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竹林變“碳庫” 空氣變“真金”

發布時間:2022-06-08 15:17: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竹林變“碳庫” 空氣變“真金”

  竹子是浙江省安吉縣的符號,安吉人用一支翠竹撐起了一方經濟,去年竹業(ye) 總產(chan) 值達200多億(yi) 元。如今,這漫山遍野的翠竹又催生了一個(ge) 聽似“天方夜譚”、又真實發生的故事:毛竹林裏的新鮮空氣賣出了現錢!

  “做夢都想不到有這樣的好事!”6月1日中午,山川鄉(xiang) 大裏村70多歲的李雲(yun) 福與(yu) 68歲的池根法從(cong) 自家竹林裏返程,他們(men) 邊走邊談,臉上堆滿笑容。

  竹農(nong) 的笑容得益於(yu) 安吉一項探索。去年12月28日,縣屬國有企業(ye) 安吉兩(liang) 山生態資源資產(chan) 經營有限公司創立兩(liang) 山竹林碳匯收儲(chu) 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當天,全縣有5個(ge) 村級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21392畝(mu) 毛竹林與(yu) 中心簽訂期限為(wei) 30年的《林業(ye) 碳匯收儲(chu) 合同》,用農(nong) 民的話說,就是收儲(chu) 竹林裏的空氣。

  竹子是速生、再生植物,一個(ge) 20厘米高的竹筍一夜之間能長成2米高的竹竿,“留三砍四不留七”,竹子4年便可利用。砍了又生、生了又砍的竹子比同麵積樹林多釋放35%的氧氣,一棵竹子可固定6立方米土壤,1公頃竹林可蓄水1000噸,竹子產(chan) 業(ye) 因此被稱作黃金綠色產(chan) 業(ye) 。

  收儲(chu) 竹林裏的空氣離不開科技支撐。2010年,安吉與(yu) 當時的國家林業(ye) 局竹林碳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農(nong) 林大學森林碳匯省級重點實驗室合作進行竹林碳匯研究,形成了《竹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按照國家自願減排交易注冊(ce) 登記係統(簡稱CCER)標準,計算出平均每畝(mu) 毛竹林每年碳增匯量為(wei) 0.39噸,安吉據此打造竹林碳匯交易係統,收儲(chu) 時參照前30個(ge) 交易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均價(jia) 確定收儲(chu) 價(jia) 格。按照合同,3年為(wei) 一個(ge) 結算周期,中心一次性付給5村合作社竹林碳匯收儲(chu) 金,在收儲(chu) 價(jia) 基礎上添加收儲(chu) 成本後賣出,淨收益的80%反哺給村合作社。

  大裏村是首批竹林碳匯收儲(chu) 交易受益村,此前村裏把農(nong) 戶分散經營的5425畝(mu) 毛竹流轉到合作社統一經營,中心收儲(chu) 後先後付出兩(liang) 筆錢,一筆是3年一次性的竹林碳匯收儲(chu) 金27.55萬(wan) 元,另一筆是竹林碳匯賣出後的反哺款1.99萬(wan) 元。

  錢到賬後,大裏村培育竹林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村合作社立即添置了竹林除雜機、打草機、竹林專(zhuan) 用微耕機、開溝施肥一體(ti) 機等專(zhuan) 業(ye) 化設備,並在竹林種植竹蓀、黃精、大球蓋菇等林下經濟作物,修建延伸林道。這一係列舉(ju) 措將使原來的毛竹林效益猛增。大裏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應忠東(dong) 說,保守估算,較之過去農(nong) 戶分散經營,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從(cong) “賣石頭”到“賣風景”再到“賣空氣”,竹林碳匯收儲(chu) 交易成為(wei) 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安吉在不增加企業(ye) 負擔的前提下,推動形成購碳群體(ti) 。當地銀行機構開發“碳匯惠企貸”,對需要信貸資金且單位能耗、單位排放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畝(mu) 均稅收低於(yu) 全省平均水平的部分企業(ye) ,參照上年同期或同類型企業(ye) 貸款利率,給予利率優(you) 惠,企業(ye) 用優(you) 惠的利息購買(mai) 碳匯,不增加一分錢負擔。

  截至目前,中心已完成2.5萬(wan) 噸竹林碳匯收儲(chu) ,向5個(ge) 村竹林合作社支付3年竹林碳匯收儲(chu) 資金108.6萬(wan) 元,並與(yu) 4家安吉企業(ye) 完成56.28萬(wan) 元碳匯交易,從(cong) 中發放反哺金12.69萬(wan) 元。一石激起千層浪,大裏等五村捷足先登,全縣各村迅速行動,分散在全縣農(nong) 戶手中的87萬(wan) 畝(mu) 毛竹林正在向各自所在村合作社辦理流轉手續,待辦完手續後中心將全部收儲(chu) 。

  湖州師範學院“兩(liang) 山”理念研究院院長金佩華指出,安吉竹林碳匯把觀念性價(jia) 值向實體(ti) 性價(jia) 值進行轉換的探索證明,碳中和不是經濟增長的一個(ge) 約束條件,而是全要素生產(chan) 率增長的重要來源,將促進我國新發展階段經濟增長動能和增長模式的變革。在浙江大學教授王景新看來,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關(guan) 於(yu) 新技術、新市場的賽跑,安吉的探索為(wei)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低碳經濟的國際賽跑中,掌握了利用竹林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低碳經濟的主導權。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