻給母親(qin) 的歌》、長詩《九十歲的媽媽》之後,劉福君又創作了長詩《媽媽》(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他獻給93歲母親(qin) 的一曲深情歌謠。
母親(qin) 是詩歌穿越千年而不竭的情感動力。母親(qin) 主題的書(shu) 寫(xie) ,寫(xie) 出真情不難,但日複一日、一年一年,堅持寫(xie) 一種深情,且與(yu) 自己生活中的行為(wei) 舉(ju) 止相契相生,真正成就一種言行合一的真誠寫(xie) 作,就很難;寫(xie) 出母愛不難,但要呈現出自成天然的詩藝追求,就很難。劉福君的母親(qin) 主題書(shu) 寫(xie) ,簡單而又豐(feng) 厚,有著強烈的自覺追求。
劉福君的詩,沒有華麗(li) 的裝飾,沒有複雜的關(guan) 係,有的隻是一個(ge) 簡簡單單的母與(yu) 子、家庭與(yu) 村莊,以及關(guan) 於(yu) 這種親(qin) 情簡單又真摯的傳(chuan) 達。從(cong) 詩題來看,“媽媽”,這個(ge) 疊字的口語化昵稱,有著更為(wei) 質樸、親(qin) 昵的表達,一片從(cong) 無掩飾的赤子之愛,一種親(qin) 密無間的母子之情,在歲月的更迭和回首中,依然鮮亮與(yu) 活潑。從(cong) 稚子到中年,從(cong) 青蔥到垂暮,久久為(wei) 續,念念不忘。全詩共99節,蘊藏著詩人對母親(qin) 永生的感恩和永恒的祝願,洋溢著熠熠生輝的人間煙火,升騰著拳拳舐犢之情。母愛的芬芳透過字裏行間,讓我們(men) 對家庭幸福生活有了向往與(yu) 堅守。93歲的母親(qin) ,在57歲劉福君的娓娓述說中鮮活可感。詩人是在場的,母親(qin) 是在場的,這是對母親(qin) 的傾(qing) 訴,然而更在這種喁喁私語中,令讀者如沐春風,讀者不知不覺中也成為(wei) 在場者,如與(yu) 老友促膝而談,是那種掏著心窩子的兄弟,聊家人,聊媽媽,聊鄰裏。詩人將母親(qin) 所給予一個(ge) 家的最大庇護與(yu) 慰藉,也一並交付於(yu) 我們(men) 。我們(men) 和劉福君一樣陷入在場與(yu) 回憶的穿插之中,如同看待我們(men) 自己的成長,自己對家和母親(qin) 的愛。
這首長詩有著自然天成的敘事化抒情,如山澗之水順勢而下,情感的波瀾在水花間跳躍。劉福君對於(yu) 媽媽的傾(qing) 訴,既是媽媽的一部生命史,也是自己的一部成長史。這首長詩在現實和回憶的交織中,同時又交替呈現了敘事視角的多樣態,以自然天成的生命發現和頓悟,構成了一種多聲部的張力。
劉福君對母親(qin) 還有著童心未泯的刻畫,讓一個(ge) 高齡老人能夠葆有令人豔羨的童真童趣,葆有內(nei) 心情感的聖潔和美好,“有一天她吃了印度青/咂了咂嘴竟笑個(ge) 不停:這蘋果口味像乳汁,/我都這麽(me) 大歲數了,/又吃上奶水了”。這樣的趣味之筆比比皆是,照見了媽媽天真而清澈的心靈。我們(men) 也仿佛穿透時光,一同見證了母親(qin) 心性的可貴。
《媽媽》中,“山桃花”可謂詩眼,在詩中多次出現,既是情節的動力源,又是情感的助燃劑,尤其是第2節,出現了5次山桃花,奠定了全詩的美感基調,“十五歲那年/她嫁給了比她大六歲的男人/山桃花開了/山桃花謝了/媽媽的春天很短/媽媽和爸爸在山桃花的對麵/搭建茅廬,從(cong) 此/對麵的山崖住著山桃花/山桃花的對麵住著媽媽”。
“桃花”意象自古就被賦予了情感性和精神性的雙重內(nei) 蘊,既承載著春天、女性、愛情、仙隱等情感,又暗合著“感於(yu) 物”的天人合一的追求。劉福君特意強調的不是嬌弱的家桃花,而是經風曆雨的山桃花,明媚中有鈣質,馥鬱中有力量。這裏的“山桃花”意象正是母親(qin) 的化身,“對麵的山崖住著山桃花/山桃花的對麵住著媽媽”,母親(qin) 與(yu) 山桃花彼此互襯,彼此交融,劉福君熔鑄其中的正是春天、女性、愛情,甚至仙隱的美好寓意。
(作者:薛梅,係河北民族師範學院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