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價格欺詐如何認定?市場監管總局公布明確規定

發布時間:2022-06-02 14:4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財經6月2日電 市場監管總局網站6月2日消息,為(wei) 深入貫徹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健全價(jia) 格監管規則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價(jia) 格監管工作法治化、規範化水平,規範經營者明碼標價(jia) 行為(wei) ,預防和製止價(jia) 格欺詐,維護市場價(jia) 格秩序,保護消費者、經營者合法權益和社會(hui) 公共利益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公布《明碼標價(jia) 和禁止價(jia) 格欺詐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規定》在全麵梳理和提煉原《關(guan) 於(yu) 商品和服務實行明碼標價(jia) 的規定》《禁止價(jia) 格欺詐行為(wei) 的規定》及其配套文件主要內(nei) 容的基礎上,針對執法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經濟新業(ye) 態經營者標價(jia) 行為(wei) 呈現的新特點、價(jia) 格違法行為(wei) 表現的新形式,按照2021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新要求,進一步完善了價(jia) 格監管製度規則。

  《規定》細化明確了明碼標價(jia) 規則,補充完善了部分價(jia) 格違法行為(wei) 的認定標準及相應的法律責任,為(wei) 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經營者合法權益,規範市場價(jia) 格秩序,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zheng) 、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法治支撐。

  在明碼標價(jia) 方麵,《規定》明確了經營者在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時,應當標示的主要價(jia) 格要素和遵循的標價(jia) 原則,並對通過網絡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明碼標價(jia) 形式作了比較靈活的規定。授權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市場監管部門在充分保障消費者和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可以規定特定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標示的價(jia) 格信息,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

  在價(jia) 格欺詐認定方麵,明確了經營者在進行價(jia) 格比較、折價(jia) 、減價(jia) 等活動時的具體(ti) 要求,列舉(ju) 了予以禁止的典型價(jia) 格欺詐行為(wei) ,強調在認定價(jia) 格欺詐行為(wei) 時應當將當事人的主觀惡意作為(wei) 重要考量因素,並對網絡交易經營者的標價(jia) 行為(wei) 提出明確要求。同時,對價(jia) 格欺詐和非價(jia) 格欺詐進行合理區分,明確有證據足以證明沒有主觀故意、實際成交價(jia) 格能夠使消費者或者與(yu) 其進行交易的其他經營者獲得更大價(jia) 格優(you) 惠等情形不屬於(yu) 價(jia) 格欺詐。

  在法律責任方麵,《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jia) 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堅持過罰相當原則,在明確違反明碼標價(jia) 規定行為(wei) 以及其他價(jia) 格違法行為(wei) 所適用罰則的同時,規定了依法從(cong) 輕、減輕或者不予處罰的情形。(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