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再訪浙江景山村:每一次改變都值得期待

發布時間:2022-06-06 14:2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蹲點手記)再訪浙江景山村:每一次改變都值得期待

  中新網杭州6月5日電 題:再訪浙江景山村:每一次改變都值得期待

  作者 錢晨菲

  不長不短的采訪生涯裏,景山村是特別的。

  初識景山村,源起一年前。去年二季度,浙江被賦予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曆史使命。彼時,我們(men) 開始在浙江尋找“共富觀察點”,以期通過見證一個(ge) 個(ge) 村莊的成長,看見浙江的探路成果。

  “何不選個(ge) ‘空心村’,或許更能說明問題。”帶著這樣的想法,我們(men) 將目光鎖定了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景山村——一個(ge) 位於(yu) 海拔500多米的大山上,底子薄弱、青壯年紛紛出走的小村莊。

  此前,因為(wei) 區位影響、無“人”困境,良好的自然稟賦並未讓村子獲得發展優(you) 勢。去年秋首次“拜訪”這裏時,還未進村我便收到了一記“下馬威”——正值雨季,山村的進村山路上,雨水裹挾著泥沙,未硬化的盤山路坑坑窪窪,泥濘不堪。帶我們(men) 上山的鄉(xiang) 鎮幹部不時提醒,“慢點開、慢點開”。

  半年多後再訪景山村,改變也是從(cong) 這條路開始——嶄新的柏油路蜿蜒向前,從(cong) 山上下來的私家車與(yu) 我們(men) 的車輛輕鬆交匯。“這次上來方便多了吧?”看到車上沒有“風塵仆仆”的印記,景山村村委會(hui) 副主任汪獻軍(jun) 笑了。修好這條路,是他過去一年最大的成就。

  我從(cong) 汪獻軍(jun) 口中得知,原來的老路用了已有20多年,因為(wei) 沒有硬化、下雨天容易塌方,村裏這幾年連公交都沒通,村民進出很不方便,很多人隻能兩(liang) 個(ge) 星期下一次山買(mai) 東(dong) 西。雖修路的提議在兩(liang) 年前就得到了多數村民的支持,但資金籌集、山地征用都是問題。去年村裏換屆選舉(ju) 後,年輕的村幹部繼續把修路作為(wei) 了“頭等大事”。

  “想讓公交通到村口就必須要把路拓寬,就涉及到了土地問題,我往村民家裏跑了無數次,同時加緊施工。現在柏油鋪好了,我們(men) 又開始推進道路驗收並針對整改意見進行完善,爭(zheng) 取讓大家早日坐上公交車。”汪獻軍(jun) 說。

  “要想富先修路”,是再樸素不過的發展道理。盤山路的改頭換麵,從(cong) 物理上拉近了景山村與(yu) 外界的距離。在汪獻軍(jun) 看來,村子“風景變錢景”因此也有了可能。現在,村幹部們(men) 又有了新的目標——修好各自然村之間的連通道路、把村中的路全部硬化,並在村口建起停車場,為(wei) 日後更多車輛的到訪做好基礎設施準備。

  在這個(ge) 常住居民隻有200多人的村落,改變還有不少。

  再走進它,是熟悉又有些許陌生的感覺。相比去年初識,村中新建的房屋多了不少,村內(nei) 環境也更幹淨雅觀。在聯村幹部——富陽區常安鎮黨(dang) 委委員蔣宇鴻看來,“擦幹淨臉再發展”尤為(wei) 重要。

  “景山村之前是全鎮環境最差的村莊之一,每次排名都排在末位,地麵塵土漫天、到處是垃圾。先不說別的,臉麵上大家都覺得難堪。去年,全區各鄉(xiang) 鎮舉(ju) 行大比武,我們(men) 發動全村村民在村幹部帶領下開始大掃除,給垃圾分好類、把庭院的雜物堆整齊。”蔣宇鴻說,在最近幾次比武中,景山村進入第一梯隊成為(wei) 了環境優(you) 等生,環保理念、“家”的理念在村民心中落地生根,村委班子的凝聚力也更強了。

  好的環境也是為(wei) 了好的發展。浙江探路共富的一年間,景山村亦在因地製宜尋找自己的共富路徑——把客商“引進來”、讓好風景和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去”,是他們(men) 最大的願望。

  因“鄉(xiang) 愁”回歸,因“相信”留下。在外打拚多年的“90後”小夥(huo) 倪雲(yun) 鋒回來挑起了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的擔子。初次見麵時,他說,“雖然沒錢、沒地、沒人,但我們(men) 有高山雲(yun) 霧、有好生態,幫助出謀劃策的人很多,我們(men) 也想努力依靠綠水青山‘無中生有’。相信景山村可以追上別人,實現共同富裕。”

  讓倪雲(yun) 鋒高興(xing) 的是,這一年,環境基礎的打好、村幹部的推介,讓投資客願意來到景山村走走看看,村裏“引進來”有了不小的進展:山中的書(shu) 屋找到了租客,簽了長期協議,將被打造成康養(yang) 小屋;自然村泥舍村建起了遊客集散中心,新建的觀景平台將在不久後供大家遠眺群山;研學、露營、寫(xie) 生基地的資源優(you) 勢也得到了客商的青睞……

  在浙江,環境優(you) 美的鄉(xiang) 村發展產(chan) 業(ye) ,民宿是必須考慮的業(ye) 態。

  喜歡被村民稱作“阿芬”的汪申芬回村建設的民宿,是景山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先鋒”,承擔著給村裏發展民宿探路的擔子。作為(wei) “80後”的阿芬,也是景山村發展變化的體(ti) 現者之一。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疫情背景下我們(men) 沒有推廣,但還是有好幾撥客人找來。今天,也有兩(liang) 撥客人過來玩。現在我們(men) 的口碑慢慢傳(chuan) 出去了。”她說。

  阿芬的民宿有14間房,去年他們(men) 開始修建二期項目,雖施工進度受到疫情影響,但今年再見時,這座小樓已經建起。按照她的計劃,民宿擴大規模後,她會(hui) 多招聘幾位村民,幫助村裏的低收入者就業(ye) 增收。

  在阿芬身上也能看到,這個(ge) 小村莊的發展思路正慢慢打開——如今,喜歡製作美食的阿芬開始嚐試將原汁原味的高山食材加工售賣,如筍幹、腐乳等等,每一樣都不愁銷路,一年光腐乳就能賣出2000多瓶。

  蔣宇鴻說,阿芬的東(dong) 西賣得好,這讓村裏也打算嚐試一下,通過短視頻形式把美食推出去,把村民打造為(wei) 網紅推出去,把景山村的好山好水推出去。另外,這些土特產(chan) 是城裏人喜歡的,景山村也計劃把農(nong) 副產(chan) 品加工做大,然後對接渠道打出自己的品牌。

  產(chan) 業(ye) 在“變”中尋機,走在村裏我也能明顯看到,這裏村民的生活也在變得更有滋味。

  為(wei) 方便老人生活,村裏的老年食堂每頓飯提供一葷三素,成為(wei) 了全村最熱鬧的地方;原來村裏天黑睡覺,現在慢慢也有了廣場舞等文體(ti) 活動……

  “一年時間,對景山村這種底子不厚的村莊而言,要有大的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起碼有一件事是可喜的,就是從(cong) 村幹部到村民,這裏越來越有精氣神,這是讓一切有可能的基礎。”望著眼前的村子,蔣宇鴻說。

  已近日落,阿芬家的灶台炊煙又起。看著這裏的煙火氣,感受著這裏每一個(ge) 人對明天的向往,一種強烈的感觸也在心底萌生——起步走向共同富裕路上,在為(wei) 一項項成績歡呼的同時,能夠保持一顆不躺平的奮鬥之心,懷揣一份不止步的探索精神,也同樣值得喝彩。也正是這種“氣質”,讓這座山村當下的每一處細小改變,都值得被期待。

  蹲點結束,離開景山村時,阿芬突然反問我,“第二次來了,你覺得村裏變了啥?”

  “許是外來人多了,村中的狗都叫得不凶啦!”說罷,我們(men) 相視一笑。(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