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尋味中華】柳州螺螄粉:吃否吃否,應是湯鮮筍臭

發布時間:2022-05-17 14: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尋味中華)柳州螺螄粉:吃否吃否,應是湯鮮筍臭

  中新社柳州5月17日電 題:柳州螺螄粉:吃否吃否,應是湯鮮筍臭

  作者 林馨

  老撾留學生彭萍仍記得首次品嚐螺螄粉時,嚇得“落荒而逃”。“當時隻記得螺螄粉非常‘臭’,嗦完頭發、衣服上都是一股難以描述的‘臭’味。”

  但她沒想到的是,日後自己竟深深迷上了這股“臭”。“雖然聞著臭,卻越吃越好吃,現在我一周要吃三四次螺螄粉。”彭萍說。

  在廣西五花八門的米粉中,柳州螺螄粉可謂“臭名遠揚”。

  走在柳州街頭,一股特有的“酸臭”味從(cong) 星羅棋布的螺螄粉店中傳(chuan) 出,不少網絡主播遠道而來直播嗦粉,成為(wei) 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廣西人素愛嗦粉,而“螺螄+粉”的組合,與(yu) 柳州地貌密不可分。穿城而過的柳江蘊藏著大量石螺,不同於(yu) 普通田螺,石螺肉小巧,口感脆嫩,入味緊湊。據考古發現,早在約2萬(wan) 年前,居住在柳州白蓮洞的“柳江人”就開始捕撈螺類食用,現在白蓮洞遺址內(nei) 還留有原始人“火燒石螺”的遺跡。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柳州夜市逐步繁榮,不少食客在吃米粉時要求加入鮮辣螺螄湯。久而久之,柳州螺螄粉就此誕生。

  “自我有記憶起,基本上走過柳州市每一條街頭小巷,都能聞到螺螄粉特有的味道。”1979年,何濤的父母趕“時髦”,在路邊開起螺螄粉攤。如今,嗦著螺螄粉長大的何濤,成為(wei) 柳州螺螄粉製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還將螺螄粉店鋪開到中國各地。

  “傳(chuan) 統柳州螺螄粉用螺螄、豬骨、雞架熬湯數小時,以米粉為(wei) 主食,加入特定配料製作而成。”何濤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麻利地將酸筍、蔥花、花生、木耳等配菜放入碗中,再澆上一勺濃鬱鮮爽的靈魂湯底,一碗“又香又臭”的螺螄粉便端到食客麵前。

  螺螄粉的“臭”源於(yu) 其“點睛之筆”,酸筍。

  醃製酸筍要用到“祖傳(chuan) 絕招”。據何濤介紹,首先要挖一個(ge) 9米深的地窖,用山泉水讓竹筍自然發酵數月,醃製後放上紅油炒製。如此秘製的酸筍,讓螺螄粉聞起來很臭、吃起來很香。

  “每個(ge) 人都在追尋記憶裏的味道,因此在做產(chan) 品創新跟研發時,不能忘記螺螄粉本身的味道。”目前何濤在中國各地開有數十家螺螄粉店鋪,每家店都會(hui) 配一個(ge) 300斤的湯桶,用於(yu) 現熬螺螄湯,以保證螺螄粉的原汁原味。

  “我兒(er) 子帶同學到店裏吃粉,會(hui) 比誰的辣椒放得多,很刺激,吃完又特別快樂(le) 。而對於(yu) 外地人來講,可能吃一碗螺螄粉本身就是一種挑戰。”在何濤看來,火辣酸臭的螺螄粉也蘊含著柳州人敢闖敢拚的勇氣與(yu) 激情。

  2014年,方便流通、速食的袋裝螺螄粉問世,開始“飛”往中國各地,甚至東(dong) 南亞(ya) 、美國、歐洲等地。2021年,柳州螺螄粉全產(chan) 業(ye) 鏈銷售收入逾500億(yi) 元(人民幣,下同),全年出口額約5256萬(wan) 元。

  談及螺螄粉從(cong) 路邊攤“走紅”為(wei) 百億(yi) 產(chan) 業(ye) ,何濤說“秘方”有兩(liang) 個(ge) :守住靈魂和不斷創新。

  如今,柳州螺螄粉原、配料種養(yang) 、采購、加工等全產(chan) 業(ye) 鏈地方標準陸續發布,用標準化守住柳州味道與(yu) 質量。與(yu) 此同時,創新配方亦在不斷研製中,為(wei) 海內(nei) 外嗦粉人提供多一重體(ti) 驗。(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