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四川蓬安:“百牛渡江”讓老區群眾生活“牛”氣衝天

發布時間:2022-06-01 14:4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四川蓬安:“百牛渡江”讓老區群眾(zhong) 生活“牛”氣衝(chong) 天

  中新網南充6月1日電 題:四川蓬安:“百牛渡江”讓老區群眾(zhong) 生活“牛”氣衝(chong) 天

  作者 祝歡 王爵

  隨著柵欄門打開,百餘(yu) 頭水牛浩浩蕩蕩衝(chong) 向嘉陵江,奮力向水草豐(feng) 茂的江心太陽島遊去。在江中,水牛們(men) 還不時變換隊形,跳起了“水上芭蕾”。經過數分鍾破浪前行,水牛們(men) 登上了太陽島,悠閑地踱步,歡快地啃食青草。

  水牛們(men) 日出之時渡江上島吃草,日落之時遊回歸欄。每年4月至10月,在位於(yu) 川陝革命老區的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相如街道油房溝社區,都能經常看到“百牛渡江”這一自然生態奇觀。

  曾經,油房溝社區是一個(ge) 貧困的小漁村,村民依靠打漁為(wei) 生,素有養(yang) 水牛傳(chuan) 統。上世紀90年代,由於(yu) 修建馬回電站淹沒了部分農(nong) 田,人均耕地麵積減少、缺乏特色產(chan) 業(ye) 、農(nong) 民無一技之長,很多年輕人於(yu) 是選擇了外出務工。

  “馬回電站下閘蓄水,受嘉陵江水位升高影響,當地村民家裏飼養(yang) 的水牛逐漸養(yang) 成了蹚水過江吃草的習(xi) 慣。”油房溝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龔奇偉(wei) 回憶道,隨著觀看和拍攝的遊客越來越多,“百牛渡江”名氣越來越大。

  如今,昔日的小漁村迎來了“高光時刻”:依托“百牛渡江”品牌,該社區已入選第二批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被命名為(wei) 四川省首批省級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樣板村。修通旅遊環線、建生態農(nong) 業(ye) 莊園、開展遊船旅遊服務……從(cong) 2010年開始,每年4月底,蓬安都會(hui) 舉(ju) 行嘉陵江放牛季活動,至今已連續舉(ju) 辦13屆。“百牛渡江”自然生態奇觀這塊金字招牌越來越亮,吸引著各地的遊客前來觀賞。

  隨著“百牛渡江”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該社區還依托“旅遊牛”,發展起了“牛經濟”。“趕牛、開農(nong) 家樂(le) 、到農(nong) 業(ye) 莊園工作……隨著旅遊業(ye) 的興(xing) 起,人氣越來越旺。”龔奇偉(wei) 表示,隨著家門口就業(ye) 的機會(hui) 增多,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xiang) 發展。

  “2000年我來這裏時,真的覺得太窮了。露天的房子、泥土路,喝的水還是大河裏麵直接抽上來的。”今年46歲的李春豔是油房溝社區的“外來媳婦”,結婚後小兩(liang) 口一直在李春豔的家鄉(xiang) 齊齊哈爾開餐館。直到2015年丈夫接到社區書(shu) 記勸其返鄉(xiang) 創業(ye) 的電話後,夫妻倆(lia) 才回到蓬安。“回來後,我發現這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修好了整齊的公路,公交車通到家門口。”李春豔和丈夫也成為(wei) “牛經濟”的參與(yu) 者,開起了農(nong) 家樂(le) ,收入也不錯。

  “百牛渡江”不僅(jin) 帶動了油房溝社區的鄉(xiang) 村旅遊發展,還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發展。與(yu) 油房溝社區相鄰的蓬安縣相如街道塔子山社區主動融入“百牛渡江”旅遊外環線建設,建起了萬(wan) 畝(mu) 晚熟柑橘產(chan) 業(ye) 園,成為(wei) 該縣脫貧奔康示範園、農(nong) 旅融合示範園、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園“三園同創”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融合發展示範園區,實現園區變景區、家園變公園、農(nong) 房變客房。

  “以前這裏都是荒山,為(wei) 了配合‘百牛渡江’,2013年我們(men) 社區開始種植柑橘,遊客看了‘百牛渡江’還可以坐觀光車來到我們(men) 這裏賞花或者采摘柑橘。”塔子山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付勇介紹,在融入“百牛渡江”後,社區的旅遊和產(chan) 業(ye) 發展都得到了提升。

  如今,蓬安依托“百牛渡江”走出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新路。據了解,蓬安下一步將深入推進文旅和農(nong) 業(ye) 互補互融,打造一批田園綜合體(ti) 、生態農(nong) 業(ye) 莊園和星級產(chan) 業(ye) 園區,巧妙融入“觀光采摘、牧耕垂釣、養(yang) 生休閑”等元素,大力發展農(nong) 業(ye) 觀光、農(nong) 事體(ti) 驗、農(nong) 村療養(yang) 等新業(ye) 態,讓老區群眾(zhong) 的生活更“牛”。(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