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武漢新洲舊街:萬畝“荒山”飄茶香 美麗鄉村入畫來

發布時間:2022-05-27 11: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坐落於(yu) 大別山南麓餘(yu) 脈、武漢市東(dong) 北部的新洲舊街,名喚舊街,實則不“舊”。近年來,舊街依托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豐(feng) 富的山水園林資源、良好的特色種植基礎,激活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動能,處處煥發“新”生機。

  【解說】記者近日來到舊街大霧山茶園,若不是經人提醒,很難想象如今滿眼青綠的舊街大霧山茶園,曾是一片貧瘠的荒山。56歲的舊街街獅子岩村村民王春蘭(lan) 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在外地的服裝廠工作,一年到頭存不下幾個(ge) 錢。茶園建起後這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家種植的茶葉不僅(jin) 可以就地銷售,閑時還能在茶場做零工,補貼家用。

  【同期】當地村民 王春蘭(lan)

  在外麵打工經濟來源,當時隻是拿的現錢,沒有(固定收入),在(家鄉(xiang) )建設好了,自己每年都有(固定收入),打工一年也就幾萬(wan) 塊錢,現在差不多10(萬(wan) )塊錢。

  【同期】當地村民 胡新誌

  那個(ge) 時候種糧那多辛苦,現在(種茶)收入那是翻好多倍。

  【解說】舊街茶葉種植曆史悠久,雖荒地多、爛石多,但對於(yu) 種茶卻是不錯的選擇。在一批返鄉(xiang) 能人的帶領下,村民大規模發展茶葉種植,走上以“茶”富農(nong) 的新路,大霧山茶園總經理胡全波便是其中一員。

  【同期】大霧山茶園總經理 胡全波

  因為(wei) 關(guan) 鍵我們(men) 這塊土壤,是爛石風化的,陸羽茶經就說了,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我們(men) 這塊就是爛石風化的土壤,所以種茶葉的品質比較高。

  【解說】2010年,胡全波先後在舊街石咀、姚河、獅子岩、樓寨、馮(feng) 崗等五個(ge) 村流轉租賃荒山,建設高標準的綠色茶園,並引進浙江安吉白茶等優(you) 良品種,精心培育。昔日長滿荊棘的荒山,“搖身一變”成為(wei) 生機盎然的茶園,更成為(wei) 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靠山”。

  【同期】大霧山茶園總經理 胡全波

  因為(wei) 采茶葉沒有年齡的界限,基本上80歲的,超過了80歲的都有。

  【同期】舊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張芬

  我們(men) 茶葉種植麵積達到了2萬(wan) 餘(yu) 畝(mu) ,總產(chan) 值達到2億(yi) 多元,其中白茶綠茶黃金茶是我們(men) 主打特色品類,我們(men) 舊街的白茶城樓寨茶,和刀樓寨茶都被評為(wei) 了國家地理標誌,有力地促進了村民的就業(ye) 和增收。

  【解說】舊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芬告訴記者,近年來舊街依托自然資源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發展布局,整合各方資源,精心打造“舊街問津茶苑生態產(chan) 業(ye) 園”,作為(wei) 園區的中軸——全長4.5公裏的茶鄉(xiang) 大道已建設完成,周邊的東(dong) 環線西環線已基本建成使用,采摘步道、涼亭、農(nong) 家樂(le) 、民宿等設施正在配套建設中,以茶產(chan) 業(ye) 帶動旅遊業(ye) ,逐步實現農(nong) 文旅體(ti) 深度融合發展。

  【同期】舊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張芬

  舊街是充分地挖掘本地的曆史文化自然生態,和農(nong) 林產(chan) 業(ye) 這些資源的優(you) 勢,深入推進全域生態旅遊的建設。

  【解說】在發展全域旅遊的背景下,舊街街村麵貌煥然一新。老房子穿上了新衣服、泥土路變成了瀝青路,昔日髒亂(luan) 狹窄的舊街三廟河沿岸,變成了“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觀光帶。不遠處新建的花朝文化廣場、公共文化健身中心更是成為(wei) 當地村民休閑、健身的新去處。

  【同期】當地村民 王秋榮

  原來這個(ge) 河的下麵好髒,河裏的水也沒有這麽(me) 幹淨,現在變得好好,又幹淨,環境比以前好多了。

  【解說】張芬表示,舊街街依托豐(feng) 富的山水園林資源,良好的茶葉種植基礎、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確立了“生態舊街、特色舊街、文化舊街、旅遊舊街”的目標定位,走出了一條“特色興(xing) 街,產(chan) 業(ye) 富民”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

  鄒浩 王林軍(jun) 湖北武漢報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