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廣東多措並舉擴內需、穩外貿 做實做強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

發布時間:2022-05-18 14:45:00來源: 廣州日報

  廣東(dong) 多措並舉(ju) 擴內(nei) 需、穩外貿 做實做強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

  暢通“雙循環” 激活新動能

  不久前,第131屆廣交會(hui) 在雲(yun) 端圓滿落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新“成績單”——官網累計訪客數1009萬(wan) 人,訪問量3390萬(wan) 次,共有2.55萬(wan) 家參展企業(ye) 再次搭乘“雲(yun) 快車”……五次“上雲(yun) ”的廣交會(hui) ,已經實現“係統更穩定,功能更完善,對接更高效,服務更到位”的目標,吸引越來越多企業(ye) 將優(you) 質產(chan) 品帶到這個(ge) 平台,向海內(nei) 外客商展示。

  這是廣東(dong) 通盤謀劃全省貿易高質量發展工作,全麵部署推進貿易強省建設的縮影之一。當前,廣東(dong)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夯實科技“硬基礎”、借力碳中和“加速度”,堅定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為(wei) 全國經濟大省、外貿大省、開放大省,廣東(dong) 多措並舉(ju) 擴內(nei) 需、穩外貿,打通製約經濟循環的關(guan) 鍵堵點,提升鏈接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功能,加快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許曉芳、林曉麗(li) 、方晴

  廣東(dong) 省外貿進出口從(cong) 2016年的6.3萬(wan) 億(yi) 元相繼邁上7萬(wan) 億(yi) 元、8萬(wan) 億(yi) 元大台階,實際使用外資從(cong) 1300億(yi) 元突破到1800億(yi) 元,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從(cong) 3.5萬(wan) 億(yi) 元躍升上4萬(wan) 億(yi) 元台階。

  2021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量超過6萬(wan) 家,16家企業(ye) 上榜2021年世界500強,215家科技型企業(ye) 入選2020年度中國創新能力千強企業(ye) ,全省孵化器、眾(zhong) 創空間等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廣東(dong) 圍繞20個(ge) 戰略性產(chan) 業(ye) 集群,構建產(chan) 業(ye) 數據圖譜,大力推動內(nei) 外資上下遊配套和協同發展。年到資1億(yi) 美元以上外資大項目五年累計218個(ge) 。

  作為(wei) 全國首批7個(ge)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之一,至2021年末,廣東(dong) 碳市場的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和金額分別為(wei) 1.997億(yi) 噸、46.1億(yi) 元,穩居全國各區域碳市場首位。

  數字化:借“新形式新動能”暢通經濟循環

  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全球化遭遇逆流,供應鏈韌性也迎來考驗。麵對國內(nei) 外形勢變化,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至關(guan) 重要。

  作為(wei) “中國第一展”,廣交會(hui) 近年來的轉型舉(ju) 措正是廣東(dong) 暢通經濟循環,紮實推動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縮影。

  數字化轉型,是緊跟貿易發展潮流的關(guan) 鍵一招。“第127屆廣交會(hui) 轉為(wei) 線上舉(ju) 辦時,我就將這幾個(ge) 房間都打造成直播間,以前從(cong) 來不看直播的我們(men) 也從(cong) 零開始積極學習(xi) ,從(cong) 直播外行人轉型為(wei) 行家裏手。”在廣州輕工集團紡織公司旗下紡織服裝外貿業(ye) 務相關(guan) 負責人張菁看來,廣交會(hui) 的數字化轉型也推動企業(ye) 升級調整適應發展新方向。這種“上雲(yun) ”的新趨勢,不僅(jin) 能夠讓外商遠隔重洋便能了解中國產(chan) 品,更方便國內(nei) 采購商及時把握產(chan) 品潮流,全球客商足不出戶就能“買(mai) 全球、賣全球”。

  推動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是暢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一環。中國國內(nei) 市場需求的加快釋放,為(wei) 電子家電、輕工等出口行業(ye) 提供了內(nei) 銷市場。從(cong) 消費升級看,廣東(dong) 部分外貿企業(ye) 正從(cong) 傳(chuan) 統批量生產(chan) 轉向個(ge) 性化定製,可以更好滿足國內(nei) 消費升級需求。

  出口轉內(nei) 銷成了很多廣東(dong) 外貿企業(ye) 的新選擇。廣交會(hui) 在推動雙循環方麵的努力為(wei) 這一“老話題”帶來“新注解”。在第128屆廣交會(hu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內(nei) 貿外貿齊驅動——廣交會(hui) 雙循環促進活動”上,廣東(dong) 省商務廳現場發布廣東(dong) 省關(guan) 於(yu) 支持企業(ye) 出口轉內(nei) 銷的13條措施。

  出於(yu) 對推動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的考慮,2021年9月,曆經65年成長的廣交會(hui) 首次對境內(nei) 采購商全麵開放。打造了匹配對應高變通率、高靈活性的柔性生產(chan) 型供應鏈的廣州本土企業(ye) 名創優(you) 品,看到了廣交會(hui) 的廣闊空間,表示“廣交會(hui) 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是新時代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名創優(you) 品發現挖掘優(you) 質供應商的重要渠道”。

  壯大外貿發展新動能,是推動雙循環持續發展的創新一步。廣交會(hui) 之外,近年來,廣東(dong) 積極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不斷培育壯大外貿發展新動能,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從(cong) 2016年的228億(yi) 元躍升至2021年3310億(yi) 元,年均增長92.1%;市場采購出口從(cong) 2017年的815億(yi) 元躍升至2021年的3159億(yi) 元,年均增長40.3%。

  據廣東(dong) 省商務廳廳長張勁鬆介紹,廣東(dong) 先後出台支持跨境電商、市場采購、離岸貿易、國際分撥等外貿新業(ye) 態發展係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一套有力支撐廣東(dong) 外貿新業(ye) 態強勁發展的政策體(ti) 係。

  動力源:憑“硬核科創實力”提升競爭(zheng) 優(you) 勢

  3月12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通告,批準南京諾唯讚、北京金沃夫、深圳華大因源、廣州萬(wan) 孚生物、北京華科泰生物的新冠抗原產(chan) 品自測應用申請變更。5款獲批上市的新冠抗原自測產(chan) 品中,2款來自廣東(dong) 。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萬(wan) 孚生物第一時間成立科研攻關(guan) 小組,第一時間完成新型冠狀病毒係列檢測試劑新品的研發。其中,抗體(ti) 檢測試劑盒(膠體(ti) 金法)和抗原檢測試劑盒(膠體(ti) 金法)均是我國首次獲批的新冠快速檢測產(chan) 品。”萬(wan) 孚生物高級副總裁康可人介紹道。

  科技是抗疫的底氣。從(cong) 2019年到2021年,萬(wan) 孚生物高強度研發投入從(cong) 1.9億(yi) 元躍升到4.59億(yi) 元,研發出多種快速精準、簡便易用的檢測產(chan) 品,提供“核酸PCR+抗原+抗體(ti) ”三位一體(ti) 的新冠檢測產(chan) 品與(yu) 解決(jue) 方案。

  實力是暢通“雙循環”的基礎。早在去年,萬(wan) 孚生物便“叩開”多國新冠自測試劑市場大門——相繼取得德國、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盧森堡、奧地利等國認證,並於(yu) 去年6月取得歐盟CE認證。作為(wei) 國內(nei) 產(chan) 能最大的新冠抗原試劑生產(chan) 企業(ye) 之一,它的新冠係列檢測試劑如今銷售覆蓋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技術研究與(yu) 產(chan) 品研發是廣東(dong) 省疫情科研攻關(guan) 的重點方向之一。廣東(dong) 多點布局研發核酸檢測產(chan) 品,累計19個(ge) 檢測試劑取得國家醫療器械注冊(ce) 證,數量居全國首位。

  企業(ye)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強是廣東(dong) 區域創新能力的最大特色和最大優(you) 勢。邁入“十四五”,廣東(dong) 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持續推進高新技術企業(ye) 樹標提質,培育一批創新標杆企業(ye) ;培育一批掌握顛覆性技術、擁有爆發成長潛質的未來型企業(ye) ;通過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推進規上企業(ye) 建設研發機構、支持龍頭企業(ye) 帶動產(chan) 業(ye) 鏈融通創新等,形成廣東(dong) 企業(ye) “千軍(jun) 萬(wan) 馬齊創新”的局麵。

  企業(ye) 得以成為(wei) 創新主體(ti) ,敢闖“無人區”、敢啃“硬骨頭”,離不開創新大環境的滋養(yang) :廣東(dong) 建立了省級科技信貸風險準備金池,聯合14個(ge) 地市建立了16個(ge) 省市聯動資金池,撬動銀行機構為(wei) 6848家科技企業(ye) 提供授信532.37億(yi) 元,助推科技型中小微企業(ye) 升級蝶變。

  2021年,廣東(dong) 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蟬聯第一,實現全國“五連冠”;全省研發經費支出超3800億(yi) 元,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3.14%;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PCT國際專(zhuan) 利申請量等指標均居全國首位;在粵外國人才約占全國1/5,全省研發人員超110萬(wan) 人;“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蟬聯全球第二位。

  加速度:以“碳達峰碳中和”牽引轉型升級

  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雙碳”工作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順應技術進步趨勢、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雙循環新發展戰略,需要綠色轉型、可持續發展。

  4月21日,廣州城投、廣州交投、南方電網、廣汽埃安等合作夥(huo) 伴舉(ju) 行“全球首個(ge) 超充之都(廣州)啟動暨埃安超級充換電中心落成”活動。按照規劃,2025年將有1000座超級充換電中心在廣州建成,實現1.5km半徑覆蓋,找站時間減少到5分鍾以內(nei) 。這意味著,廣州將迎來新能源車充電網絡的大規模建設,並率先成為(wei) 全球首個(ge) 超充之都,廣州的純電動車用戶出行體(ti) 驗也進一步優(you) 化。

  生產(chan) 供應方麵,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廣東(dong) 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同比增長189.6%,產(chan) 量占全國比重16.2%。廣州新能源汽車實現產(chan) 值與(yu) 產(chan) 量同比均增長1.4倍。

  新能源汽車在廣東(dong) 的快速成長,是廣東(dong) 綠色經濟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廣東(dong) 大力推進綠色製造、清潔生產(chan) ,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在實現“雙碳”目標上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廣東(dong) 省碳排放強度位居全國第二低,僅(jin) 次於(yu) 北京。從(cong) 2010年到2020年,廣東(dong) 省超額完成碳排放強度目標,累計下降超44%。

  3月30日,世界經濟論壇(WEF)宣布,有13家新工廠加入其全球燈塔網絡,廣東(dong) 企業(ye) 美的兩(liang) 家工廠雙雙入選。美的對“燈塔工廠”未來部署的發展方向是綠色工廠,譬如將綠色元素融入智能製造體(ti) 係中,未來建設成為(wei) 綠色透明的智慧工廠以及圍繞土地的集約化、原料的無害化、生產(chan) 的潔淨化,廢物的資源化、能源的低碳化等5個(ge) 方麵打造綠色智能工廠。相關(guan) 人士表示,美的正以“燈塔工廠”和“燈塔網絡”為(wei) 基礎,輸出美的打造燈塔工廠的經驗,更好地賦能產(chan) 業(ye) 、共建生態,助力中國製造業(ye) 整體(ti) 轉型升級,為(wei) 中國乃至全球的“碳達峰、碳中和”做出貢獻。

  在粵港澳大灣區這一綠色發展的“試驗場”上,廣東(dong) 綠色金融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備受矚目的廣州期貨交易所,正穩妥推進碳排放權、電力、新能源金屬等綠色發展類期貨產(chan) 品研究上市工作。在業(ye) 內(nei) 看來,中國有潛力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碳衍生品市場,碳期貨市場未來可期。

  廣州實踐

  一個(ge) 壓縮機輕型化背後的科技升級之路

  在第131屆廣交會(hui) 上,廣州工控“雲(yun) 上”直播間吸引不少采購商谘詢。其中,體(ti) 積更小的微型變頻冰箱壓縮機成為(wei) 該企業(ye) 在本次展會(hui) 的亮點,受到不少國內(nei) 外客商的追捧。

  與(yu) 市場同類產(chan) 品對比,這款萬(wan) 寶微型變頻冰箱壓縮機體(ti) 積減小26%以上,整機重量僅(jin) 為(wei) 3公斤左右。壓縮機體(ti) 積的減小,對廠商來說意味著更低的成本,對用戶來說意味著冰箱擁有更大的空間。“從(cong) 6公斤到3公斤,背後是企業(ye) 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不斷突破技術難點。”萬(wan) 寶壓縮機技術中心主任陸海江告訴記者,為(wei) 了攻克小型化技術難題,技術團隊經過兩(liang) 年半的持續改進,該產(chan) 品才終於(yu) 獲得量產(chan) 。

  除了產(chan) 品技術不斷創新突破,這家企業(ye) 在生產(chan) 過程也不斷實現智能化、綠色化。一排排智能化生產(chan) 線正在快速運轉,大量的智能運輸AGV小車來回穿梭,生產(chan) 線上的智能機械臂正揮舞著進行焊接、搬運、插拔等精細工作……這是萬(wan) 寶壓縮機從(cong) 化生產(chan) 基地在進行最後的調試。據介紹,這是目前行業(ye) 內(nei) 最先進的智能工廠之一,6月底將正式投產(chan) 。偌大的廠區,記者看到都是忙碌的全自動機械設備在工作,零星的技術管理人員在巡視設備。

  “從(cong) 化生產(chan) 基地通過引入智能化裝備,先進的物流係統與(yu) 信息化係統,實現數字化智能工廠。”萬(wan) 寶壓縮機常務副總經理鄧承武介紹,科技賦能之下,人均生產(chan) 效率提升約60%,五秒時間就生產(chan) 出一台製冷壓縮機,比傳(chuan) 統生產(chan) 過程壓縮時長20%。

  這不僅(jin) 是一個(ge) 智能工廠,還是一個(ge) 綠色工廠。據介紹,在該智能工廠裏,能耗大幅下降,用電可以節約20%,連工業(ye) 廢水經過過濾係統的處理,都能變成生活用水,滿足工廠內(nei) 清潔、消防等各種用途。

  這家企業(ye) 從(cong) 產(chan) 品到工廠的技術創新升級,是廣州製造業(ye) 的一個(ge) 縮影。在“互聯、數據、共享、平台、綠色”為(wei) 特征的新工業(ye) 時代,“數智化”成為(wei) 廣州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ye) 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命題,以減碳和綠色轉型為(wei) 目標的製造業(ye) 風口已悄然來臨(lin) 。通過打造先進製造技術生態,從(cong) “生產(chan) 製造”邁向“智能製造”,推進行業(ye) 整體(ti) 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技術創新是發展的根本路徑,我們(men) 將以技術創新為(wei) 突破口,以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作為(wei) 重點發展方向,加快融入雙循環發展新戰略,助力雙碳目標實現。”鄧承武表示。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