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戰疫錄)專訪上海一居民區書記:堅持!背後6000多居民等著我們
中新網上海5月16日電 (張踐)葉菊麗(li) 是上海鬆江區永豐(feng) 街道玉榮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自小區因疫情封控以來帶領居委會(hui) 工作人員奮戰了50多個(ge) 日夜,守護著小區居民。
5月15日,中新網記者來到該小區專(zhuan) 訪了葉菊麗(li) ,此時的她正在與(yu) 工作人員溝通當天的工作安排。談及封控之初,葉菊麗(li) 坦言,麵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有點措手不及,特別是接到上級通知要求居民不出小區、居委會(hui) 工作人員不得回家的時候,大家的內(nei) 心都有焦慮。
“我們(men) 小區有兩(liang) 千多戶,管理人數也將近在6000多人,因為(wei) 第一次麵對這樣的情況,我們(men) 居委會(hui) 人手也不足,也就7個(ge) 人。要麵對6000多人的需求,大家要住在單位,又不能回家,可能內(nei) 心也是非常焦慮的。”
當時小區第一次核酸采樣時,除了居委會(hui) 7名工作人員外,誌願者人數也不足,導致采樣時間特別長。一方麵居委會(hui) 工作人員都想服務好小區居民,另一方麵卻遭遇人手不足的窘境,而在彼時,緊急招募誌願者刻不容緩。
“我們(men) 就在小區裏麵招募誌願者,然後確實也得到了很多小區居民的響應。包括後來區裏麵也是把各類黨(dang) 員,還有是一些居家辦公的幹部,都讓他們(men) 到社區來報道,來參與(yu) 我們(men) 的社區工作,做我們(men) 的誌願者。這樣我們(men) 誌願者的隊伍也是越來越壯大。從(cong) 最初的幾十個(ge) 人到現在的有三四百個(ge) 人。”葉菊麗(li) 說。
誌願者隊伍的不斷壯大,每次全員核酸采樣效率大大提高。葉菊麗(li) 表示,隨著封控時間的增加,居民物資短缺、就醫買(mai) 藥等問題開始逐漸凸顯,居委會(hui) 電話成倍增長,居民打電話一直是在通話中,導致一部分居民情緒開始煩躁。“我們(men) 的電話真的是來不及接的,有很多居民反映,說你們(men) 的電話怎麽(me) 永遠打不進,我們(men) 有時候沒辦法,就把自己的手機公開,讓居民打自己的手機,有時候一個(ge) 晚上接幾個(ge) 電話,整個(ge) 晚上就別想睡覺了。那我們(men) 還是會(hui) 耐心聽一下居民的訴求,幫他們(men) 想辦法,解決(jue) 問題,居民封控這麽(me) 長時間有情緒,我們(men) 也非常理解。”葉菊麗(li) 坦言,居民足不出戶期間,誌願者團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各點位組長帶領誌願者衝(chong) 鋒在抗疫第一線,湧現出一批夫妻檔、母子檔、父女檔以及一家三口齊上陣的感人場景。
“特別是一些掃樓組的誌願者,非常辛苦,穿著‘大白’,有幾天我記得氣溫特別高,都三十幾度,我們(men) 小區有二十幾棟樓是沒有電梯的。他們(men) 要從(cong) 一樓到六樓一戶一戶去敲門,一戶戶去爬樓梯,每次下來衣服都是濕透的。我記得有一次下大雨,我們(men) 機動組的成員都沒有退縮,穿著雨披,然後去幫居民。那個(ge) 時候我們(men) 還是處於(yu) 封控區,我們(men) 的物資是要送到居民樓道裏麵的。我記得那天有好多人,有人還摔了一跤,然後手機淋雨了,都壞了,但是大家都沒有抱怨,還是非常認真負責地把自己的這個(ge) 物資配送的工作任勞任怨地完成。”除此之外,誌願者團隊中一個(ge) 個(ge) “00後”大學生加入了進來,他們(men) 日夜堅守,哪裏需要就往哪裏去。來自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沈宇龍幫助公寓樓有需要的住戶送一個(ge) 多月免費餐;江南大學的江奇慧報名加入掃樓組,一到六樓徒步上下積極奉獻,凸顯了當代大學生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葉菊麗(li) 介紹:“正是有了他們(men) 的努力,所以我們(men) 的小區才從(cong) 封控區、管控區到現在的防範區。我們(men) 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也是一路向好,在這裏呢我也代表居民區黨(dang) 總支向參與(yu) 這次疫情防控工作的誌願者們(men) 道一聲感謝。同時我也希望在這個(ge) 時候,大家也不能鬆懈。我們(men) 的疫情防控還沒有到最終勝利的階段,大家要繼續繃緊這根弦,我們(men) 繼續管好小區的出入口,也希望有大家的共同努力,疫情早日結束。”
談及居委會(hui) 工作人員這麽(me) 多天的工作情況,葉菊麗(li) 有些哽咽,她表示,50多天來大家吃住都在居委會(hui) ,辦公室的沙發上、躺椅上,甚至會(hui) 議桌上躺下就睡。每次核酸采樣期間淩晨一點左右睡,五點多再起。社工黃超多次幫助陽性病人采買(mai) 物資並送到家中,從(cong) 未退縮;社工張翠霞想盡一切辦法為(wei) 小區406名慢性病、特殊病患者配、送藥;還有的社工家裏兩(liang) 、三歲的孩子快兩(liang) 個(ge) 月沒見到媽媽。“那我覺得這個(ge) 時候再難再苦,我們(men) 也必須要咬牙堅持,有時候真的覺得你退縮,我這麽(me) 多居民怎麽(me) 辦呢。我知道我們(men) 的小夥(huo) 伴都非常的不容易,大家都很辛苦。但是我想跟他們(men) 說,既然我們(men) 選擇了這份社區工作,我們(men) 必須要堅持,因為(wei) 我們(men) 背後有六千多居民等著我們(men)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