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強化“上遊意識” 勇擔“上遊責任”

發布時間:2022-06-09 09:06: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強化“上遊意識” 勇擔“上遊責任”(新實踐 新思考)

  境內(nei) 長江幹流裏程691公裏,三峽庫區涵養(yang) 全國35%的淡水資源,事關(guan) 長江中下遊3億(yi) 多人飲水安全……重慶,依山而生,因水而興(xing) 。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是重慶肩負的重大政治任務和曆史使命。近年來,重慶強化“上遊意識”,勇擔“上遊責任”,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實行最嚴(yan) 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治理水生態、保護水環境,成為(wei) 這座山水之城的主旋律。

  把修複長江生態擺在壓倒性位置,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係統保護,做到統籌謀劃、整體(ti) 推進。重慶劃定了2.04萬(wan) 平方公裏、占轄區國土麵積24.82%的生態保護紅線;同時堅持水進人退,兼顧“汙染防治”與(yu) “生態修複”。統籌規劃長江岸線資源,清理整治長江幹流利用項目、非法碼頭,編製完成市級和28個(ge) 區縣級養(yang) 殖水域灘塗規劃。如今,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區森林覆蓋率超過50%,生態屏障區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生態家底愈發厚實。這充分證明,把保護放在更重要位置,不片麵追求經濟指標快速增長,維係生態需求與(yu) 生態供給的平衡,才能激發長江活力,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礎。

  久久為(wei) 功,創新機製,激發全域保護長江生態的積極性。城市有界,但保護長江並非一城一地之事。重慶堅定不移做好機製創新這篇大文章。首創提高森林覆蓋率橫向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全麵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製度、建設全國首個(ge) “碳惠通”平台、攜手四川在全國最先建立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製度……以有效機製推動形成全域各地共抓大保護的生動局麵。“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突出的是一個(ge) “共”字。唯有各方同力協契、凝心聚力、計長遠利,才能真正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共贏。

  為(wei) 經濟發展帶來豐(feng) 厚的紅利。重慶擺脫路徑依賴的慣性,做厚綠色家底:2021年,重慶74個(ge) 國控斷麵水質優(you) 良比例98.6%;全市森林覆蓋率從(cong) 2015年的45.4%提高到2021年的54.5%;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穩定保持為(wei) Ⅱ類……依托青山綠水,重慶積極發展氣候經濟、山上經濟、山中經濟、水中經濟、林下經濟;淘汰高耗水高排放高汙染的落後產(chan) 能,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智慧農(nong) 業(ye) 等產(chan) 業(ye) 。一手做減法、破除舊動能,一手做加法、發展新產(chan) 業(ye) ,既為(wei) 環境減負又為(wei) 生態增值,讓長江更清、產(chan) 業(ye) 更興(xing) 、百姓更富。

  強化生態治理、推進機製創新、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重慶正在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在渝東(dong) 北,奉節縣青龍鎮大窩社區改造荒山4000餘(yu) 畝(mu) ,栽植各種樹木90萬(wan) 株,當地森林覆蓋率提高到90%;在渝東(dong) 南,打擊亂(luan) 排亂(luan) 放,遏製無節製捕撈成為(wei) 當地共識;在渝西,成功破解南川石漠化難題,實現生態修複和群眾(zhong) 脫貧增收的雙贏;在主城區,廣陽島商業(ye) 開發被踩下“急刹車”,如今長江上遊的這座第一大島嶼,草木茂盛、碧波蕩漾……

  從(cong) 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重慶堅持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道路,實現科學、有序、高質量的發展,讓母親(qin) 河永葆生機活力,成為(wei)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一個(ge) 生動實踐。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