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200餘件非洲雕塑藝術品展出 非洲木雕讓畢加索“立體”起來

發布時間:2022-05-19 08:5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5月18日,《萬(wan) 木有靈——非洲雕塑藝術展》在太原市博物館展出,200餘(yu) 件非洲木雕作品從(cong) 人像、麵具、生活用品等方麵展示非洲部落的原始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

  不同部族的人像雕塑、酋長木雕座椅、麵具、置物匣、凳子……整個(ge) 展覽以木雕為(wei) 主,在豐(feng) 富多元的非洲文化中,雕刻藝術因曆史悠久,表現風格獨特而著稱於(yu) 世,包括畢加索、馬蒂斯在內(nei) 的眾(zhong) 多西方現代藝術大師都曾從(cong) 非洲雕刻藝術中受到啟發,從(cong) 而使整個(ge) 西方藝術開拓出新的發展空間。

  【同期】太原市博物館講解員 王文君

  我們(men) 知道畢加索大師在晚期的時候自己創立了立體(ti) 畫派,可以說是當時的代表性人物,從(cong) 他的作品中,例如《亞(ya) 威農(nong) 少女》《哭泣的女人》《格爾尼卡》等畫作中,都通過非常簡潔的手法,立體(ti) 又抽象的風格,為(wei) 我們(men) 展現出來,其實就是源自於(yu) 我們(men) 現在看到的這些人偶雕像,以及其他的一些非洲雕像吸取出來的靈感,因為(wei) 非洲的雕塑,並不是偏向於(yu) 寫(xie) 實,而是通過寫(xie) 意的方式為(wei) 大家呈現的,通過看起來並不是很細致的手法,但是又在上麵加以誇張的表現方式,使人們(men) 看起來更有視覺衝(chong) 擊力。

  【解說】展覽中的非洲麵具形式多樣,造型豐(feng) 富,這些麵具可用於(yu) 宗教儀(yi) 式、日常生活、娛樂(le) 舞蹈等方麵,不同部族的雕刻風格也大為(wei) 不同,這是非洲文化的典型代表。

  【同期】太原市博物館講解員 王文君

  像這邊的展櫃為(wei) 我們(men) 展示的是瓢形的麵具,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形製是比較長的,色彩也是呈現出大色塊,出現白色、黑色、紅色、黃色等,它其實和我們(men) 野獸(shou) 派的馬蒂斯畫家吸收到的靈感有異曲同工之處,因為(wei) 馬蒂斯晚期也是通過大色塊來表現出來的,甚至是通過剪刀剪紙的方式來呈現大幅的作品,所以也印證了他自己說的那句話,就是當你發現這個(ge) 手段非常精致,但是呈現方式卻非常貧乏的時候,那麽(me) 我們(men) 就應該回歸到最基礎的原則上去了。

  【解說】當天的展覽分為(wei) “靈魂的幻化——人像雕塑”“心靈的影像——麵具雕塑”“生命的記憶——用品雕塑”三個(ge) 部分,以欣賞非洲木雕藝術的獨特魅力、解讀非洲木雕背後包含的社會(hui) 文化信息為(wei) 主題,帶觀眾(zhong) 領略非洲粗獷、豪放、古樸、奇異、原始的異域風韻。

  【同期】太原市博物館講解員 王文君

  這個(ge) 展覽其實是以200多件精選出來的木雕為(wei) 大家陳列出來的,同時也是讓大家來感受包括美術大師的靈感源泉,不僅(jin) 如此,它其實也是非洲人民內(nei) 心的一份情感、一份寄托和一個(ge) 願望,通過這次展覽,希望更多的人來了解非洲的文化,也能感受到它其實是我們(men) 中非之間架起的很好的溝通的橋梁。

  屈麗(li) 霞 郭宇龍山西太原報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