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山西昔陽西峪村:一個“抗戰村”的幸福變遷

發布時間:2022-06-07 13:4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山西昔陽西峪村:一個(ge) “抗戰村”的幸福變遷

  中新網晉中6月7日電 題:山西昔陽西峪村:一個(ge) “抗戰村”的幸福變遷

  作者 高雨晴

  芒種時節,走進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三都鄉(xiang) 西峪村,一排排民居錯落有致,村道四通八達,水泥路穿村而過,儼(yan) 然一幅美麗(li) 鄉(xiang) 村新畫卷。

  “西峪村,從(cong) 一個(ge) 地偏物乏、連吃水都困難的村莊,到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再到如今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村風文明、美麗(li) 富裕的新農(nong) 村,變化太大了。”談及西峪村的變化,村民王福棠不禁感歎。

  昔陽縣曾是華北抗日主戰場,“西峪慘案”就發生在這裏。作為(wei) 革命老村,近年來,西峪村利用本村特色資源,發展紅色旅遊產(chan) 業(ye) 項目,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同時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帶動民眾(zhong) 增收致富。

  “西峪村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是‘抗日模範村’。”西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春蘭(lan) 說,西峪慘案烈士紀念塔,是由烈士的鮮血浸染、用一代英烈的精魂鑄就而成。

  如何運用好紅色資源,讓人們(men) 銘記曆史、奮勇前行,讓村子美起來、村民富起來,成為(wei) 西峪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思考的問題。

  2017年,當地轉變發展思路,利用厚重的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旅遊。西峪村不僅(jin) 整修了紀念塔,興(xing) 建了紀念塔文化廣場,還邀請文物古建專(zhuan) 家現場勘查村中烈士紀念碑,建起烈士紀念館,打造西峪村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紅色旅遊讓西峪村民端起了“金飯碗”。

  西峪村幸福變遷的秘密不止於(yu) 此。

  在晉中市審計局幫扶工作隊的幫助和指導下,西峪村因地製宜打造西峪小雜糧加工項目,籌建申幫強峪農(nong) 牧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建設小雜糧加工廠。

  “合作社成員由全村296戶村民組成,集體(ti) 管理運行,收益由村集體(ti) 與(yu) 社員共享。合作社不但免費向困難群眾(zhong) 提供種子、技術培訓等,還與(yu) 村民簽訂收購協議。”劉春蘭(lan) 介紹,雜糧加工廠對收購的小雜糧進行精深加工,拉長產(chan) 業(ye) 鏈,提高附加值,帶動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除小雜糧外,肉牛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也是當地重點發展產(chan) 業(ye) 之一。該村以“村集體(ti) +企業(ye) +村民”三方共營,引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山西東(dong) 合豐(feng) 牧有限公司,通過育肥牛,形成“養(yang) 殖—銷售—屠宰+加工”的產(chan) 業(ye) 鏈。

  “我們(men) 與(yu) 西峪村和周邊村民簽訂養(yang) 牛協議,讓村民牽緊‘牛鼻子’,鼓起錢袋子。”該公司總經理趙傑說。

  清潔取暖“煤改電”、汙水管網改造、“廁所革命”、數字電視全覆蓋……西峪村還在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上下大力氣。修建深井,新建供水泵站、集中供水點、蓄水池等,徹底解決(jue) 了村民的生產(chan) 生活用水問題。同時,還新建黨(dang) 群服務中心、鄉(xiang) 賢議事大廳、旅遊接待中心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樓。

  晉中市審計局西峪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邢桑傑說:“我們(men) 從(cong) 2016年來到西峪村進行幫扶,見證了西峪村從(cong) 脫貧攻堅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個(ge) 完美蛻變。”(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