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 水潤千頃田 糧香飄萬家
河南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
水潤千頃田 糧香飄萬(wan) 家(深閱讀·關(guan) 注耕地保護與(yu) 利用)
核心閱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統籌規劃、同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與(y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各地要加大中低產(chan) 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級。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作為(wei) 全國糧食主產(chan) 區,河南加快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更新農(nong) 田水利,推廣精準灌溉,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加快發展農(nong) 業(ye) 規模化、集約化生產(chan) ,確保糧食的穩產(chan) 、增產(chan) 、高產(chan) 。
智能灌溉 澆地更節水
在河南省太康縣五裏口鄉(xiang) 王寺安村,一大早,村民崔戰場就來到自家麥田裏。把地裏的噴霧澆灌帶和地頭的出水口一個(ge) 個(ge) 接好後,崔戰場用遙控器對著200米外的機井房輕輕按了一下,清澈的水流從(cong) 機井裏汩汩流出,順著地埋管流向各個(ge) 澆灌帶,水霧均勻地噴灑在麥苗上。“遙控一按就能澆地,擱以前都不敢想。”坐在地頭,看著眼前的灌溉設備,崔戰場很滿意。
2017年,崔戰場在村裏流轉了700畝(mu) 耕地,種植小麥等農(nong) 作物。“那幾年,地裏機井少,澆地多的時候還得排隊,往往一等就大半天。”回憶起頭幾年,崔戰場最大的願望就是澆地可以方便點。
把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作為(wei) 主攻方向,加快中低產(chan) 田改造,把更多的“望天田”變成“高產(chan) 田”,2019年太康縣開始在全縣實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據統計,2019年—2021年,太康全縣共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32.5萬(wan) 畝(mu) 。
崔戰場家承包的700畝(mu) 耕地也在此次的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範圍中。“現在家家地裏都建有灌溉管和排水管,既不用擔心地旱,也不用擔心地澇。田間道路、機井橋等設施也都建設好了,刷卡澆地,還能遙控,別提有多方便了。”崔戰場說。
自打這700畝(mu) 耕地改造成高標準農(nong) 田後,農(nong) 技人員也常常來地裏指導他開展土地改良。測土配方,深耕細作,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這幾年,崔戰場家承包的農(nong) 田年年都取得大豐(feng) 收。“現在,光小麥一項,畝(mu) 產(chan) 都比以前增加了200多斤。”穩產(chan) 增收,崔戰場種地積極性越來越高。
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的實施給農(nong) 民帶來了顯著效益,2022年,五裏口鄉(xiang) 加快了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的規劃和申報工作。五裏口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梁增智說:“本批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涉及五東(dong) 、包莊等5個(ge) 行政村,覆蓋耕地麵積1.6萬(wan) 畝(mu) ,受益人口1.3萬(wan) 餘(yu) 人。”
集約改造 生產(chan) 更高效
“這茬小麥經過前階段的追肥管理,目前長勢還不錯,應該有個(ge) 好收成。”最近,在河南省扶溝縣永珍家庭農(nong) 場,家庭農(nong) 場主穆永珍看著眼前的麥田,臉上滿是幸福。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各地要加大中低產(chan) 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級。扶溝縣也出台了相關(guan) 的優(you) 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引導村民通過開辦家庭農(nong) 場,改造中低產(chan) 田,提高糧食產(chan) 量。
“國家出台這麽(me) 多好政策,讓我對種田特別有信心,覺得當農(nong) 民也有奔頭。”穆永珍與(yu) 家人商量後,決(jue) 定籌建自己的家庭農(nong) 場,嚐試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農(nong) 業(ye) 。
疏通渠道、平整土地、架設地埋線、鋪設滴管噴灌、蓋倉(cang) 庫、建溫棚……一番重整後,小而散的耕地變成了整齊劃一的高產(chan) 地。
“農(nong) 場根據不同地形,劃分出兩(liang) 個(ge) 種植區域:麵積大的地塊作為(wei) 糧食作物區,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等,另一塊作為(wei) 經濟作物區,種植洋蔥、蘿卜、娃娃菜等。這種分區分類種植模式,不僅(jin) 利於(yu) 日常管理,提高土地產(chan) 值率,還增加了抗風險能力。”穆永珍介紹,“縣裏組織農(nong) 技專(zhuan) 家定期上門指導,我們(men) 購置機械有補貼,還有免費的種子、化肥、農(nong) 藥送到家。”
借助國家惠民政策,穆永珍的農(nong) 場先後添置自走式噴藥機、植保無人機等各種農(nong) 機30餘(yu) 台,基本實現了糧食的耕作、播種、噴藥等環節全程機械化。
目前,扶溝縣512個(ge) 家庭農(nong) 場、1920名家庭農(nong) 場勞動力已全部納入家庭農(nong) 場名錄係統動態管理,農(nong) 場耕地水平也明顯提升,逐步從(cong) 中低產(chan) 農(nong) 田邁向高產(chan) 農(nong) 田。
科技賦能 管理更方便
在河南省商水縣的高標準農(nong) 田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高科技讓普通的田間管理變得更高效。
走進示範區的農(nong) 田,除了常見的成片連方、溝渠相連,還配套了智能灌溉、水肥一體(ti) 化、病蟲害監測等科技設施。
這些設施統一聯網,在智能中樞控製中心的協調指揮下,農(nong) 業(ye) 設施既能獨立高效運作,又能協同配合,為(wei) 農(nong) 民提供實時數據。“現在田管再也不忙了,盯著屏幕動動手指就行。”示範區相關(guan) 工作人員說。
“過去都是雇人澆地,一人一天最多澆10畝(mu) ,現在電腦控製,一天就能澆完所有地。”說起自動化灌溉係統,商水縣楓未種植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邱守先很滿意。
據了解,河南省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逐步從(cong) 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到著重提升高標準農(nong) 田地力水平,加強土壤治理,推廣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地力培肥技術,進一步提升耕地質量。“通過地力提升,確保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更高、質量更好,讓老百姓吃得更好、更放心。”河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本報記者 畢京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