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隱私信息須加強保護
未成年人隱私信息須加強保護
依法保護罪錯未成年人的隱私,與(yu) 保護未成年人免受侵害一樣重要。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出台《關(guan) 於(yu)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實施辦法》。《辦法》對於(yu)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舉(ju) 措,力求全麵有效,做到“應封盡封”,強化了對未成年人的綜合司法保護,體(ti) 現關(guan) 懷溫暖。
繼治理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網絡充值、直播打賞等之後,“兩(liang) 高兩(liang) 部”出台的這一政策是我國關(guan) 於(yu) 未成年人隱私和網絡保護的又一新舉(ju) 措。法律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處罰後,在升學、就業(ye) 等方麵不得歧視。此前有不少案例中反映,罪錯未成年人因犯罪記錄失密造成就業(ye) 難、入學難,源頭就是由於(yu)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管理不當、信息泄露等。這種對涉案未成年人的不公對待,不僅(jin) 使其無法正常工作生活,而且可能會(hui) 再次滑向犯罪深淵,使教育、感化、挽救的全部努力歸零。據司法機關(guan) 統計,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訴超過8萬(wan) 人、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逾15萬(wan) 人。這恰恰表明做好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工作的重要性。
在政府信息公開等行政、司法履職過程中,未成年人個(ge) 人信息保護工作不容忽視。不僅(jin) 涉案未成年人的立案文書(shu) 、偵(zhen) 查文書(shu) 、宣告無罪、接受專(zhuan) 門教育等案件文書(shu) 材料要按規定予以封存,而且有關(guan) 未成年人的隱私和個(ge) 人信息也要實行依法有效保護。然而,有的部門、學校和平台卻並不當回事。此外,有的家長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分享親(qin) 子生活的美好時光,看似曬娃曬生活,實則存在未成年人隱私和信息泄露的風險。比如,某網絡平台曾被曝泄露未成年人隱私及審核漏放問題,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被依法予以處罰懲戒。
加強未成年人信息保護,要把握好發展與(yu) 保護、發展與(yu) 治理的平衡。目前,從(cong) 民法典、個(ge) 人信息保護法到相關(guan) 行政管理規章,已作出一係列製度安排,落實落細加強監管,進行專(zhuan) 項治理。2021年6月1日,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施行,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以及隱私和信息保護作出專(zhuan) 門規定。針對網絡保護及個(ge) 人信息保護等侵犯未成年人公共利益重點領域案件,以及涉點播影院、電競酒店、劇本殺等新興(xing) 業(ye) 態領域案件,最高檢還發布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指導性案例和典型案例,以案例引領法治進步。
罪犯前科的“標簽”和“汙點”,可能毀掉一位少年的一生;親(qin) 子生活的美好記錄,可能變成不法分子的可乘之機;一時疏忽大意,會(hui) 讓未成年人個(ge) 人信息“破圈”而出。更好地維護未成年人權益,要打防並舉(ju) 、多元治理,著重完善機製製度,探索未成年人身份識別、監護人同意等機製有效落地。通過以案釋法、普法教育,加強引導青少年樹立網絡安全觀,從(cong) 源頭管控未成年人個(ge) 人信息泄露風險,讓祖國的花朵健康成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