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發展守護大美洞庭
轉型發展守護大美洞庭(現場評論)
主動作為(wei) 、因地製宜,積極調結構、優(you) 布局,找準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共贏的路子
從(cong) 湖南沅江市南洞庭湖的碼頭出發,湖麵漸行漸闊。放眼望去,洲島上碧水連天,偶有蒼鷺飛過;不遠處,江豚不時躍出水麵。漁政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說:“南洞庭湖好多年看不到江豚,禁漁後,這兩(liang) 年出現了!”如今,漁民退捕、自然水域禁捕,非法采砂被取締,洞庭湖再現沙鷗翔集、魚翔淺底的美麗(li) 景象。
洞庭湖是長江重要的吞吐型湖泊,有麵積廣闊的濕地。由於(yu) 靠水吃水、竭澤而漁式的粗放發展,洞庭湖自然生態一度受到嚴(yan) 重破壞,水體(ti) 汙染、水麵縮減、魚類驟降、鳥類減少等問題凸顯,濕地功能嚴(yan) 重退化。近年來,湖南堅持湘江、資江、沅江、澧水係統治理,省、市、縣、鄉(xiang) 、村五級形成合力,打響一場“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衛戰”,走出一條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路子。據統計,2021年冬天,洞庭湖區域水鳥已達74種40.4萬(wan) 隻,種類和數量均創新高,彰顯出保護和修複長江生態環境的成效。
守住青山、護好綠水,必須轉變發展方式。近5年,處於(yu) 洞庭湖腹地的沅江市,在環湖區域相繼清退造紙、禽畜養(yang) 殖等產(chan) 業(ye) ,禁止蘆葦砍伐、非法采砂、濕地種植,在10個(ge) 相關(guan) 領域實現了全麵退出。沅江市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我們(men) 是以退為(wei) 進、轉型發展。”近年來,沅江市在工程機械、食品等產(chan) 業(ye) 上重點發力,規範采砂等產(chan) 業(ye) ,淘汰高汙染、高耗能產(chan) 業(ye) ,邁出綠色發展步子。實踐表明,主動作為(wei) 、因地製宜,積極調結構、優(you) 布局,找準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共贏的路子,有助於(yu) 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
促進生態持續改善,貴在久久為(wei) 功,解決(jue) 好一個(ge) 個(ge) 問題。近年來,湖南積極推進洞庭湖生態環境多個(ge) 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整治,修複濕地生態麵積8.6萬(wan) 畝(mu) ;持續開展魚類人工增殖放流行動,提升水生生物多樣性。如今,在洞庭湖畔,251個(ge) 砂石碼頭被拆除複綠,近1000個(ge) 排汙口被取締,洞庭湖的水質在不斷變好。成績來之不易,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麵對洞庭湖濕地麵積減少、調蓄能力減弱、水源涵養(yang) 不足等問題,下一步,三湘大地幹部群眾(zhong) 仍要堅持整體(ti) 施策、多措並舉(ju) ,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工作,著力推動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
在洞庭湖區域,人們(men) 感歎:“以前是‘靠湖吃湖’,現在是‘靠湖護湖’”“以前是人進水退,現在是人退水進”。思想觀念變了,發展方式變了,環洞庭湖區域的幹部群眾(zhong) 不僅(jin) 逐步樹立起生態文明的意識,而且匯聚起生態保護的合力。站在湖岸,可見水清鳥飛。綠色發展理念在厚植,綠色發展效益在顯現,綠色發展動能在積蓄,高質量發展之路必定會(hui) 越走越寬廣。
(作者為(wei) 本報湖南分社記者)
何 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