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貼著“兒童”標簽的食品未必更健康

發布時間:2022-06-06 14:16:00來源: 科技日報

  “六一”國際兒(er) 童節,想必不少家長都琢磨著給孩子買(mai) 點好吃的當作禮物。最近幾年,外包裝上標有“兒(er) 童”二字的食品備受市場追捧,兒(er) 童餅幹、兒(er) 童醬油、兒(er) 童餃子……種類繁多。

  許多家長認為(wei) ,成人食品裏添加了多種食品添加劑,孩子吃了不健康。於(yu) 是,被打上了“健康營養(yang) ”標簽的所謂的兒(er) 童食品,頗受家長歡迎。

  事實上,目前我國並未設置專(zhuan) 門的“兒(er) 童食品”分類。所謂的兒(er) 童食品到底是營銷手段,還是真的有利於(yu) 孩子健康?

  健康功效缺乏科學證據支撐

  兒(er) 童是已滿36個(ge) 月但不滿15歲的孩子,我國《〈食品營養(yang) 強化劑標準〉(GB14880-2012)問答》第二十九條對兒(er) 童這樣定義(yi) 。《2022兒(er) 童食品行業(ye) 研究報告》顯示,84.8%的家長傾(qing) 向於(yu) 給孩子購買(mai) 標有“兒(er) 童”字樣的食品。

  記者來到北京某大型超市發現,冰櫃內(nei) 放著兒(er) 童水餃,貨架上擺著兒(er) 童牛奶等標有“兒(er) 童”字樣的食品,這些商品的外包裝色彩鮮豔,上麵還有各種卡通圖案,同時印著“全程無添加”“營養(yang) ”“成長”等字樣。還有些商品的外包裝廣告語標識“暗示”其目標消費人群就是兒(er) 童,某乳酸菌飲品的宣傳(chuan) 語是“小嘴吃得香”,另一款酸奶飲品外包裝寫(xie) 著“揉揉小肚子”。

  在電商平台上,這類標有“兒(er) 童”字樣的食品,售賣種類更豐(feng) 富,賣得也更火爆。記者在某電商平台看到,最受歡迎的該類食品的月銷量、評論量均超過10萬(wan) 。“精選原料”“不添加香精、香料、防腐劑”“高鈣、無糖、非油炸”等字樣,在這類商品的標題、詳情頁或外包裝中隨處可見。

  這些外形設計好看、食材原料“優(you) 質”、有“健康功效”的食品,價(jia) 格也比同類食品更高。例如,某品牌300克裝的兒(er) 童水餃,一包價(jia) 格為(wei) 22.5元,但同品牌450克裝的普通水餃售價(jia) 僅(jin) 為(wei) 13.8元。

  “總體(ti) 來說,現在市售針對兒(er) 童的食品,其賣點是比普通成人食品‘更適合孩子’。”科信食品與(yu) 營養(yang) 信息交流中心科技傳(chuan) 播部主任、營養(yang) 師阮光鋒表示,但絕大多數這類食品宣稱的“健康功效”並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作為(wei) 支撐,家長們(men) 不要過分迷信它的功效。

  未必比成人食品更營養(yang) 安全

  多位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指出,目前我國並未設置專(zhuan) 門的“兒(er) 童食品”分類,沒有專(zhuan) 門針對這類食品的法律法規與(yu)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科信食品與(yu) 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從(cong) 市場情況來看,所謂的兒(er) 童食品是針對兒(er) 童營銷的食品,其銷售火爆表明兒(er) 童市場的溢價(jia) 高。

  “不僅(jin) 是我國,世界各國都沒有建立所謂兒(er) 童食品的標準。”阮光鋒解釋,從(cong) 營養(yang) 需求來講,3歲以後孩子可以吃的食品與(yu) 普通成年人的食品是基本一樣的,隻要注意飲食搭配就可以;我國國家標準對大於(yu) 3歲的兒(er) 童食用的食品也沒有特殊規定,可以將其視為(wei) 普通食品進行生產(chan) 與(yu) 管理。

  事實上,隻有嬰幼兒(er) 食品與(yu) 成人食品有所區別、標準不同,這主要是因為(wei) 不滿3歲的嬰幼兒(er) 生理機能,尤其是消化機能尚處於(yu) 逐步完善階段。

  既然沒有所謂的兒(er) 童食品標準,這類食品又是依據怎樣的標準體(ti) 係來生產(chan) 加工的?與(yu) 成人食品有何區別?

  阮光鋒表示,所謂的兒(er) 童食品與(yu) 成人食品並無本質區別,未必更營養(yang) 、安全、健康。

  以主打“少鹽”“無添加”“高蛋白”的兒(er) 童醬油為(wei) 例,其和普通醬油的成分相差不大,均為(wei) 水、小麥、食用鹽等,而兩(liang) 種醬油的價(jia) 格卻相差近一倍。有商場導購員表示,兒(er) 童醬油和普通醬油沒什麽(me) 區別。

  阮光鋒解釋,從(cong) 營養(yang) 上看,兒(er) 童醬油作為(wei) 調味品每日食用量一般也就幾克,其中所含的蛋白質、氨基酸對營養(yang) 的貢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並不會(hui) 更有營養(yang) 。真想補充蛋白質,雞蛋、瘦肉比醬油靠譜得多。

  對於(yu) 兒(er) 童醬油的“少鹽”標簽,阮光鋒表示,不同的兒(er) 童醬油含鹽量高低不等,有的並不低於(yu) 普通醬油。此外,有些家長在使用含鹽量低的兒(er) 童醬油時,因覺得鹹度不夠,就會(hui) 加量來讓飯菜更有滋味,導致鹽的攝入量並未降低。“兒(er) 童應清淡飲食,用醬油等調料增進兒(er) 童食欲並不可取,不用或少用醬油是最好的。”他說。

  在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ang) 師夏群英看來,目前市麵上所謂的兒(er) 童食品都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普通的食材經過科學合理的搭配製作出來,完全能夠滿足孩子健康成長所需。比起花大價(jia) 錢給孩子購買(mai) 這類食品,家長不如了解一下到底怎樣才能讓他們(men) 吃得更健康。

  要學會(hui) 看標簽判斷食品優(you) 劣

  阮光鋒建議,家長千萬(wan) 別“盲選”所謂的兒(er) 童食品。不要盲目相信產(chan) 品宣傳(chuan) ,被眼花繚亂(luan) 的“功效”迷花了眼,更不要以價(jia) 格論食品優(you) 劣。因為(wei) 一些所謂的兒(er) 童食品其成分不僅(jin) 與(yu) 普通食品沒有區別,甚至可能有害兒(er) 童健康。

  為(wei) 了吸引兒(er) 童和父母,市售絕大多數所謂的兒(er) 童食品都會(hui) 在風味和口感上大做文章,這樣反而會(hui) 給兒(er) 童帶來健康隱患。例如,增加甜味是吸引孩子最簡單有效的手段,這就要大量使用糖,孩子多吃就會(hui) 增加肥胖和齲齒的風險。酥脆是孩子們(men) 更喜歡的口感,這就需要增加脂肪的使用量,從(cong) 而增加了孩子肥胖的風險。

  其實,為(wei) 孩子挑選食品也有方法,關(guan) 鍵要看食品標簽。阮光鋒強調,家長們(men) 要學會(hui) 看配料表和營養(yang) 成分表,了解食物真正的營養(yang) 價(jia) 值,幫助孩子挑選合適的食品。中國營養(yang) 學會(hui) 理事長、膳食指南修訂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楊月欣也建議,人們(men) 要了解各類食物的營養(yang) 特點,挑選新鮮的、營養(yang) 密度高的食物,“學會(hui) 通過比較食品營養(yang) 標簽,選購更健康的食品”。

  食品標簽是食品包裝上的文字、圖形、符號及一切說明物,標示了配料、生產(chan) 日期、保質期、營養(yang) 成分表等。阮光鋒說,食品標簽揭示了食品的本質及其營養(yang) 情況。比如配料表,會(hui) 寫(xie) 清楚食品到底用了什麽(me) 原料;再如營養(yang) 成分表,會(hui) 寫(xie) 清楚食品的營養(yang) 價(jia) 值。“因此隻要會(hui) 看食品標簽,你就能挑選出適合孩子的食物。你要是看透了這個(ge) 本質,就沒有必要去選購所謂的兒(er) 童食品了。”他說。

  比如,給孩子買(mai) 牛奶,如果營養(yang) 成分表中蛋白質含量低於(yu) 1%,說明它隻是一種乳飲料,並不營養(yang) 。兒(er) 童醬油的含鹽量可能稍微少一點,但現在市場上也有低鈉的普通醬油可供選擇。有的家長擔心孩子長胖,如果你會(hui) 看食品標簽,可以選擇少糖或者不含糖的飲料。

  最後,專(zhuan) 家們(men) 為(wei) 讀者送上了幾個(ge) 為(wei) 孩子選購食品的溫馨提示。

  首先,所謂兒(er) 童食品宣稱的“零添加”多是不靠譜的,在現代食品工業(ye) 環境中,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幾乎沒有。我國製定了《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在這個(ge) 標準中列出了所有被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所有被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隻要合理使用都是安全的。

  其次,“食物多樣,合理搭配”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核心原則,基本沒有一種食物能滿足人體(ti) 所需的能量及全部營養(yang) 素,隻有通過合理搭配才能滿足營養(yang) 需求。

  再次,作為(wei) 家長,真正該做的是從(cong) 小培養(yang) 孩子健康的飲食習(xi) 慣,比如參考《中國學齡前兒(er) 童平衡膳食寶塔》來安排孩子的每日飲食;同時教孩子選購健康的食物,而非迷戀一些隻會(hui) 在口味、外包裝上做文章的食品。(唐芳)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