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高考路上的變革與堅守
高考是連接基礎教育與(yu) 高等教育的重要紐帶和關(guan) 鍵環節,也是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高考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引導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重要作用方麵,具有舉(ju) 足輕重的地位。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約而至。雖然高考每年都在進行,看似是年年歲歲花相似,但持續不斷的改革正在讓這個(ge) “保留曲目”常唱常新,歲歲年年又不同。
公平是高考工作的生命線
高考牽動著每一個(ge) 孩子及家長的心。公平、公正和安全是高考工作的生命線。
高考製度影響著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因此,在考核內(nei) 容、命題方式、組織形式、招生報考等方麵,高考都在進行著不斷地改革與(yu) 嚐試,目的就是要在實現基礎教育目標的同時,確保高考的起點公平、過程公平以及結果公平。
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實施了普通高校招生的“陽光工程”,旨在把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資格及有關(guan) 考生資格、招生計劃、錄取信息、考生谘詢及申訴渠道、重大違規事件及處理結果全部公開。自“陽光工程”實施以來,我國高考考風考紀進一步好轉,“陽光工程”也成為(wei) 教育戰線落實公平公正的民心工程。
2022年1月,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要進一步促進高等教育入學機會(hui) 公平,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和農(nong) 村地區傾(qing) 斜力度,實施重點高校麵向農(nong) 村和脫貧地區專(zhuan) 項計劃,嚴(yan) 格報考條件,加強資格審核,優(you) 化招錄程序,推動專(zhuan) 項計劃優(you) 惠政策落實到位;完善高職院校分類考試,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分類考試規範管理,加大對高職院校組織考試的監督力度,確保公平公正;嚴(yan) 格招生錄取管理,各地各校要嚴(yan) 格執行國家招生計劃和招生政策規定,嚴(yan) 肅招生工作紀律,加強高校招生錄取批次管理,嚴(yan) 格規範大類招生行為(wei) ,認真落實錄取通知書(shu) 寄遞工作要求,確保錄取通知書(shu) 寄遞安全、及時、準確。要嚴(yan) 格組織新生入學資格複查,確保招生錄取公平公正。
今年臨(lin) 近高考前夕,教育部聯合多部門開展了“2022高考護航行動”,各地教育考試機構將會(hui) 同當地網信、公安等部門集中開展“點亮權威考試招生機構官網標識”“清理互聯網涉考公眾(zhong) 賬號”“打擊手機作弊”“打擊銷售作弊器材”“打擊替考作弊”以及“淨化涉考網絡環境”“淨化考點周邊環境”等多個(ge) 專(zhuan) 項行動,積極營造良好考試環境,堅決(jue) 維護考試公平。
多元評價(jia) 體(ti) 係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普及化發展階段,高等教育對於(yu) 人才的綜合素質有了更高的需求,這也就給高考的招生錄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高考評價(jia) 體(ti) 係也要以人才需求為(wei) 基礎,不斷調整、創新,才能發揮高考在人才培養(yang) 上的導向作用。
基於(yu) 素質教育理論和考試評價(jia) 規律,高考評價(jia) 體(ti) 係創造性地將素質教育目標與(yu) 考查內(nei) 容對接,將素質教育評價(jia) 維度與(yu) 考查要求對接,創設出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出考生素質的問題情境作為(wei) 考查載體(ti) ,從(cong) 而形成“考查內(nei) 容、考查要求、考查載體(ti) ”三位一體(ti) 的素質評價(jia) 模式。
2020年1月,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中國高考評價(jia) 體(ti) 係》和《中國高考評價(jia) 體(ti) 係說明》,指出高考評價(jia) 體(ti) 係的創新,正是在教育功能上實現了高考由單純的考試評價(jia) 向立德樹人重要載體(ti) 和素質教育關(guan) 鍵環節的轉變;與(yu) 素質教育理念、目標和要求有效銜接,實現了高考由傳(chuan) 統的“知識立意”“能力立意”評價(jia) 向“價(jia) 值引領、素養(yang) 導向、能力為(wei) 重、知識為(wei) 基”綜合評價(jia) 的轉變。
而這種轉變,其實早已“有跡可循”。
2014年,教育部公布了《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的意見》,提出高中學校要基於(yu) 學生發展的年齡特征,結合當地教育教學實際,科學確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的具體(ti) 內(nei) 容和要求,轉變以考試成績為(wei) 唯一標準評價(jia) 學生的做法,為(wei) 高校招生錄取提供重要參考。
2016年,教育部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更是進一步規定可以把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結果作為(wei) 高中學校招生錄取的依據或參考,以評價(jia) “倒逼”學校課程與(yu) 教學改進、人才培養(yang) 模式轉型、社會(hui) 各界人才觀轉變,從(cong) 而落實培養(yang) “全麵而個(ge) 性化發展”的學生的育人目標。
讓高考成為(wei) 托舉(ju) 創新人才的臂膀
教育是一個(ge) 國家和民族得以發展的根本,培養(yang) 創新型科技人才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培養(yang) 創新人才,有賴於(yu) 靈活的教育體(ti) 製機製,需要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改革考試評價(jia) 製度。其中,考試評價(jia) 製度的人才選拔與(yu) 導向作用至關(guan) 重要。
高考這個(ge) “指揮棒”,指向了培養(yang) 什麽(me) 人才以及如何培養(yang) 人才。所以,要培養(yang) 創新型人才,就要堅持改革高考評價(jia) 製度與(yu) 招生製度,逐漸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jia) 、多元錄取的高考招生製度,要重點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努力培養(yang) 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
2014年,國務院頒布了《關(guan) 於(yu) 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特別強調了對於(yu) 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ang) ,為(wei) 我國的考試招生工作提出了清晰的指導方向和具體(ti) 的改進措施。
《中國高考評價(jia) 體(ti) 係》也在考查要求方麵,提出要突出對學生創新性的考查。例如通過開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設計,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的考查和培養(yang) ,有助於(yu) 高中積極探索基於(yu) 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ti) 驗式等課堂教學,有助於(yu) 高中積極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助力培養(yang) 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chu) 朝暉指出,高考改革給了高校和人才更多選擇空間,對於(yu)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yang) 有著很大的幫助。“改革中的高考正在破除‘唯分數論’。或許到了未來,考生的成績單上也隻有不同科目的分數,不再有總分了。可以料想到,隨著改革的推進,高考將日益成為(wei) 托舉(ju) 創新人才的臂膀。”他說。
實習(xi) 記者 孫明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