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希望:綠色打底數字化驅動,打造可持續發展強引擎

發布時間:2022-06-01 14:4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隨著企業(ye) 的發展壯大,良性持續發展無疑是重中之重,奔湧而來的數字化浪潮則為(wei) 大型企業(ye) 的可持續發展開出了“良方”。於(yu) 新希望六和(000876.SZ)而言,數字化工廠、智慧養(yang) 殖便是其近年來布局的重點之一。

  5月31日下午,新希望以線上形式召開股東(dong) 大會(hui) 及社會(hui) 責任報告發布會(hui) 。會(hui) 議上,公司董事長劉暢表示:“當一個(ge) 公司做到10億(yi) 的時候,靠人來發展,做到100億(yi) 的時候,就要靠組織和文化的引領來發展,做到一千億(yi) 的時候,又應該靠什麽(me) 繼續良性發展呢?我們(men) 經過長期的思考,認為(wei) 答案是要靠全麵的數字化,才能引領更長遠的發展。”

  飼料數字化工廠完成試點,智慧養(yang) 殖賦能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2021年,是新希望大力發展數字化的一年。過去一年,新希望已經完成飼料數字化工廠的試點,打造了廠區數字物流協同平台,車輛入廠、過磅等過程實現自動化、無人化;同時公司通過采購平台上線實現數字化采購,通過“料你富”全麵上線加強數字營銷。同年上半年公司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飼料配方係統,目前正式上線運行。

  也是在2021年,新希望開啟了數字化糧倉(cang) 的建設。2021年10月份,新希望與(yu) 民生電商簽訂合作協議,委托對方建立供應鏈數字化綜合服務平台“民農(nong) 雲(yun) 倉(cang) ”,在傳(chuan) 統糧倉(cang) 基礎上增加物聯網技術對糧倉(cang) 實施實時監控,為(wei) 新希望糧倉(cang) 中一百五十萬(wan) 噸玉米、大豆、水稻等糧食提供智能監管及資產(chan) 數字化服務。對糧食溫度、濕度、氣體(ti) 濃度、蟲害、水分等參數進行采集,有效防控儲(chu) 糧過程中因蛀蝕、發熱、黴變引起的損耗問題。

  不僅(jin) 僅(jin) 是業(ye) 務方麵,在組織架構上,新希望也在持續數字化轉型。2021年10月,新希望正式啟用了飛書(shu) 應用,作為(wei) 組織數字化轉型的突破口。今年3月份,新希望又啟動了數字化轉型的“燈塔項目”。

  另外,在智慧養(yang) 殖方麵,新希望近年來持續致力於(yu) 實現無人或少人化的豬場管理,以智能化和數字化助力生產(chan) 的現代化養(yang) 殖模式。目前新希望已建立了智能機器人的研發隊伍,開發了“慧養(yang) 豬”、“秀傑和普”等係列養(yang) 殖和育種軟件。

  據了解,“秀傑”是新希望為(wei) 攻克種豬國產(chan) 化問題而開發的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育種和生產(chan) 綜合管理軟件,相比傳(chuan) 統育種軟件,該軟件實現6生長性狀+6繁殖性狀的育種值運算,增加了多個(ge) 重要的經濟性狀;可實現均衡性育種,也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自動采集環境和表型數據,進而實現全群範圍的育種值聯合計算。

  劉暢表示,公司的種種舉(ju) 措,都是為(wei) 了實現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業(ye) 數一體(ti) 、三全四化”的目標,即業(ye) 務與(yu) 數據一體(ti) ,“三全四化”則是指:關(guan) 鍵設備智能化、全業(ye) 務場景數據化、全數據在線功能化、全過程管理主動化。

  綠色打底節能減排,積極抗疫勇擔社會(hui) 責任

  雙碳背景下,新希望積極推進環境治理、節能環保行動。在新建項目上充分考慮碳減排的工藝設計,在已有的項目中進行技改升級實現減碳目標。

  據介紹,在生豬養(yang) 殖過程中,新希望根據豬場養(yang) 殖規模配備相應比例土地,將生豬養(yang) 殖與(yu) 農(nong) 業(ye) 種植相結合,在實現豬場糞汙資源化利用、節能減排的同時,逐步導入種植經營邏輯,讓廢棄物能夠創造更大的經濟價(jia) 值。

  通過多方位的努力,新希望取得不錯的節能減排佳績。據悉,在新希望的養(yang) 豬場中,一頭母豬每天要用16.3升水、一頭育肥豬每天則要用8.5升水,公司全年處理了2313萬(wan) 多方生產(chan) 汙水,處理了畜禽糞便15.4萬(wan) 多噸、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率近100%。

  同時,在國家高度重視節糧工作的背景下,新希望開展了“節糧專(zhuan) 項行動”,主要包括倉(cang) 儲(chu) 節糧、運輸節糧、配方節糧、加工節糧以及養(yang) 殖節糧五個(ge) 方麵。以加工節糧環節為(wei) 例,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技術改造,對原有生產(chan) 設備進行技術升級,降低原料損耗。在江蘇片區,公司通過對粉碎機配件進行技術改造,適應當地玉米小麥水分偏高的特點,使糧食損耗降低了0.7-1.1%,僅(jin) 一個(ge) 片區一年就節約了一千噸原料。

  在抗疫前線,新希望也積極承擔社會(hui) 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暢在會(hui) 議上表示:“僅(jin) 4月一個(ge) 月,新希望就給上海供應了1.2萬(wan) 噸禽肉、3000噸豬肉、1150噸深加工食品,相當於(yu) 為(wei) 每一戶上海家庭供應了1隻雞鴨。這些既是民生企業(ye) 應該擔負的責任,也反過來將壓力變為(wei) 動力,幫助我們(men) 更快地適應疫情帶來的變化。”

  疫情倒逼供應鏈轉型,全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錨定未來三年增速

  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全球部分地區供應鏈斷供現象頻發,供應鏈風險陡增,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成為(wei) 各大產(chan) 業(ye) 的重要命題。顯然,疫情下供與(yu) 需之間的斷層現象正在倒逼著供應鏈轉型。

  對此,借助數字化工具以實現上下遊應用場景的配合、實現市場的更高柔性且更快速度的反應,成為(wei) 各大企業(ye) 的選擇之一。不過,數字化供應鏈雖被行業(ye) 一致視作解決(jue) 供應鏈問題的良方,但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數字化的打通尚需時日。

  因此,供應鏈轉型、數字化尚未全然打通產(chan) 業(ye) 鏈的當下,擁有全產(chan) 業(ye) 鏈布局的企業(ye) 優(you) 勢顯現。新希望從(cong) 飼料、育種、養(yang) 殖、屠宰到食品深加工、下遊銷售渠道和品牌都有著完整的布局,全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規模優(you) 勢突出。不僅(jin) 為(wei) 從(cong) 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打造更具安全感的高端食材提供了基礎;還可以根據下遊需求,在上遊定製特色豬群養(yang) 殖;更是避免了上遊供應缺位等風險。

  也正是基於(yu) 全產(chan) 業(ye) 鏈增長潛力的信心,新希望正以史上最大的新一輪股權激勵計劃夯實增長動力,擬通過限製性股票和員工持股計劃向2500多名骨幹員工授予8274萬(wan) 股股票,錨定未來三年的優(you) 異增速。新希望認為(wei) ,基於(yu) 行情和降成本考慮,明年飼料和養(yang) 豬業(ye) 務能為(wei) 公司提供很好的盈利基礎。

  以2023年為(wei) 例,新希望公司高管在股東(dong) 會(hui) 上回應表示,價(jia) 格端來看,在能繁母豬數量下滑趨勢下,預計2023年整體(ti) 豬價(jia) 好於(yu) 2022年;成本端來看,預計公司今年年底育肥成本將控製在16元以下,且明年成本還可能進一步下滑;因此在未過多考慮周期上行影響價(jia) 格的情況下,預計明年每頭豬能掙150元左右,約1850萬(wan) 頭豬預計盈利27億(yi) 元;疊加飼料板塊在2021年16.5億(yi) 元盈利基礎上保持增長,2023年僅(jin) 養(yang) 豬和飼料板塊就會(hui) 超過40億(yi) 元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股權激勵公布後不久,即今年5月初,新希望隨即迎來了108家機構調研,其中不乏高盛、JP摩根、富國基金、淡泉水投資等國內(nei) 外知名機構。顯然,市場正期待新希望作為(wei) 國內(nei) 領先的農(nong) 產(chan) 品及養(yang) 殖大戶,穿越周期持續釋放成長性。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