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用“上海的聲音”溫暖守“滬”

發布時間:2022-05-16 14:23: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疫情封控之下,來自各行各業(ye) 的誌願者們(men) 在抗疫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來自文藝領域的誌願者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參與(yu) 屬地社區誌願工作,分發物資、抗原試劑,幫助鄰居們(men) 送快遞……每當結束一天的誌願者工作,大家紛紛在誌願者微信群裏分享工作經驗,相互鼓勵和關(guan) 心。

  守“滬”有我90後誌願者“夫妻檔”上陣

  居住在上海市徐匯區天平街道的錢瑩、施佳傑這對90後“夫妻檔”是疫情期間天平街道的社區誌願者,二人也都是上海滬劇院的滬劇演員。穿上“大白”服裝,錢瑩操作核酸檢測PDA掌上電腦,施佳傑則負責維持秩序,這一站便是五個(ge) 小時。

  施佳傑說,“第一次穿防護服,悶熱不透氣再加上視覺上的局限性讓我真切感受到醫護工作者的辛苦和不容易。”二人雖然身為(wei) 國家二級演員,在初次體(ti) 驗誌願者工作時卻感覺到並不容易,錢瑩告訴記者,“使用PDA不僅(jin) 僅(jin) 是‘按住掃碼’這麽(me) 簡單,變換的光線亮度和時有的陰雨天氣會(hui) 大大影響效率,每次看到後麵有這麽(me) 多人在等,心裏非常著急。”

  上海滬劇院院址為(wei) 汾陽路150號,位於(yu) 上海市徐匯區天平街道的衡複風貌區,這個(ge) 區域有著極具上海特色的老弄堂、老建築,但個(ge) 別小區沒有適合做核酸檢測的公共空間。曾兩(liang) 次作為(wei) 街道疫苗接種點的上海滬劇院積極對接天平街道,為(wei) 屬地居民提供核酸檢測場所。

  在得知劇院院址的核酸檢測點需要誌願者的消息後,劇院群裏被“可以馬上到崗!”的消息刷屏。誌願者團隊在不到一天內(nei) 集結完成,他們(men) 中有臨(lin) 近退休的老職工,也有樂(le) 於(yu) 奉獻的青年演員,大家換上了“大白”“小藍”服裝,協助工作人員做好物料準備、檢測掃碼工作。青年演員還發揮特長,用滬語播報檢測流程,為(wei) 居民耐心解答核酸登記問題。錢瑩表示,“戰‘疫’是一麵鏡子,照見了尋常日子裏不易看到的忠誠和擔當。在防疫一線學習(xi) 到更多知識、收獲更多經驗、感受更多冷暖,更加體(ti) 會(hui) 到防疫一線工作人員們(men) 的艱辛和不易。堅持就是勝利,讓我們(men) 肩並肩在愛中同行,重逢於(yu) 抗疫之戰取得勝利的上海!”

  黨(dang) 員帶頭“藝”起前行 共渡抗疫難關(guan)

  清晨六點居委會(hui) 報道、280戶人家逐一上門通知、一上午鮮有歇腳的機會(hui) ……這是上海滬劇院演奏團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洪立勇、上海滬劇院副院長姚慧在核酸檢測日的工作日常。自四月初以來,洪立勇的誌願者生涯已經一月有餘(yu) 。在核酸檢測現場,他不僅(jin) 要提醒居民們(men) 排隊時保持好秩序,還要在采樣結束後傳(chuan) 遞整個(ge) 小區的樣本。近1500份樣本,洪立勇要分好幾次拿,東(dong) 西雖然不沉,但他都格外小心。姚慧也是小區中的第一批誌願者,一開始誌願者隻有寥寥十餘(yu) 位,現在則有近200位。

  “我是支部書(shu) 記,必須先上,起個(ge) 領頭作用。”洪立勇說,“我們(men) 都在期盼一個(ge) 充滿人間煙火的上海能盡早回歸。我似乎已感受到人與(yu) 人之間的關(guan) 係正在升溫,2022年的春天無疑是一段相當值得回味的記憶。”

  目前,上海滬劇院參加誌願者服務的56人,總服務時長已超2700小時。另外,上海滬劇院還在疫情期間利用新媒體(ti) 平台直播、展播滬劇經典劇目,在雲(yun) 端為(wei) 喜愛滬劇的戲迷朋友送上精彩的文化大餐。(總台記者 劉瀟凡 編輯 陳永潔)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