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父母學曆越高越期盼家庭教育指導,反常嗎?

發布時間:2022-05-18 14:4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父母學曆越高越期盼家庭教育指導,反常嗎?

  5月9日至15日是家庭教育促進法施行後的全國首個(ge) 家庭教育宣傳(chuan) 周。近日,寧波市婦聯出爐《寧波家長素養(yang) 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調查顯示,78.72%的父母認為(wei) 家庭教育指導非常重要,69.52%的家長認為(wei) 家庭教育指導的大眾(zhong) 化迫在眉睫。

  “養(yang) 不教,父之過”。父母對子女教育承擔責任是天經地義(yi) 的。但是,做父母的教育孩子,從(cong) 來不是有意願就夠了,還需要能力和技巧。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多家長意識到,沒有人生來就會(hui) 當父母。2021年,中青報社會(hui) 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57.0%的受訪家長感覺平時在家庭教育上的困惑比較多,23.7%的受訪家長感覺非常多,合計80.7%。看來,對家庭教育的重視以及在家庭教育指導方麵的迫切需求,是一個(ge) 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針對城鄉(xiang) 區域、年齡和學曆3個(ge) 因素進一步分析發現,城市家長比農(nong) 村家長對家庭教育指導的認知程度和需求程度更高;相比於(yu) 年長的家長,年輕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性和迫切性的程度更高;高學曆父母對家庭教育指導的需求表現得更為(wei) 迫切。

  按常理分析,城市家長和高學曆父母應該更懂教育,何以對家庭教育指導的需求程度反而更高呢?“反常”背後,其實折射了對教育複雜性的認知差異——正因為(wei) 更懂教育,所以更知道不能隨隨便便教育孩子。

  教育具有極強的公共性,但因為(wei) 人人都可以談教育,衝(chong) 淡了其專(zhuan) 業(ye) 性,甚至讓不少人產(chan) 生了“不過如此”的錯覺。隨著教育進入“精細化”的時代,父母就會(hui) 遭遇諸多“新問題”。

  因為(wei) 大部分父母都沒有接受過科學的育兒(er) 知識培訓,所以經常容易“犯錯”,其家庭教育方法常常存在認知與(yu) 行為(wei) 偏差。比如,父母認為(wei)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耐心、溝通、以身作則、榜樣作用等,但現實生活中家長並不一定具有這些行動能力。尤其是麵對處於(yu) 青春期的孩子,說輕了怕不管用,說重了怕傷(shang) 自尊,尺度特別不好拿捏,讓家長感覺如履薄冰。一句“想愛,但不知道怎麽(me) 愛”,道盡了家長的無奈與(yu) 辛酸。

  因此,盡管家長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但對家庭教育的困惑反而更多了,時常感覺心有餘(yu) 而力不足。如何遵循未成年人成長規律和科學育兒(er) 之道,將家長對家庭教育的主觀認知轉化為(wei) 行動力,需要科學的實操指導。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家庭教育指導不能代替家長本身發揮的作用,其主要是基於(yu) 共性層麵的指導,能不能對症下藥,還需要結合家庭具體(ti) 情況、孩子的特點開展。與(yu) 此同時,要防止某些“無知者無畏”的培訓機構趁虛而入,既造成教育支出的新負擔,更極易誤導“病急亂(luan) 投醫”的家長。

  《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提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確定家庭教育指導機構,中小學校、幼兒(er) 園應當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工作計劃。一言以蔽之,充分發揮政府以及學校的指導作用,提供高質量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家長的焦慮才能逐步化解。

  胡欣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