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續寫春天的故事丨廣東韶關以科技創新破解瓶頸短板

發布時間:2022-05-12 14:53:00來源: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原標題:廣東(dong) 韶關(guan) 以科技創新破解瓶頸短板——老工業(ye) 城市育出新動能

  “我們(men) 生產(chan) 的高端濺射靶材,已被京東(dong) 方、華星光電、惠科公司等知名液晶顯示麵板公司批量應用,多個(ge) 產(chan) 品率先實現國產(chan) 化量產(chan) 。”廣東(dong) 歐萊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萊新材)副總經理王慧河頗為(wei) 自豪地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說,“今年公司訂單增多,企業(ye) 產(chan) 能滿負荷運轉,經濟效益良好。”

  作為(wei) 高新技術企業(ye) ,歐萊新材先後成立了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廣東(dong) 省高性能靶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dong) 省博士工作站等多個(ge) 研發平台,研發技術團隊中有30多位博士、碩士、本科學曆的專(zhuan) 業(ye) 人才,在靶材研發生產(chan) 方麵已有近20年的技術沉澱。目前,該公司已獲得22個(ge) 發明專(zhuan) 利及100多個(ge) 實用新型專(zhuan) 利。

  歐萊新材科技反哺助力企業(ye) 加速發展,是廣東(dong) 省韶關(guan) 市全力推進高新技術企業(ye) 發展,助推“韶關(guan) 製造”走向“韶關(guan) 創造”的一個(ge) 生動注腳。

  作為(wei) 廣東(dong) 欠發達地區的老工業(ye) 城市韶關(guan) ,近年來業(ye) 已形成源頭創新強勁,主體(ti) 活力迸發的良好科技創新局麵。2021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ye) 認定總量達376家,產(chan) 值首次突破1000億(yi) 元。

  高新技術企業(ye) 是創新驅動的“牛鼻子”,是產(chan) 業(ye) 轉型的主力軍(jun) 。然而,作為(wei) 觀察和評價(jia) 地區創新能力的重要標誌,長期以來,韶關(guan) 科技創新平台建設薄弱、創新主體(ti) 能力整體(ti) 不強、創新機製有待完善等,成為(wei) 困擾韶關(guan) 創新驅動發展的突出問題。

  “2021年,為(wei) 加強創新主體(ti) 培育,推動我市高新技術企業(ye) ‘樹標提質’,我局組織對原《韶關(guan) 市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ye) 扶持辦法》進行了修訂完善。”韶關(guan) 市科技局副局長劉寧告訴記者,對韶關(guan) 外的高新技術企業(ye) ,在有效期內(nei) 完成整體(ti) 遷移落戶韶關(guan) 的,最高給予300萬(wan) 元的分期獎補,並對高新技術企業(ye) 在銀行貸款、申報市級科技計劃項目予以優(you) 先支持。通過科技項目強力引導推動廣大企業(ye) 加快自主創新,激發企業(ye) 技術創新熱情,持續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全麵提升區域科技創新水平。

  同時,韶關(guan) 市科技局通過開展專(zhuan) 家一對一輔導、重點區域培訓以及高新技術企業(ye) 政策宣傳(chuan) 貫徹,完善了企業(ye) 認定基礎材料,全力做好高新技術企業(ye) 培育工作。2021年累計指導了170家企業(ye) ,168家企業(ye) 成功提交申報材料,最終,149家企業(ye) 進入公示並全部通過認定。

  據悉,2021年,韶關(guan) 通過廣東(dong) 省科技創新戰略資金“大專(zhuan) 項+任務清單”支持29個(ge) 項目3100萬(wan) 元,為(wei) 企業(ye) 創新發展引出“活水”。

  科技創新平台是新經濟新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載體(ti) ,欠發達地區最缺的就是平台。針對創新平台少、研發創新力量薄弱等製約企業(ye) 發展的短板,近年來,韶關(guan) 聚焦“產(chan) 學研用”,以需求為(wei) 導向,結合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主動對接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推動大院大所、知名高校、科學家團隊、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等高端創新資源來韶設立新型研發機構或分中心,積極打造產(chan) 學研用合作平台。

  同時,韶關(guan) 大力開展孵化育成體(ti) 係提質增效行動,積極融入“雙區”創新創業(ye) 網絡,探索建設“離岸孵化器”,構建“眾(zhong) 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專(zhuan) 業(ye) 園區”完整孵化鏈條,推動形成“雙區”研發、韶關(guan) 轉化的新格局,吸引、培育更多優(you) 質科創項目和人才團隊落戶韶關(guan) 。截至2021年底,韶關(guan) 擁有國家級孵化器1個(ge) 、省級孵化器4個(ge) 、省級眾(zhong) 創空間5個(ge) 、市級孵化器3個(ge) 、市級眾(zhong) 創空間4個(ge)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建軍(jun) )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