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城鎮化,縣城潛力大
縣城及縣級市城區常住人口約2.5億(yi) 人,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近30%——
就近城鎮化,縣城潛力大(縣城建設新看點①)
縣城是中國城鎮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guan) 於(yu)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推進縣城建設作出全麵部署,引起海內(nei) 外廣泛關(guan) 注。本報自今日起推出“縣城建設新看點”係列報道,圍繞《意見》提出的新任務、新內(nei) 容,結合縣城的實踐探索,反映中國城鎮化的新進展以及縣域經濟的巨大潛力。
——編 者
“一家人全都搬到了縣城”“在農(nong) 村還有地種,但居住在縣城”“村裏過得好的都在縣城買(mai) 了房”——這樣的變化,正在中國各地悄然發生。
目前,全國縣城及縣級市城區常住人口約2.5億(yi) 人,這一數據高於(yu) 全球絕大多數國家人口規模。今年以來,從(cong) 中央到地方,推進縣城建設、就近城鎮化更成為(wei) 政策聚焦的重點:中辦、國辦文件提出全麵落實取消縣城落戶限製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強調夯實縣城產(chan) 業(ye) 基礎、促進居民就地就近就業(ye) 和持續增收,江西等省(區、市)出台針對性措施吸引各類生產(chan) 要素向縣城流動聚集……
縣城作為(wei) “城尾鄉(xiang) 頭”,正迎來人口新一輪增長。
“我們(men) 一家六口都進了城”
——吸納大量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在中西部縣城剛起頭,在許多東(dong) 部地區縣城已形成規模,城鎮化率不斷提升
就近城鎮化,縣城發揮著什麽(me) 樣的作用?聽縣城裏的居民說一說——
在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珙桐街道白水河社區,新市民徐青正忙著給社區居民準備就業(ye) 技能培訓材料。“我們(men) 這個(ge) 社區有很多像我一樣從(cong) 農(nong) 村來的,針對這部分居民找工作難題,社區強化動態跟蹤、管理、服務,幫助大家就業(ye) 。”已在社區服務崗上幹了兩(liang) 年的徐青,如今對這些工作輕車熟路,“我們(men) 一家六口現在都進了城,弟弟在城裏讀高中,其他人有了各自的工作,家裏收入提高了不少,生活也方便了很多。作為(wei) 年輕人,我還是更喜歡城裏的生活。”
“近年來,納雍縣農(nong) 村戶籍人口進城人數越來越多。目前,全縣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29萬(wan) 人左右,近10年增長約75%。”納雍縣發展和改革局負責人郭富介紹,老城區麵積不足3平方公裏,為(wei) 滿足農(nong) 村戶籍人口向縣城集聚的需要,這幾年納雍持續擴大城區麵積,在此過程中尤其重視給城市增綠、強化公共服務供給,建成了白水河公園、推進猴子岩山地公園建設,建成並基本完成新縣醫院的搬遷,配套新建學校6所。同時通過加快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加強進城勞動力技能培訓,讓老百姓有活幹、有錢賺。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高國力介紹,從(cong) 數量看,2021年底我國有1866個(ge) 縣及縣級市,占全國縣級行政區劃數量的65%左右,約為(wei) 地級及以上城市市轄區數量的2倍。從(cong) 人口看,2021年縣城及縣級市城區常住人口約2.5億(yi) 人,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
吸納大量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在中西部縣城剛起頭,在東(dong) 部地區則早已形成規模。“東(dong) 部沿海部分縣城經濟發達,例如昆山、江陰、晉江等地,吸納了大量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人氣、商氣都很旺,城鎮化率不斷提升。”高國力說。
早上7點,在福建省晉江市,外賣小哥李成旭騎上電動車趕到常去的一家早餐店門口,準備取餐。“現在點外賣的人比較多,我每天要接幾十單,基本是從(cong) 早忙到晚的節奏。”李成旭說。
從(cong) 農(nong) 村老家進城,李成旭已在晉江做了2年外賣騎手工作。“幹這活,隻要肯出力,收入還是不錯的。我已經把家裏人接了過來,妻子在晉江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孩子在這上幼兒(er) 園。”李成旭說,“我對晉江印象挺好,不僅(jin) 經濟發展快,孩子讀書(shu) 等方麵的事情也方便,環境還好。現在,最大的任務就是攢錢買(mai) 房,讓我這一家三口的日子過得更美。”
作為(wei) 福建“首富縣”,晉江的吸引力持續增強。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晉江市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wei) 1416151人,占68.69%。與(yu)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43324人,城鎮人口比重提高9.65個(ge) 百分點。
縣城之間,有差異有競爭(zheng)
——一些縣城隨著人口流入不斷壯大,一些縣城大體(ti) 穩定,也有少數縣城出現人口減少
就近城鎮化,不同地區縣城表現也有差異。
高國力分析,當前,農(nong) 民到縣城買(mai) 房子、向縣城集聚的現象比較普遍,但隨著城鎮化從(cong) 快速發展後期逐步轉入平台發展期,人口總體(ti) 上會(hui) 向城市群、都市圈和大城市及其周邊集聚,一些縣城隨著人口流入會(hui) 不斷壯大,一些縣城將保持大體(ti) 穩定,也會(hui) 有少數縣城麵臨(lin) 人口減少。
從(cong) 經濟發展情況看,這幾年GDP總量排名前100的縣中,超一半位於(yu) 江蘇、浙江、山東(dong) 三省。這幾個(ge) 省份城鎮人口增量也位居全國前列,其中縣城在吸引農(nong) 民進城方麵表現尤為(wei) 突出。以江蘇為(wei) 例,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江蘇省城鎮人口較“六人普”增加14870895人,全省95個(ge) 縣(市、區)中,GDP排名前10的縣、縣級市城鎮人口增量占全省增量15%左右。部分縣的城鎮人口增量甚至超過一些省份。如昆山市近10年城鎮人口增加超50萬(wan) 人,這一數據高於(yu) 吉林全省增量。
但是,在1800多個(ge) 縣和縣級市中,也有部分縣城出現了明顯的人口流失情況,有的近10年流失率在20%以上。在南京工作的王東(dong) 明,老家在中部地區一個(ge) 小縣城。“這幾年,好幾個(ge) 以前老家的朋友都選擇了外出,有的是去大城市了,有的去了附近發展較好的市縣。”在他看來,縣城之間、縣城與(yu) 中心城市之間,也存在吸納勞動力的競爭(zheng) 關(guan) 係。如果縣城缺少產(chan) 業(ye) 和就業(ye) 機會(hui)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進城後還會(hui) 接著往公共資源更好、就業(ye) 前景更佳的地方流動。
“縣城發展分化既是客觀趨勢,也符合城鎮化一般規律。”高國力說,農(nong) 村人口向縣城就近轉移是大勢所趨,但這種轉移並不總是“所在縣”。總的來看,東(dong) 部地區發達縣城對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保持著較強的吸引力,中西部地區縣城之間差異較大,與(yu) 東(dong) 部地區相比有差距。出現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麵的,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區位條件、產(chan) 業(ye) 基礎、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都是可能的影響因素。
增強吸引力,縣城正發力
——縣城具有推動就近城鎮化的天然優(you) 勢,既可以為(wei) 超大特大城市分流,吸引人員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又可以吸納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
未來,縣城在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過程中還將起到怎樣的作用?潛力如何?
看整體(ti) 。近10年間,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在突破50%後仍保持快速增長趨勢。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3.9%,相較於(yu) 2010年“六人普”時的49.7%,上升了14.2個(ge) 百分點。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yu) 發展研究中心教授翟振武認為(wei) ,從(cong) 發達國家城鎮化的一般規律看,中國當前仍然處於(yu) 城鎮化率有潛力提升的發展機遇期,“十四五”時期城鎮化率有望進一步提高,鄉(xiang) 城之間還將呈現出大遷移大流動的基本格局。
看局部。在31個(ge) 省(區、市)中,2020年城鎮化率低於(yu) 全國水平的有19個(ge) ,其中有10個(ge) 低於(yu) 60%,最低的隻有35.73%。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相較於(yu) 那些城鎮化率已經超過70%甚至80%的地方來說,這些目前城鎮化率還比較低的省(區、市)縣域城鎮化率一般也較低,未來顯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高國力認為(wei) ,縣城位於(yu) “城尾鄉(xiang) 頭”,是連接城市、服務鄉(xiang) 村的天然載體(ti) 。在全國及相關(guan) 地區城鎮化還將快速推進的大背景下,縣城地位重要、作用獨特、潛力巨大,特別是1800多個(ge) 縣及縣級市廣泛地分布在全國各地,它們(men) 具有推動就近城鎮化的天然優(you) 勢,是城鎮化中非常有活力的、生生不息的單元部分,既可以為(wei) 超大、特大城市分流,吸引人員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發展,又可以成為(wei) 吸納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重要空間。
順應縣城人口流動變化趨勢,係列政策舉(ju) 措正密集推出:《關(guan) 於(yu)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明確33條具體(ti) 措施,提出全麵落實取消縣城落戶限製政策,確保穩定就業(ye) 生活的外來人口與(yu) 本地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落戶一視同仁,建立健全省以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yu) 吸納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製。各地積極行動,江西省提出“十四五”期間以縣城為(wei) 主要載體(ti) ,吸引各類生產(chan) 要素向縣城流動聚集;江蘇支持大中城市疏解產(chan) 業(ye) 向縣域延伸,完善縣城產(chan) 業(ye) 服務功能,促進產(chan) 業(ye) 向園區集中。
“縣城要吸引人口和各類生產(chan) 要素,最主要還是得有特色,因縣施策,合理確定不同類型縣城的發展路徑,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一方麵要總結經驗教訓,不走一些大城市走過的彎路,充分發揮縣城生活方便等優(you) 勢,提升對鄰近大城市人口的吸引力;另一方麵縣城相較於(yu) 鄉(xiang) 村在市政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麵具有優(you) 勢,應將這方麵優(you) 勢進一步放大,為(wei) 農(nong) 民到縣城就業(ye) 安家創造更好條件。”高國力說。
本報記者 邱海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