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多金融資源投入綠色低碳領域
把更多金融資源投入綠色低碳領域
日前,中國銀保監會(hui) 發布了《銀行業(ye) 保險業(ye) 綠色金融指引》(簡稱《指引》),自6月1日起執行,以引導銀行業(ye) 保險業(ye) 發展綠色金融,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指引》共36條,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從(cong) 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防範環境、社會(hui) 和治理風險,提升自身的環境、社會(hui) 和治理表現,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
在組織管理方麵,《指引》明確銀行保險機構董事會(hui) 或理事會(hui) 承擔綠色金融主體(ti) 責任,負責確定綠色金融發展戰略,高級管理層負責製定綠色金融目標,建立機製和流程,明確職責和權限。同時,《指引》還提出給予綠色金融工作負責人和相關(guan) 部門充分授權,配備相應資源,並在績效考核中充分體(ti) 現綠色金融實施情況。
在政策製度及能力建設方麵,《指引》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建立並不斷完善環境、社會(hui) 和治理風險管理的政策、製度和流程,明確綠色金融的支持方向和重點領域,對國家重點調控的限製類以及有重大風險的行業(ye) 製定授信指引,實行有差別、動態的授信或投資政策,實施風險敞口管理製度。
在投融資流程管理方麵,《指引》一方麵提出對在環境、社會(hui) 和治理方麵存在嚴(yan) 重違法違規和重大風險的客戶,應當嚴(yan) 格限製對其授信和投資,另一方麵也鼓勵銀行保險機構提升綠色金融管理水平,采取差異化、便捷化的管理措施,優(you) 化對小微企業(ye) 融資、線上融資等業(ye) 務的環境、社會(hui) 和治理風險管理。
上海金融與(yu) 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的綠色金融實現了快速發展,銀行業(ye) 逐步建立了涵蓋監管指引、統計製度、指標評價(jia) 的綠色金融製度體(ti) 係,保險業(ye) 在發展環境汙染責任保險等綠色保險方麵也取得了積極成效。與(yu) 此同時,隨著形勢變化,綠色金融領域也出現了一些需要補齊的短板。
“一方麵,不少金融機構圍繞低碳發展目標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綠色金融創新,豐(feng) 富了產(chan) 品和業(ye) 務模式,進一步強化了金融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另一方麵,實踐中,不同的銀行與(yu) 保險機構之間在綠色金融領域存在一些差異和差距,特別是不少中小金融機構還缺乏發展綠色金融的有效思路和辦法。《指引》的出台,吸收借鑒了一些金融機構的先進經驗,在業(ye) 務流程、組織管理、風險控製、信息披露等多方麵建立了統一的規範,有助於(yu) 進一步提升銀行業(ye) 與(yu) 保險業(ye) 服務綠色發展的能力。”曾剛說。
在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指引》的內(nei) 容十分豐(feng) 富,涵蓋了不同性質、類型和規模的銀行保險機構,具有很強的引領性和指導性,有助於(yu) 引導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加大對綠色發展的支持。“目前,綠色金融的產(chan) 品形態主要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zhai) 券、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產(chan) 品等。下一步,銀行業(ye) 和保險業(ye) 應在《指引》的基礎上加快綠色金融創新,積極構建整體(ti) 協同、分工明晰的多層次綠色金融服務體(ti) 係,推出更多服務綠色發展的產(chan) 品和服務。”董希淼對本報記者說。
中國銀保監會(hui) 有關(guan) 部門負責人表示,加大對綠色發展的支持是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重要內(nei) 容,銀行保險機構應當根據國家綠色低碳發展規劃和相關(guan) 政策,將更多金融資源投入到綠色低碳發展領域,切實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指引》適用範圍涵蓋了不同性質、類型和規模的金融機構,提出了一些具有指導性、原則性的政策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在政策執行過程中要結合自身職能定位和經營實際,實事求是、因地製宜開展綠色金融管理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