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巴山峽穀種出致富“藍精靈” 老區幸福生活“抿抿甜”

發布時間:2022-06-02 14:4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巴山峽穀種出致富“藍精靈” 老區幸福生活“抿抿甜”

  中新網達州6月2日電 題:巴山峽穀種出致富“藍精靈” 老區幸福生活“抿抿甜”

  記者 賀劭清 張浪

  “這兒(er) 漫山遍野都是‘藍精靈’,吃在嘴裏‘抿抿甜’(四川方言“甜蜜”),就和我們(men) 的生活一樣。”2日清晨,四川達州市宣漢縣普光鎮大田村村民胡開梅在藍莓果園裏用剪刀修剪藍莓樹枝。在她身後,一眼望不到邊的藍莓樹掛滿小果,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胡開梅所在的藍莓果園位於(yu) 川陝革命老區的重要區域達州市宣漢縣。在當地,這片占地約6000餘(yu) 畝(mu) 的果園還有一個(ge) 更響亮的名字——“川東(dong) 第一藍莓穀”。每逢藍莓收獲季節,這裏除了加工藍莓果幹、藍莓果醬、藍莓飲料、藍莓酒等特色食品,還會(hui) 吸引大量采摘藍莓的遊客。

  年過七旬的胡開梅用“又甜又香又掙錢”來形容這些來自大自然的藍色饋贈。“上年齡了出去打工不方便,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活幹。”胡開梅說,她最喜歡在收獲季看綴滿枝頭的飽滿藍莓果實,以及結伴上山的遊客,熱鬧場景讓忙碌了一年的自己特別有獲得感。

  雖然“川東(dong) 第一藍莓穀”已小有名氣,但實際上宣漢縣自2015年才開始在脫貧攻堅的時代機遇下,探索以“支部+公司(專(zhuan) 合社)+農(nong) 戶(貧困戶)”“1+N”的產(chan) 業(ye) 高低搭配、鄉(xiang) 村旅遊開發等多邊組合的模式,嚐試大規模的藍莓種植。

  藍莓穀技術專(zhuan) 員彭昌盛介紹,秦巴山深處的大田村年平均氣溫16.8℃,年均日照1488小時,緩坡地勢多,十分適宜藍莓產(chan) 業(ye) 發展。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藍莓種植需要酸性土壤,隻有通過科技的力量為(wei) 當地土壤進行改良,才能種出又大又甜的“藍精靈”。

  來到大田村的前三年,彭昌盛差不多跑遍了村裏每一戶願意種植藍莓的人家,為(wei) 大家普及現代藍莓種植知識,糾偏種植過程中的失誤。“你隻要在不同的月份做好應該做的事,注重每個(ge) 細節,就是最好的技術。”彭昌盛說,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園區結出了第一批“藍精靈”,宣漢藍莓開始遠銷全國各地。最近每天都有3噸以上的藍莓從(cong) 大田村運往重慶、陝西等地。

  經過近7年的培育,宣漢縣的藍莓產(chan) 業(ye) 已初具規模。藍莓產(chan) 業(ye) 發展起來後,如何進一步助農(nong) 增收,讓老區民眾(zhong) 腰包鼓起來,成為(wei) 當地思考的課題。目前宣漢縣正在現有種植藍莓的基礎上,因地製宜擴大產(chan) 業(ye) 規模,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打造集基地種植、觀光采摘、農(nong) 旅融合為(wei) 一體(ti) ,示範帶動作用強的萬(wan) 畝(mu) 藍莓產(chan) 業(ye) 示範區。

  “曾經很多年輕人出去闖蕩,就不願意再回到我們(men) 大山溝,但這兩(liang) 年明顯感覺到越來越多年輕人回到村裏,圍繞巴山峽穀的‘藍精靈’發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大田村黨(dang) 總支部副書(shu) 記王明感歎,借助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時代機遇,大田村的土路變成了水泥路,越來越多的村民住上了小洋樓、開上了小汽車,相信隨著更多年輕創業(ye) 者的加入,老區民眾(zhong) 的生活將更甜蜜。(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