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借雞還雞”裏的“富民經”

發布時間:2022-05-23 14:16: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21日電 題:“借雞還雞”裏的“富民經”

  新華社記者張麗(li) 娜、王靖

  脫貧戶嶽金山裝滿一籠大公雞來到展翼合作社,他先還給合作社5隻,又賣掉45隻。收入3600元後,嶽大爺滿心歡喜,準備接單下一筆買(mai) 賣。

  記者近日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興(xing) 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鄉(xiang) 村采訪了解到,當地推出一係列小而精的產(chan) 業(ye) 帶動模式,為(wei) 脫貧不久的農(nong) 戶們(men) 吃下了“定心丸”,“借雞還雞”的故事不時上演。

  何為(wei) “借雞還雞”?還要從(cong) “借雞還蛋”說起。這種方式的發起人叫齊曉景,大學畢業(ye) 後返鄉(xiang) 創業(ye) ,成立了科爾沁右翼前旗展翼合作社。起初,資金緊張、人手短缺,村裏大多都是留守老人。齊曉景幾番摸索後,與(yu) 當地農(nong) 戶和政府部門聯手,大家於(yu) 2017年共同提出了“借雞還蛋”的想法:農(nong) 戶依據養(yang) 殖能力可以在合作社領取至少20隻雛雞,每隻雞養(yang) 大並還完25枚雞蛋以後,雞歸農(nong) 戶所有,之後生產(chan) 的雞蛋按每枚1元全部回收。

  這樣一來,齊曉景解決(jue) 了養(yang) 殖沒有棚圈、沒有人手的難題,而養(yang) 雞對農(nong) 戶來說又不陌生,還不用什麽(me) 成本,可謂兩(liang) 全其美。不過,齊曉景起初特別擔心:“萬(wan) 一鄉(xiang) 親(qin) 們(men) 拿了我的雞,吃了之後不還蛋,豈不是雞飛蛋打?”提心吊膽了好久,齊曉景收到了第一個(ge) 農(nong) 戶還來的99枚雞蛋,她記得特別清楚:“那位大娘說還差一個(ge) 雞蛋,明天雞下了就還我。”

  很快,農(nong) 戶們(men) 如數還蛋,並把其餘(yu) 雞蛋按每枚1元賣給合作社。這些黃燦燦的土雞蛋,很受市民歡迎,合作社拿到市場上按1.5元賣,很快銷售一空。

  “慢慢地,我明白了‘人聚則財聚’的道理,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單打獨鬥肯定不如一群人抱團取暖。”初嚐勝果,齊曉景放手大幹起來。在“借雞還蛋”的基礎上,深入推出“借雞還雞”方式,即每領取10隻雛雞,養(yang) 大後還1隻雞,其餘(yu) 雞歸農(nong) 戶所有,按公雞每隻不低於(yu) 80元、雞蛋每枚1元的價(jia) 格回收。

  科爾沁鎮遠新村脫貧戶高玉良年近古稀,種不了莊稼。得知合作社開展“借雞還雞”,他立即領回來30隻雛雞,每天悉心喂養(yang) 。“不用投入任何本錢,還有防疫員每季度上門做防疫,隻需照料好就能掙錢。”之後,高玉良還了合作社3隻大公雞,又賣給合作社8隻,到手640元。他說:“合作社就在家門口,剩下的雞隨時賣,隨時都能掙錢!”

  思路一開,路子變寬。“借雞還雞”繼而又衍生出“借豬還肉”“借苗還果”等一係列產(chan) 業(ye) 帶動方式,目前已累計帶動科爾沁右翼前旗農(nong) 戶416戶,其中脫貧戶和低保戶約300戶。

  齊曉景在給旗裏的鄉(xiang) 土人才授課。(科爾沁右翼前旗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科爾沁右翼前旗委書(shu) 記孫書(shu) 濤介紹,為(wei) 了讓助農(nong) 效應進一步放大,旗裏投入150萬(wan) 元建設電商中心,扶助展翼合作社發揮聯農(nong) 、帶農(nong) 、助農(nong) 、富農(nong) 作用。同時,旗裏在展翼合作社成立“科爾沁鎮鄉(xiang) 土人才孵化中心”,由齊曉景擔任中心主任,對鄉(xiang) 土人才進行培養(yang) 。很快,“借雞還雞”“借苗還果”等方式在興(xing) 安盟其他旗縣複製開來,聯農(nong) 帶農(nong) 效應逐漸放大,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銷售展現出勃勃生機。

  齊曉景在自家大棚中采摘蔬菜。(科爾沁右翼前旗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在綠意尤濃展翼合作社的大棚裏綠意尤濃,齊曉景細細查看新品種“草莓柿子”苗的長勢。她說,等苗長好,“借苗還果”就能實施了,“到時村裏的農(nong) 產(chan) 品,又能在市場上火一把了。”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